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雨水處理系統,具體涉及一種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離線控制是針對前期污染較重的暴雨徑流,通過分流措施,將前、后期暴雨徑流分開處理。城市降雨徑流污染中的一個基本過程是初期徑流中的污染物濃度一般高于后期 徑流,截留初期徑流是控制城市降雨徑流污染的主要策略之一。城市道路降雨初期徑流中COD和SS濃度遠高于其他下墊面,街道相對于建筑屋面而言是懸浮固體和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同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缺水,道路綠化澆灑用水是市政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雨水資源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資源的極大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它能夠有效地降低初期暴雨徑流的污染負荷,提高雨水徑流出流水質,增大雨水下滲的水量,節省道路澆灑用水。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包括道路邊緣順序排列的分流裝置、濾渠、植草溝和貯水池,分流裝置的一個出口通過第一引流管渠與濾渠連通,另一個出口通過第二引流管渠與植草溝連通,第二引流管渠緊靠濾渠一側且與濾渠并排,濾渠的出水端連接植草溝,植草溝的另一端與貯水池相連接。上述植草溝底部有滲濾場,該滲濾場從上至下設有土壤層、小碎石層、土工布層、卵石層、鋼渣層和粗碎石層,其中卵石層中埋有與貯水池底部相通的導流干管。分流裝置對前期污染較重的路面雨水和后期路面雨水進行分流;濾渠對前期路面雨水進行初步沉淀和過濾;植草溝對濾渠出水、后期路面雨水和植被區雨水進行植物過濾和滲透;貯水池收集植草溝過濾后的出流雨水;貯水池中出流雨水通過導流干管均勻布入滲濾場。滲濾場的作用是增大雨水下滲量并過濾雨水。濾渠對前期污染較重的路面雨水沉淀和過濾后,前期徑流中污染物濃度大幅消減,植草溝雨水徑流污染物濃度降低,出流雨水水質顯著提高,同時,濾渠能使植草溝中雨水徑流速度減小,雨水徑流對植草溝表層土壤以及覆蓋植物的沖蝕作用顯著降低。貯水池收集植草溝雨水徑流出流雨水,對出流雨水起調節作用,經植草溝過濾后的較清潔的雨水,優先均勻布入滲濾場,增大了滲濾場的雨水入滲量,減小了市政部門澆灌道路綠化帶的用水量。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1、能夠有效地降低初期暴雨徑流的污染負荷,提高雨水徑流出流水質;2、增大雨水下滲的水量,節省道路澆灑用水。
本發明的
如下
圖I為本發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A剖視圖。圖中1.雨水篦子;2.第一引流管渠;3.第二引流管渠;4.分流裝置;5.濾渠;51.沉淀區;52.碎石;53.粗砂;54.細砂;6.植草溝;7.貯水池;8.溢流口 ;9.雨水排出管;10.進水管;11. 土壤層;12.小碎石層;13. 土工布;14.卵石層;15.鋼渣層;16.粗碎石層;17.導流干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I所示,本發明包括道路邊緣順序排列的分流裝置4、濾渠5、植草溝6和貯水池7,分流裝置4的一個出口通過第一引流管渠2與濾渠5連通,另一個出口通過第二引流管渠3與植草溝6連通,第二引流管渠3緊靠濾渠5 —側且與濾渠5并排,濾渠5的出水端連接 植草溝6,植草溝6的另一端與貯水池7相連接。如圖2所示,上述植草溝5底部有滲濾場,該滲濾場從上至下設有土壤層11、小碎石層12、土工布13、卵石層14、鋼渣層15和粗碎石層16,其中卵石層14中埋有與貯水池7底部相通的導流干管17。如圖I所示,分流裝置4的入水口安裝有雨水篦子I,雨水篦子I用于收集道路雨水以及攔截雨水沖刷的路面垃圾。分流裝置4的前端接有從上一單元貯水池用于排出雨水的進水管10。分流裝置4棄流I. 5-2mm路面前期暴雨徑流,棄流部分前期暴雨徑流通過第一引流管渠2引流至濾渠4,后期雨水通過另一條第二引流管渠2引流至植草溝5,第二引流管渠2的過水斷面面積,需根據雨水管渠的設計流量確定。