專利名稱:排水蓄水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給排水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排水蓄水板,特別涉及一種地下 排水蓄水板,適用于城鄉地下排水蓄水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城鄉建設綠化蓄水、公路建設及運動場館等排水系統采用傳統的砂石混凝土 結構,利用砂石之間的間隙疏水,其排水效率低,效果差,施工復雜、繁瑣,極大地 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排水蓄水板,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排水效率低、施工復雜、繁 瑣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罩杯、內空孔、連接面筋、凸起的 卡扣、內凹的卡孔;連接面筋將孔與孔進行表面連接,構成排水蓄水板的上平面與下 平面;蓄水罩杯均布在排水蓄水板的上平面與下平面上;卡孔具有與卡扣尺寸相匹配 的卡扣面孔、卡扣邊孔、卡扣鎖孔;內空孔為中空的蜂窩狀結構,卡扣與卡孔均布在 排水蓄水板的周邊及周邊上下平面。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單片最大可達到0.5米X1米;相鄰排水蓄水板可無限延 展進行七巧板式卡扣、卡孔互換聯接。
本實用新型卡扣具有一個凸起卡結構及一個縮頸的扣結構;卡孔還具有一個讓卡 扣的卡通過的過卡孔,卡孔具有與卡扣的扣尺寸相匹配的卡扣面孔、卡扣邊孔、卡扣 鎖孔。
本實用新型卡扣還可以是具有兩個對稱用于卡孔周向限位的弧形輪廓,并具有兩 個對稱用于卡孔槽形對邊限位的平行輪廓結構;相應地,卡孔具有一種孔形的卡扣面 孔和一種槽形的卡扣邊孔。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側加強筋,側加強筋位于蓄水罩杯、內空孔的孔側,強度加強 提高排水蓄水板承壓能力能力。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水平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扣的卡通過相 鄰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孔過卡孔,排水蓄水板卡扣垂直插入相鄰排水蓄水板卡孔。卡扣的扣與卡孔的卡扣面孔配合,卡扣的卡將兩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鎖住。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垂直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扣的卡通過相 鄰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孔過卡孔,排水蓄水板的卡扣水平插入相鄰本實用新型排 水蓄水板卡孔;卡扣的扣與卡孔的卡扣邊孔配合,卡扣的卡將兩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 水板鎖住。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水平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的卡扣垂直插入 相鄰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孔;排水蓄水板垂直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 板的卡扣水平插入相鄰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孔;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表面真空面積范圍〉62%,內部真空面積范圍〉95%。 本實用新型蓄水罩杯杯口朝上安裝兼顧排水與蓄水功能;蓄水罩杯杯底朝上只具 備排水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薄型大平面中空的蜂窩狀結構內空孔結構保證高效排 水,重量輕,蜂窩狀結構與加強筋結構,抗壓強度高兼具承重功能,卡扣與卡孔的上 下雙面設計及七巧板式卡扣卡孔連接,互換性強,易于安裝;可以在施工現場外操作, 大大縮短施工與現場操作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蓄水罩杯結構,獨有的排水與 蓄水功能;采用回料加工,環保節約資源;耐酸堿的生化功能強;廣泛適用于擋土墻、 地下室、隧道、斜坡、花槽、平臺等排水蓄水。
圖l: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主視圖(顯示蓄水罩杯杯口朝上)
圖3: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后視圖(顯示蓄水罩杯杯底朝上)
圖4: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主視圖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局部剖視放大圖
圖6:為第一實施例排水蓄水板卡扣三維放大圖
圖7:為第一實施例排水蓄水板卡孔三維放大圖
圖8:為第一實施例排水蓄水板水平聯接,卡扣垂直插入卡孔安裝視圖
圖9:為第一實施例排水蓄水板垂直聯接,卡扣水平插入卡孔安裝視圖
圖10:為第二實施例排水蓄水板水平聯接,卡扣垂直插入卡孔安裝視圖
圖ll:為第二實施例排水蓄水板垂直聯接,卡扣水平插入卡孔安裝視圖
圖中1卡扣、2卡孔、3連接面筋、4蓄水罩杯、5內空孔、6側加強筋、7上平面、8下平面、其中la卡扣的卡、lb卡扣的扣、2a卡孔的卡扣面孔、2b卡孔的 卡扣邊孔、2c卡孔的卡扣鎖孔、2d卡孔的過卡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如圖2、圖3、圖4、及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 具有矩形的外形,
包括蓄水罩杯4 、內空孔5、連接面筋3、側加強筋6、矩形外形上凸起的卡扣1 、 矩形外形上內凹的卡孔2 ;連接面筋3將孔與孔進行表面連接,構成排水蓄水板的上 平面與下平面;蓄水罩杯4均布在排水蓄水板的上平面與下平面上;卡扣1具有一個 凸起卡la結構及一個縮頸的扣lb結構;卡孔2具有與卡扣1的扣lb尺寸相匹配的卡 扣面孔2a、卡扣邊孔2b、卡扣鎖孔2c,及具有與卡扣1的卡la尺寸相匹配的過卡孔 2d。
內空孔5為中空的蜂窩狀結構,卡扣1與卡孔2均布在排水蓄水板的周邊及周邊 上下平面。側加強筋6位于蓄水罩杯4 、內空孔5的孔側,強度加強提高排水蓄水板 承壓能力能力。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排水蓄水板單片面積0. 5米XI米;相鄰排水蓄水板可無 限延展進行七巧板式卡扣1、卡孔2互換聯接。
