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墻體砌塊,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擋土墻的砌塊,屬于建筑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已有砌塊專利的互嵌結構是在后緣設有凹凸部分或在砌塊中預制孔洞,在孔洞中插入銷釘或使用鋼筋串聯,以達到互嵌效果,施工中存在工序多,施工復雜,造價高的特點。此外,已有的砌塊砌筑擋墻時,目前已有的互嵌式砌塊擋墻外立面只能以一定的傾斜角度施工,施工中無法較好地適應變化的地形坡度對擋墻傾角的要求,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如果擋土墻所用的磚塊表觀密度過大的話,會導致對地基土體承載的要求過高。·
發明內容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以克服已有砌塊在實際施工中傾角過于單一以及使用輔助材料搭接的不足。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包括相互平行的砌塊前面和砌塊后面,其特征在于砌塊的中部有開孔,在砌塊頂部開有凹槽;凹槽前面與凹槽后面分別與砌塊前面和砌塊后面平行;在砌塊底部位置設有凸塊,凹槽與凸塊的尺寸配合。將上述砌塊用于筑成擋土墻時,上一層砌塊的凸塊嵌入下一層砌塊的凹槽中,以達到互嵌效果,可以不使用銷釘或鋼筋線材,由于形成了類似于齒輪的咬合作用,可以保證上下層砌塊不會產生剛性滑動,增加了墻體的穩定性和變形協調能力,避免了漿砌結構由于不均勻變形而產生的裂縫問題。砌塊中部開孔,可以降低砌塊的表觀密度,使用常規材料時,表觀密度在16. 8 17. 3kN/m3,降低對地基土體承載力要求。進一步地,上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的凸塊前面與砌塊前面的距離、凸塊后面與砌塊后面的距離、凸塊的寬度相等。可以使擋土墻的穩定性更好,且施工方便。進一步地,上述凹槽中心與凸塊中心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0° 15°,從而使其更有效的適應現場施工對擋土墻外立面傾角變化的要求,可以施工成不同墻面傾角的擋土墻。進一步地,上述凹槽轉角和/或凸塊轉角為弧形,可以降低砌塊內和砌塊中加筋體的應力集中問題,提高了砌塊擋土結構的強度;當需要在砌塊中安裝加筋土工格柵時,可以充分發揮加筋材料的抗拉性能。進一步地,上述砌塊上的開孔為弧邊方孔,開孔的左面和右面為弧面。進一步地,砌塊左面和砌塊右面為弧形面。擋墻砌筑完成后,砌塊開孔和砌塊間隙內可生長草類植被、蔓藤類植物,若擋墻用于河道堤防時,小型水生動物可在孔隙中找到棲息之所,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果。弧形端面能夠有效保證擋土墻轉向時砌塊間的前后搭接與平穩過渡。進一步地,上述互嵌式生態砌塊的砌塊前面和砌塊后面為劈裂仿花崗巖塊體結構。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具有如下優點I.砌塊中部開孔,可以降低砌塊的表觀密度,降低對地基土體承載力要求。2.將砌塊用于筑成擋土墻時,上一層砌塊的凸塊嵌入下一層砌塊的凹槽中,以達到互嵌效果,可以不使用銷釘或鋼筋線材。3.砌塊孔洞和砌塊間隙內可生長草類植被、蔓藤類植物,若擋墻用于河道堤防時,小型水生動物可在孔隙中找到棲息之所,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果。4.凹槽轉角和/或凸塊轉角為弧形,可以降低砌塊內和砌塊中加筋體的應力集中問題,提高了砌塊擋土結構的強度;當需要在砌塊中安裝加筋土工格柵時,可以充分發揮加筋材料的抗拉性能。5.凹槽中心與凸塊中心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在0° 15°內變化時,可以使其更有效的適應現場施工對擋土墻外立面傾角變化的要求。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砌塊俯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砌塊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砌塊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砌塊側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砌塊俯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砌塊側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砌塊俯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砌塊側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砌塊預制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砌塊裝配示意圖。I是砌塊;2是開孔;3是凹槽;4是凸塊;5是凸塊前面;6是凸塊后面;7是凹槽前面;8是凹槽后面;9是砌塊前面;10是砌塊后面;11是凹槽轉角;12是凸塊轉角;13是砌塊左面;14是砌塊右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中a代表凸塊4的寬度,b代表凹槽前面7至砌塊前面9的距離,c代表凹槽后面8至砌塊后面10的距離,h為砌塊的高度。實施例I 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1,包括相互平行的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砌塊I的中部有開孔2,在砌塊I頂部開有的凹槽3 ;凹槽前面7與凹槽后面8分別與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平行;在砌塊I底部位置設有凸塊4,凹槽3與凸塊4的尺寸配合;凸塊4位于砌塊I底部中央,凸塊4的寬度、凸塊前面5至砌塊前面9距離、凸塊后面6至砌塊后面10距離都相等;當砌塊尺寸a = b = c時,凹槽3中心與凸塊4中心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0°。實施例2 —種互嵌式生態砌塊如圖3和圖4所示,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1,包括相互平行的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砌塊I的中部有開孔2,在砌塊I頂部開有的凹槽3 ;凹槽前面7與凹槽后面8分別與上述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平行;在砌塊I底部位置設有凸塊4,凹槽3與凸塊4的尺寸配合;凸塊4位于砌塊I底部中央,凸塊4的寬度、凸塊前面5至砌塊前面9距離、凸塊后面6至砌塊后面10距離都相等;本實施例中,a=100mm, b=120mm, c=80mm, h=150mm, b/c = I. 5,此時,上述凹槽3中心與凸塊4中心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7. 