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排水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
技術背景
中國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缺水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到城市可持續發展,所以實施雨水收集、處理、儲存與利用顯得非常重要。充分利用治理后的雨水能大量節約城市自來水,達到節能減排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但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對當地環境會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壞。如果任由其自由排放,會對河流、地下水、農田等造成嚴重污染,并且非透水性表面很難將雨水快速排入地下。
現有的雨水處理系統,大多是把雨水接引到城市中集中的幾個雨水處理設施做處理,但在使用時,又需要再鋪設有別于自來水管道的專用管道,接引到所需的使用環境。這樣就造成雨水處理效率低、使用成本高,這也是目前雨水處理應用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利用雨水就必須解決雨水的儲存問題。
城市中受空間和環境局限,要分散設置大容量的雨水儲存裝置很難實現。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占地少、多功能高效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占地少、多功能高效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所述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具有進水口、取水口及溢流口 ;所述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包括互相貫通的多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所述雨水生態儲存裝置設置在沙石填充層中,所述沙石填充層上鋪設土工布層;所述土工布層上鋪設營養土層。
較佳地,所述多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由一與進水管道貫通的主儲存裝置及分別與所述主儲存裝置貫通的分儲存裝置及連通管道組成。
較佳地,所述雨水生態儲存裝置為高強度復合材料。
較佳地,所述雨水生態儲存裝置還具有排泥口。
較佳地,所述排泥口設置在主儲存裝置上遠離進水口的一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采用地下布置形式,占地少,尤其是與綠化用地相結合,生態環保。以生態形式儲存的處理后雨水可以用于地下水回灌、城市市政、消防、 工業、居民、綠化、洗車、沖洗道路、高速公路應急、偏遠地區用水等,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尤其是,本發明采用高強度復合材料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抗壓能力強、使用壽命久,可根據容積要求調整組數,施工方便。本發明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設置靈活,可根據水量調整雨水生態儲存裝置的數量和容積,將處理后的雨水儲存其中,不會堵塞,運行管理方便,減少了水資源的損耗,達到節能減排、環保再利用的效果。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一具體實施例,包括互相貫通的多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2,還具有進水口 1、取水口 21及溢流口 23。
雨水生態儲存裝置2設置在沙石填充層沈中,沙石填充層沈上鋪設土工布層25, 土工布層25上鋪設用于種植綠化的營養土層M。
本實施例,多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2包括一個與進水管道貫通的主儲存裝置(在圖1中橫向設置),及分別與該主儲存裝置貫通的四個分儲存裝置(在圖1中縱向設置), 相互之間通過連通管道貫通。這樣的結構布置有利于提高雨水進入儲存裝置時的流速,適應暴雨等大流量狀況的需要。
雨水生態儲存裝置2還具有排泥口 22。本發明的一個特別設計在于,排泥口 22設置在主儲存裝置上遠離進水口 1的一端。如此布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雨水在進入主儲存裝置后,其中懸浮的少量泥沙被沖擊到遠離進水口1的端部。即使是少部分泥沙沉留在進水口 1附近,當再次進水時,這部分泥沙也會被沖刷到遠端。因此,主儲存裝置遠離進水口 1 的遠端是懸浮泥沙沉積最多的區域。
雨水生態儲存裝置2為高強度復合材料,抗壓能力強、使用壽命久,可根據容積要求調整組數,施工方便。雨水生態儲存裝置2設置在地下,占地少,尤其是與綠化用地相結合,生態環保。
本發明的系統儲存的處理后雨水,可以用于城市市政、消防、工業、居民、綠化、洗車、沖洗道路、高速公路應急、偏遠地區用水等,還可以通過地下補水井27做地下水回灌。
當暴雨時,雨水超出雨水生態儲存裝置2的總儲存容量時,雨水可以通過溢流口 23排放河道,或直接就近排入市政管道。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
1.一種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所述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具有進水口、取水口及溢流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包括互相貫通的多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 所述雨水生態儲存裝置設置在沙石填充層中,所述沙石填充層上鋪設土工布層;所述土工布層上鋪設營養土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由一與進水管道貫通的主儲存裝置及分別與所述主儲存裝置貫通的分儲存裝置及連通管道組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生態儲存裝置為高強度復合材料。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生態儲存裝置還具有排泥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口設置在主儲存裝置上遠離進水口的一端。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所述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具有進水口、取水口及溢流口;所述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包括互相貫通的多組雨水生態儲存裝置;所述雨水生態儲存裝置設置在沙石填充層中,所述沙石填充層上鋪設土工布層;所述土工布層上鋪設營養土層。本發明的道路雨水生態儲存系統采用地下布置形式,占地少,尤其是與綠化用地相結合,生態環保。以生態形式儲存的處理后雨水可以用于地下水回灌、城市市政、消防、工業、居民、綠化、洗車、沖洗道路、高速公路應急、偏遠地區用水等,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E03B3/02GK102535579SQ20121004888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婁城銘, 張顯忠, 楊永荻, 黃瑾 申請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