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壓式馬桶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馬桶吸,尤其涉及一種氣壓式馬桶吸。
背景技術:
馬桶是人類近代史上一項偉大的發(fā)明,他使人們在解手的時候更輕松,并且可以自動排便,使衛(wèi)生間的環(huán)境不會惡劣。由于馬桶的結構也是一種聯動模式,并且通便效果的好壞直接由馬桶本身設計相關。由于設計缺陷,有些馬桶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會其排水的力度會大大減小,從而影響通便效果,并且有些馬桶容易堵塞,因此馬桶吸應運而生,通過馬桶吸與空氣間相互壓力以及水壓作用,可以將堵塞的馬桶吸通;但是,現有的馬桶吸大多是橡皮吸頭加直桿,反復使用容易使吸頭損壞,影響使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反復使用且不易損壞的氣壓式馬桶吸。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氣壓式馬桶吸,包括套管和設置在套管頭部的橡皮吸頭,所述套管與橡皮吸頭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套管內部設置有型腔,型腔內設置有壓桿,所述壓桿一端與設置在套管外部的手柄連接,另一端與設置在套管內的活塞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側面呈梯形,與套管滑動配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這種氣壓式馬桶吸結構簡單,方便拆卸更換零部件,省里,且通便效果好,便于推廣。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氣壓式馬桶吸結構示意圖。圖中1、手柄;2、壓桿;3、活塞;4、管套;5、橡皮吸頭。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圖1所示一種氣壓式馬桶吸,包括套管4和設置在套管4頭部的橡皮吸頭5,所述套管4與橡皮吸頭5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套管4內部設置有型腔,型腔內設置有壓桿2,所述壓桿2 —端與設置在套管4外部的手柄I連接,另一端與設置在套管4內的活塞3連接;所述活塞3側面呈梯形,與套管4滑動配合。其具體使用方式如下,使用前通過手柄I將壓桿2帶動活塞3向上拉,然后將橡皮吸頭5對準馬桶,將手柄I下壓,通過氣壓進行通便。這種氣壓式馬桶吸結構簡單,方便拆卸更換零部件,省里,且通便效果好,便于推廣。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壓式馬桶吸,包括套管(4)和設置在套管(4)頭部的橡皮吸頭(5),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與橡皮吸頭(5)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套管(4)內部設置有型腔,型腔內設置有壓桿(2),所述壓桿(2)—端與設置在套管(4)外部的手柄(I)連接,另一端與設置在套管(4)內的活塞(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式馬桶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側面呈梯形,與套管(4)滑動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壓式馬桶吸,包括套管和設置在套管頭部的橡皮吸頭,所述套管與橡皮吸頭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套管內部設置有型腔,型腔內設置有壓桿,所述壓桿一端與設置在套管外部的手柄連接,另一端與設置在套管內的活塞連接;所述活塞側面呈梯形,與套管滑動配合。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這種氣壓式馬桶吸結構簡單,方便拆卸更換零部件,省力,且通便效果好,便于推廣。
文檔編號E03C1/304GK103061392SQ20121058272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楊杰勇 申請人:吳江市江南不銹鋼器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