6° ;凹槽轉角11和凸塊轉角12為弧形;上述的開孔2為弧邊方孔,開孔2的左面和右面為弧面;砌塊左面13和砌塊右面14為弧形面。實施例3 —種互嵌式生態砌塊 如圖5和圖6所示,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I,包括相互平行的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砌塊I的中部有開孔2,在砌塊I頂部開有的凹槽3 ;凹槽前面7與凹槽后面8分別與上述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平行;在砌塊I底部位置設有凸塊4,凹槽3與凸塊4的尺寸配合;凸塊4位于砌塊I底部中央,凸塊4的寬度、凸塊前面5至砌塊前面9距離、凸塊后面6至砌塊后面10距離都相等;本實施例中,a=100mm, b=130mm, c=70mm, h=150mm, b/c= I. 86,此時,上述凹槽3中心與凸塊4中心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11.3° ;凹槽轉角11和凸塊轉角12為弧形;上述的開孔2為弧邊方孔,開孔2的左面和右面為弧面;砌塊左面13和砌塊右面14為弧形面。實施例4 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如圖7和圖8所示,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1,包括相互平行的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其特征在于砌塊I的中部有開孔2,在砌塊I頂部開有的凹槽3 ;凹槽前面7與凹槽后面8分別與上述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平行;在砌塊I底部位置設有凸塊4,凹槽3與凸塊4的尺寸配合;凸塊4位于砌塊I底部中央,凸塊4的寬度、凸塊前面5至砌塊前面9距離、凸塊后面6至砌塊后面10距離都相等;本實施例中,a=100mm, b=140. 3mm, c=59. 7mm,h=150mm,b/c = 2. 35,此時,上述凹槽3中心與凸塊4中心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15° ;凹槽轉角11和凸塊轉角12為弧形;上述的開孔2為弧邊方孔,開孔2的左面和右面為弧面;砌塊左面13和砌塊右面14為弧形面;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為劈裂仿花崗巖塊體結構。實施例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互嵌式生態砌塊的預制示意圖對照附圖9,砌塊I的預制過程如下將攪拌好的C25細骨料混凝土填入預先制好的模具中,在機器上振搗壓制至符合要求密度后將砌塊從模具中推出,形成如附圖7所示的具有開孔2與凹槽3及凸塊4的砌塊形態,然后用劈裂機器按附圖7中的I'線將砌塊劈裂形成如圖2、圖4或圖6所示的直接用于現場施工的砌塊形態。此劈裂工藝使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形成粗糙的花崗巖表面形態,使砌塊擋土結構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實施例6砌塊擋土墻現場施工時砌塊的裝配。如圖10所示,首先將第一層四塊A、B、C、D砌塊放置于基礎上,然后將第二層A'、B' X1砌塊放置于第一層A、B、C、D砌塊I之上。放置時,將第二層的A'砌塊I右側底部凸塊4完全嵌入第一層B砌塊I左側頂面的凹槽3中;再將第二層的B'砌塊I右側底部凸塊4完全嵌入第一層C砌塊I左側頂面的凹槽3中;最后將第二層的C'砌塊I右側底部凸塊4完全嵌入第一層D砌塊I左側頂面的凹槽3中,最后進行填土施工,至此完成第一層填土施工。第一層填土施工結束后,在第二層A'、B'、C'、D'砌塊I……之上放置第三層、第四層砌塊1,若為加筋擋土結構,可以在第三層、第四層砌塊I之間鋪設加筋土工格柵,力口 筋土工格柵應從兩層砌塊I分隔面伸入到砌筑墻面位置,將加筋土工格柵壓入到凹凸咬合的層面間以增大咬合力。依此類推,直至填土施工至設計高程。
權利要求1.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包括有相互平行的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其特征在于砌塊(I)的中部有開孔(2),在砌塊頂部開有凹槽(3);凹槽前面(7)與凹槽后面(8)分別與所述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平行;在砌塊底部位置設有凸塊(4),凹槽(3)與凸塊⑷的尺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其特征在于凸塊前面(5)與砌塊前面(9)的距離、凸塊后面(6)與砌塊后面(10)的距離、凸塊⑷的寬度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中心與凸塊(4)中心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0° 15°。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其特征在于凹槽轉角(11)為弧形。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其特征在于凸塊轉角(12)為弧形。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孔(2)為弧邊方孔,開孔(2)的左面和右面為弧面。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其特征在于砌塊左面(13)和砌塊右面(14)為弧形面。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互嵌式生態砌塊,其特征在于砌塊前面(9)和砌塊后面(10)為劈裂仿花崗巖塊體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墻體砌塊,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擋土墻的砌塊,屬于建筑領域。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包括有相互平行的砌塊前面和砌塊后面,其特征在于砌塊的中部有開孔,在砌塊頂部開有的凹槽;凹槽前面與凹槽后面分別與所述砌塊前面和砌塊后面平行;在砌塊底部位置設有凸塊,凹槽與凸塊的尺寸配合;互嵌式生態砌塊的左面和右面為弧形面。將上述砌塊用于筑成擋土墻時,上一層砌塊的凸塊嵌入下一層砌塊的凹槽中,以達到互嵌效果,可以不使用銷釘或鋼筋線材;砌塊中部開孔,可以降低砌塊的表觀密度,降低對地基土體承載力要求。擋墻砌筑完成后,砌塊孔洞和砌塊間隙內可生長草類植被、蔓藤類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果。
文檔編號E02B3/14GK202559377SQ201220228250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8日
發明者王保田, 王培清, 張海霞, 張福海, 張文慧, 李守德, 郭帥杰 申請人: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