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排水蓄水板水平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排 水蓄水板卡扣1的卡la通過相鄰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孔2過卡孔2d,排水蓄水板 卡扣1垂直插入相鄰排水蓄水板卡孔2???的扣lb與卡孔2的卡扣面孔2a配合, 卡扣1的卡la將兩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鎖住。
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排水蓄水板垂直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排 水蓄水板卡扣1的卡la通過相鄰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孔2過卡孔2d,排水蓄水板 的卡扣1水平插入相鄰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孔2;卡扣1的扣lb與卡孔2的卡扣 邊孔2b配合,卡扣1的卡la將兩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鎖住。
如圖IO、圖ll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具有不同于第一實施例的卡扣1、 卡孔2結構,第二實施例卡扣1具有兩個對稱用于卡孔周向限位的弧形輪廓,還有兩 個對稱用于卡孔槽形對邊限位的平行輪廓,第二實施例卡孔2有兩種, 一種是孔形卡 孔2的卡扣面孔2a, 一種是槽形卡孔2的卡扣邊孔2b。
如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排水蓄水板水平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 排水蓄水板卡扣1沿兩個對稱平行輪廓插入相鄰排水蓄水板槽形卡孔2的卡扣邊孔2b。如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排水蓄水板垂直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 排水蓄水板卡扣1沿兩個對稱弧形輪廓插入相鄰排水蓄水板孔形卡孔2的卡扣面孔2a。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表面真空面積范圍〉62%,內部真空面積范圍〉95%。
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1%斜度排放量:30mm > 16. 5 1/m. s, 20腿〉13. 0 1/m. s; 溫度范圍一30。 C至ijl20。 C,承重>100T/m2;重量30國〈3. 5kg/m2 , 20隱〈2kg/m2
采用黑色聚丙烯(PP)材料,具有防藻類、真菌類,抗油、酸、堿、瀝青等抗生 化能力。
實施例排水板蓄水罩杯杯底朝上只具備排水功能。蓄水罩杯杯口朝上安裝兼顧排 水與蓄水功能。在擋土墻、地下室、隧道、護坡以及高速公路路基應用廣泛。單孔過
水斷面大,排水暢通、質量輕、強度高等特點,由于價廉物美,施工效率高、具有良 好的經濟效益。是軟土和超軟土地基加固使用的理想排水材料。
為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連接結構,任何七巧板式形狀與結構也落入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罩杯、內空孔、連接面筋、凸起的卡扣、內凹的卡孔;連接面筋將孔與孔進行表面連接,構成排水蓄水板的上平面與下平面;蓄水罩杯均布在排水蓄水板的上平面與下平面上;卡孔具有與卡扣尺寸相匹配的卡扣面孔、卡扣邊孔、卡扣鎖孔;內空孔為中空的蜂窩狀結構,卡扣與卡孔均布在排水蓄水板的周邊及周邊上下平面;相鄰排水蓄水板可無限延展進行七巧板式卡扣、卡孔互換聯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卡扣具有一個凸 起卡結構及一個縮頸的扣結構;卡孔還具有一個讓卡扣的卡通過的過卡 孔,卡孔具有與卡扣的扣尺寸相匹配的卡扣面孔、卡扣邊孔、卡扣鎖孔。 水平聯接時, 一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卡扣的卡通過相鄰本實用新型卡 孔過卡孔,排水蓄水板卡扣垂直插入相鄰排水蓄水板卡孔;卡扣的扣與卡 孔的卡扣面孔配合,卡扣的卡將兩塊本實用新型排水蓄水板鎖住。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卡扣具有兩個對 稱用于卡孔周向限位的弧形輪廓,還有兩個對稱用于卡孔槽形對邊限位的 平行輪廓;卡孔具有一種孔形的卡扣面孔和一種槽形的卡扣邊孔。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側加強筋, 側加強筋位于蓄水罩杯、內空孔的孔側。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表面真空面積范 圍>62%,內部真空面積范圍>95%,單片最大面積0.5米X1米。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排水蓄水板卡扣 可垂直或水平插入相鄰排水蓄水板卡孔,進行排水蓄水板卡與相鄰排水蓄水板水平或垂直聯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排水蓄水板,其特征在于蓄水罩杯杯口朝 上安裝;或蓄水罩杯杯底朝上安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排水蓄水板,包括蓄水罩杯、內空孔、連接面筋、凸起的卡扣、內凹的卡孔;連接面筋將孔與孔進行表面連接,構成排水蓄水板的上平面與下平面;蓄水罩杯均布在排水蓄水板的上平面與下平面上;卡孔具有與卡扣尺寸相匹配的卡扣面孔、卡扣邊孔、卡扣鎖孔;內空孔為中空的蜂窩狀結構,卡扣與卡孔均布在排水蓄水板的周邊及周邊上下平面;相鄰排水蓄水板可無限延展進行七巧板式卡扣、卡孔互換聯接。薄型大平面中空的蜂窩狀結構內空孔結構保證高效排水,重量輕,蜂窩狀結構與加強筋結構,抗壓強度高兼具承重功能,卡扣與卡孔的上下雙面設計及七巧板式卡扣卡孔連接,互換性強,易于安裝。
文檔編號E03F1/00GK201305921SQ20082007278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1日
發明者蔡錦州, 鄧笑宇 申請人:鄧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