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城市雨、污水的管道分布的設計中,大多將建筑物污水和雨水合流后排到 河道里,這種設計嚴重的污染了河道,同樣會影響了河道周邊的環境。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大大的減小了雨污混合水流對河道污染的 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0004]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種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包括建筑物的排污管和雨 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排污管與排污總管相連接,所述雨水口經管道與排污總管 相連接,所述排污總管的排污口與一截流井的合流管相聯接,所述截流井的截污管通往污 水處理廠,所述截流井的溢流管通往河道。[0005]進一步地,上述截流井包括井體,所述井體的中部區域設置有溢流堰,以使井體內 腔被隔成進水腔和溢流腔,所述井體側壁上連接有用于向進水腔引入雨污混合水流的合流 管,位于進水腔一側的井體側壁上連接有截污管用于將雨污混合水流排到污水處理廠,位 于溢流腔一側的井體側壁上連接有溢流管用于將溢出的雨污混合水流排到河道。[0006]進一步地,上述合流管的管內底標高高于截污管的管內底標高。[0007]進一步地,上述井體的上開口上設置有蓋板。[0008]進一步地,上述管道和建筑物的排污管上設置有檢查井。[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管道結構布局合理,在現有的管道連接上進行改造,而且改 造的工作量小,使用的經費也小,但是可以在晴天時可以避免污水對河道的污染,在大雨天 時可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工作負荷,該結構的使用大大的減小了雨污混合水流對河道的污 染;同時使用的截流井具有防倒灌功能,解決了截流井的河水倒灌問題,而且由于河堤的空 間有限,設置井體的空間比較緊張,而本發明的井體體積小,適用于河堤空間狹小的地方, 解決了施工空間問題;接著,該截流井構造簡單,僅在內腔設置一道溢流堰,施工方便,且有 利于保護脆弱的河堤;最后,該截流井整體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有利于降低施工工程成本。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截流井的構造示意圖。[0012]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0013]圖中I為建筑物的排污管;2為雨水口 ;3為排污總管;4為管道;5為截流井;6為 污水處理廠;7為河道;8為檢查井;51為合流管;52為截污管;53為溢流管;54為井體;55 為溢流堰;56為進水腔;57為溢流腔;58為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 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0015]參考圖例,種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包括建筑物的排污管I和雨水口 2,其特征 在于所述建筑物的排污管I與排污總管3相連接,所述雨水口 2經管道4與排污總管3相 連接,所述排污總管3的排污口與一截流井5的合流管51相聯接,所述截流井5的截污管 52通往污水處理廠6,所述截流井5的溢流管53通往河道。[0016]上述截流井5包括井體54,所述井體54的中部區域設置有溢流堰55,以使井體54 內腔被隔成進水腔56和溢流腔57,所述井體54側壁上連接有用于向進水腔56引入雨污混 合水流的合流管51,位于進水腔56 —側的井體側壁上連接有截污管52用于將雨污混合水 流排到污水處理廠6,位于溢流腔57 —側的井體54側壁上連接有溢流管53用于將溢出的 雨污混合水流排到河道7。[0017]上述合流管51的管內底標高高于截污管52的管內底標高。[0018]上述井體54的上開口上設置有蓋板58。[0019]上述管道4和建筑物的排污管I上設置有檢查井8。[00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在晴天的時候,因水流量小,流道截流井內的建筑物污 水通過截污管道全部排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這樣就避免了污水污染河道;而在下雨天 時,因水量大,也許流道截流井的雨污混合水流水位會高于溢流堰的高度,這時,從溢流堰 頂部溢到溢流腔的雨污混合水流通過溢流管排到河道,雖然會對河道造成一些污染,可是 這樣會大大的降低污水處理廠的工作負荷。做到晴天污水不排內河,雨天河水不倒灌、雨水 少進污水廠。[0021]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井體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或由水泥砂漿和 粉煤灰磚砌成的,所述井體下方還鋪設有一層C15素砼墊層,所述井體下方還鋪設有一層 的碎石灌砂墊層和一層天然砂墊層,所述溢流堰高度滿足溢流堰頂標高大于晴天內河漲潮 時溢流井出壅水位再加15 30cm。[002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 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包括建筑物的排污管和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排污管與排污總管相連接,所述雨水口經管道與排污總管相連接,所述排污總管的排污口與一截流井的合流管相聯接,所述截流井的截污管通往污水處理廠,所述截流井的溢流管通往河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包括井體, 所述井體的中部區域設置有溢流堰,以使井體內腔被隔成進水腔和溢流腔,所述井體側壁上連接有用于向進水腔引入雨污混合水流的合流管,位于進水腔一側的井體側壁上連接有截污管用于將雨污混合水流排到污水處理廠,位于溢流腔一側的井體側壁上連接有溢流管用于將溢出的雨污混合水流排到河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管的管內底標聞聞于截污管的管內底標聞。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體的上開口上設置有蓋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和建筑物的排污管上設置有檢查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城市雨污管道連接結構,包括建筑物的排污管和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排污管與排污總管相連接,所述雨水口經管道與排污總管相連接,所述排污總管的排污口與一截流井的合流管相聯接,所述截流井的截污管通往污水處理廠,所述截流井的溢流管通往河道,該結構在晴天時可以避免污水對河道的污染,在大雨天時可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工作負荷,最主要的是該結構的使用大大的減小了雨污混合水流對河道的污染。
文檔編號E03F1/00GK202831175SQ20122048884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明者高學瓏 申請人: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