如圖I和圖2所示,濾渠5的前、后段設為沉淀區51和過濾區,過濾區從前至后依次為碎石52、粗砂53和細砂54,過濾區外層及過濾區內層材料之間用格柵和土工布隔開。濾渠5底部標高與植草溝6底部標高大致相等,濾渠5尺寸根據周邊道路暴雨徑流的污染物特性確定,濾渠5寬度為植草溝6寬度減去第二引流管渠2寬度。沉淀區51為平流沉淀池,濾渠5具有一定坡度,濾渠坡度根據地形設置,濾渠5出水端標高大致與植草溝6進水端標高相同。如圖I和圖2所示,植草溝6由道路中間綠地或道邊綠地改造而成。植草溝6長度約為30-60m(具體長度視情況而定),植草溝6具有一定坡度,坡度根據地形設置,頂部標高低于道路標高。改造植草溝底部土壤,構建亞表層滲濾場,滲濾場設計坡度為2%,滲濾場的過濾層主要由一種或幾種天然基質材料組合而成,過濾層的厚度和材料種類由污染物控制目標、種類和不同道路雨水水質、水量決定,與貯水池7底部相通的導流干管17為多孔管,進水端設置過濾網,導流干管17管底標聞略聞于水池7底部標聞。如圖I和圖2所示,貯水池7為滲透貯水池,貯水池7容積由雨水設計流量、植草溝6下滲量和滲濾場入滲量決定,貯水池7頂部設置溢流口 8,該溢流口 8與道路雨水口相連接,略低于溢流口 8處安裝雨水排出管9,與下一單元相連接,底部設置進水管,與滲濾場導流干管17相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其特征是它包括道路邊緣順序排列的分流裝置(4)、濾渠(5)、植草溝(6)和貯水池(7),分流裝置(4)的一個出口通過第一引流管渠(2)與濾渠(5)連通,另一個出口通過第二引流管渠(3)與植草溝(6)連通,第二引流管渠(3)緊靠濾渠(5)—側且與濾渠(5)并排,濾渠(5)的出水端連接植草溝(6),植草溝(6)的另一端與貯水池(7)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述植草溝(5)底部有滲濾場,該滲濾場從上至下設有土壤層(11)、小碎石層(12)、土工布(13)、卵石層(14)、鋼渣層(15)和粗碎石層(16),其中卵石層(14)中埋有與貯水池(7)底部相通的導流干管(17)。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分流裝置(4)的入水口安裝有雨水篦子(I)。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濾渠(5)的前、后段設為沉淀區(51)和過濾區,過濾區從前至后依次為碎石(52)、粗砂(53)和細砂(54),過濾區外層及過濾區內層材料之間用格柵和土工布隔開。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植草溝(6)具有一定坡度,植草溝(6)頂部標高低于道路標高。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貯水池(7)頂部設置有溢流口(8),在低于溢流口(8)處安裝有雨水排出管(9)。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導流干管(17)為多孔管,進水端設置過濾網,導流干管(17)管底標高略高于貯水池(7)底部標高。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道路雨水離線控制系統。它包括有道路邊緣順序排列的分流裝置(4)、濾渠(5)、植草溝(6)和貯水池(7),分流裝置(4)的一個出口通過第一引流管渠(2)與濾渠(5)連通,另一個出口通過第二引流管渠(3)與植草溝(6)連通,第二引流管渠(3)緊靠濾渠(5)一側且與濾渠(5)并排,濾渠(5)的出水端連接植草溝(6),植草溝(6)的另一端與貯水池(7)相連接。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1、能夠有效地降低初期暴雨徑流的污染負荷,提高雨水徑流出流水質;2、增大雨水下滲的水量,節省道路澆灑用水。
文檔編號E03F1/00GK102926452SQ20121048986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明者柴宏祥, 張峰, 王偉杰, 鮑燕榮, 鄒博宇, 江強, 趙華 申請人:重慶大學,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