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層建筑配套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田悲晉/Tl 目.ο背景技術[0002]隨著全球氣溫不斷變暖,城市缺水問題越來越嚴重,據統計,全國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一方面缺水情況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還有不少水資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運用。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為了提高環境質量在橋梁下,小區房屋周圍設有綠化帶,這些綠化帶需要定期澆灌,會浪費很多水資源。雨水雖然不可以直接飲用但經過簡單處理即可用于澆灌,而如果不對雨水進行收集則會造成很大浪費。實用新型內容[0003]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及噴灌裝置,可將高層建筑雨水收集再對植物進行噴灌,從而能最大限度的對雨水進行再利用,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所述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設置在高空建筑主體兩側,所述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至少2組集水槽、主管道和噴淋管,所述集水槽通過對應主管道與地面雨水井相連,所述主管道底部設置有控制閥,所述兩個主管道之間連有噴淋管,所述噴淋管上有噴淋頭。[000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噴淋管上噴淋頭有1-4個,由于不同高層建筑兩個集水槽主管道之間距離有所不同,本專利需根據建筑情況設置相應的噴淋頭。[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管道一側連有溢水管,為了防止雨水溢出本專利在主管道一側連有溢水管當雨水過多時可直接從溢水管流下。[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噴淋管兩側與主管道相連處設置有清潔過濾機構,為了防止水體污染影響植物生長,本專利在噴淋管兩側與主管道相連處設置清潔過濾機構對水體進行過濾。[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高空建筑主體為高樓或橋梁,本專利主要用于高樓和橋梁,具體用于高樓還是橋梁,廠家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進行選擇。[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噴淋管埋在地上或懸空,本專利噴淋管可埋在地下也可懸空設置,廠家可根據建筑物情況進行選擇。[0009]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利用高層建筑水會從兩側往低處流動的特點,在高層建筑兩側設置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對雨水進行收集,收集后雨水利用清潔過濾機構進行簡單處理,再進入噴淋管對綠化進行定期澆灌,從而能最大限度對雨水進行再利用。
[0010]圖I是本實用新型示意圖;[0011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7]^意圖;[0012]圖中的構件為[0013]I、高空建筑主體;2、集水槽;3、主管道;[0014]4、溢水管;5、控制閥;6、噴淋頭;[0015]7、雨水井;8、清潔過濾機構;9、噴淋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0017]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及噴灌裝置,可將高層建筑雨水收集再對植物進行噴灌,從而能最大限度的對雨水進行再利用。[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簡單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所述高層建筑物 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設置在大樓兩側,本專利主要用于高樓和橋梁,具體用于高樓還是橋梁,廠家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所述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3組集水槽2、主管道3和噴淋管9,本專利可設置多組集水槽2,具體設置幾組廠家可根據建筑長度進行選擇,所述集水槽2通過對應主管道3與地面雨水井7相連,所述主管道3底部設置有控制閥5,所述兩個主管道3之間連有噴淋管9,所述噴淋管9懸空,本專利噴淋管可埋在地下也可懸空設置,廠家可根據建筑物情況進行選擇,所述噴淋管9上掛有2 個噴淋頭6,由于不同高層建筑兩個集水槽主管道之間距離有所不同,本專利需根據建筑情況設置相應的噴淋頭6。[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最佳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示意圖如圖I所示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所述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設置在橋梁兩側,本專利主要用于高樓和橋梁,具體用于高樓還是橋梁,廠家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所述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2組集水槽2、主管道3和噴淋管9,本專利可設置多組集水槽2, 具體設置幾組廠家可根據建筑長度進行選擇,所述集水槽2通過對應主管道3與地面雨水井7相連,所述主管道3底部設置有控制閥5,所述主管道3 —側連有溢水管4,為了防止雨水溢出本專利在主管道3 —側連有溢水管4當雨水過多時可直接從溢水管4流下,所述兩個主管道3之間連有噴淋管9,所述噴淋管9懸空,本專利噴淋管可埋在地下也可懸空設置, 廠家可根據建筑物情況進行選擇,所述噴淋管9兩側與主管道3相連處設置有清潔過濾機構8,為了防止水體污染影響植物生長,本專利在噴淋管9兩側與主管道3相連處設置清潔過濾機構8對水體進行過濾,所述噴淋管9上掛有3個噴淋頭6,由于不同高層建筑兩個集水槽主管道之間距離有所不同,本專利需根據建筑情況設置相應的噴淋頭6。[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最佳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示意圖如圖2所示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所述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設置在橋梁兩側, 本專利主要用于高樓和橋梁,具體用于高樓還是橋梁,廠家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所述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2組集水槽2、主管道3和噴淋管9,本專利可設置多組集水槽 2,具體設置幾組廠家可根據建筑長度進行選擇,所述集水槽2通過對應主管道3與地面雨水井7相連,所述主管道3底部設置有控制閥5,所述主管道3 —側連有溢水管4,為了防止雨水溢出本專利在主管道3 —側連有溢水管4當雨水過多時可直接從溢水管4流下,所述兩個主管道3之間連有噴淋管9,所述噴淋管9埋在地上,本專利噴淋管可埋在地下也可懸空設置,廠家可根據建筑物情況進行選擇,所述噴淋管9兩側與主管道3相連處設置有清潔過濾機構8,為了防止水體污染影響植物生長,本專利在噴淋管9兩側與主管道3相連處設置清潔過濾機構8對水體進行過濾,所述噴淋管9上設有3個噴淋頭6,由于不同高層建筑兩個集水槽主管道之間距離有所不同,本專利需根據建筑情況設置相應的噴淋頭6。[002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所述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設置在高空建筑主體(I)兩側,所述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至少2組集水槽(2)、主管道(3)和噴淋管(9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2 )通過對應主管道(3 )與地面雨水井(7 )相連,所述主管道(3 )底部設置有控制閥(5 ),所述兩個主管道(3 )之間連有噴淋管(9 ),所述噴淋管(9 ) 上有噴淋頭(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管(9)上噴淋頭(6)有1-4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3) —側連有溢水管(4)。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管(9)兩側與主管道(3)相連處設置有清潔過濾機構(8)。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建筑主體(I)為高樓或橋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管(9)埋在地上或懸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層建筑物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所述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裝置設置在高空建筑物主體兩側,所述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至少2組集水槽、主管道和噴淋管,所述集水槽通過對應主管道與地面雨水井相連,所述主管道底部設置有控制閥,所述兩個主管道之間連有噴淋管,所述噴淋管上有噴淋頭。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高層建筑物用雨水收集利用及噴灌裝置,可將高層建筑雨水收集再對植物進行噴灌,從而能最大限度的對雨水進行再利用。
文檔編號E03B3/02GK202745114SQ20122022840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1日
發明者趙康兵 申請人:趙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