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攔漂系統。
背景技術:
水電站是一種將水能轉換為電能的綜合工程設施。一般包括由擋水、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庫和水電站引水系統、發電廠房、機電設備等組成。利用這些建筑物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頭,匯集、調節天然水流的流量,并將它輸向水輪機,經水輪機與發電機的聯合運轉,將集中的水能轉換為電能,再經變壓器、開關站和輸電線路等將電能輸入電網。對于平原河流的低水頭電站,由于河道流量很大,加之位于下游,河道的眾多漂浮物如枯木、塑料、泡沫及生活垃圾等會隨著電站進水口巨大的引水流量運動過來,為了防止這些漂浮物進入電站進水前池后被吸入發電機組,從而造成機組的損壞或者影響機組的正常運行,在電站進水前池一般需要設計攔漂浮排。現有的攔漂系統一般是柔性的。參照圖1和圖2,傳統的攔漂系統一般包括一根較長的鋼絲繩1,鋼絲繩I中間串聯有多個浮筒2,鋼絲繩I兩頭通過錨固墩3固定在進水口的兩端。浮筒2連成一串后,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道攔漂排,可以隨著水位的變化即時上下升降,攔截水面漂浮物。由于是用鋼絲繩串接,因此攔漂系統具有一定的柔性。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洪水期,河道水流流速較大的時候,鋼絲繩受巨大的水流沖擊時往往容易斷裂,從而喪失攔漂作用,這在國內很多水電站中經常出現,雖然過后可以修復,但這將會影響電站的正常運行,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另外由于柔性攔漂排在水流作用下來回擺動,對較大體型的漂浮物的導引作用較差,不能將漂浮物順導至下游,且其為鋼絲結構,常造成水生植物的纏繞,清理較為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它至少要滿足以下條件具有(I)、不易斷裂;(2)、可隨水位升降;(3)、具有攔截漂浮物、將之順導至下游的功能。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包括至少一根剛性長直件;漂浮件,其與剛性長直件聯接,可使所述剛性長直件呈橫向狀態漂浮于水面上;防止剛性長直件隨水流漂入到電站之內的阻攔組件,其固定于進水口。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漂浮件有多個,所述剛性長直件亦具有多根,多根剛性長直件順次聯接形成長條狀,相鄰兩根剛性長直件的聯接部位的關節為所述的漂浮件。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剛性長直件為表面光滑的不銹鋼管。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阻攔組件為若干個沿一條直線分布且間隔布置的、直立的支撐墩。[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漂浮件為浮球。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墩上設有豎直的導向槽,浮球和/或剛性長直件上設有嵌入所述導向槽內的卡座。或者,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另一種改進,所述漂浮件為套在支撐墩上的浮環。不管怎樣的改進,阻攔組件的靠下部位置設有低水位控制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剛性長直件作為攔漂排的主體,使攔漂排不易斷裂,且經久耐用;漂浮件可以使剛性長直件隨時漂浮于水面上,保證攔漂排能隨水位升降,能及時攔截漂浮物;阻攔組件可防止剛性長直件隨水流漂入到電站之內。本實用新型以剛性結構取代傳統的柔性結構,不易被水沖壞,同時由于其剛性邊界,可以很好的導引大體積漂浮物到電站下游,安全可靠。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大型電站的進水口,攔截漂浮物。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圖1是傳統的柔性攔漂系統設置在電站進水口之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傳統的柔性攔漂系統的前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設置在電站進水口之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前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第一種實施方式時,支撐墩與浮球之間的聯接關系示意圖,其呈俯視視角;圖6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第二種實施形式的前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第二種實施方式時,支撐墩與浮環之間的聯接關系示意圖,其呈俯視視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參照圖3 圖5,一種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包括至少一根剛性長直件21 ;漂浮件22,其與剛性長直件21聯接,可使所述剛性長直件21呈橫向狀態漂浮于水面上;防止剛性長直件21隨水流漂入到電站之內的阻攔組件,其固定于進水□。下面舉兩個具體的實施方式,第一種實施方式是[0027]所述漂浮件22有多個,所述剛性長直件21亦具有多根,多根剛性長直件21順次聯接形成長條狀,相鄰兩根剛性長直件21的聯接部位的關節為所述的漂浮件22。理論上,只要剛性長直件足夠長,那只需一根即可橫跨、攔住整個進水口的前方,但考慮到實際組裝,優選采用多節長管、漂浮件串接的聯接方式。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剛性長直件21為表面光滑的不銹鋼管。光滑的外表,不會導致水生植物的纏繞,運行維護均十分方便。除此之外,方鋼等剛性長直件也可以在考慮范圍之內。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阻攔組件為若干個沿一條直線分布且間隔布置的、直立的支撐墩23。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漂浮件22為浮球。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支撐墩23上設有豎直的導向槽,浮球和/或剛性長直件21上設有嵌入所述導向槽內的卡座。支撐墩23可保證不銹鋼管不彎曲變形,起到加固整體結構的作用。支撐墩23制成圓柱形,直徑一般為lnT2m,以達到減少水流阻力的目的。同時,選取該直徑,導向槽的寬度亦不易導致污物積攢、卡住卡座,使升降功能失效。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阻攔組件的靠下部位置設有低水位控制栓24。為了防止攔漂排跌入到河床或江底,特備設置低水位控制栓24,這樣當水位較低時,低水位控制栓24可托住剛性長直件21或者浮球,而水可以從下方順利通過。參照圖6 圖7,第二種實施方式對漂浮件22與支撐墩23的聯接結構作了更改,其余部分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相同,所述更改為漂浮件22為套在支撐墩23上的浮環。浮環同樣具有浮力,而且其環狀結構又可避免整體結構脫離支撐墩23、變形散架。除了上述的兩種方式實現可升降之外,還可以采用將支撐墩制成中空、兩邊設置伸出窗口、漂浮件位于所述中空的位置、剛性長直件從兩邊的窗口插入到漂浮件上的結構組成形式。本實用新型通過物理模型的定床試驗,以及實際的工程運行驗證,證明了這種新型剛性可升降式攔漂系統結構穩固、運行維護方便,可以明顯節約電站的運行成本。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根剛性長直件(21); 漂浮件(22),其與剛性長直件(21)聯接,可使所述剛性長直件(21)呈橫向狀態漂浮于水面上; 防止剛性長直件(21)隨水流漂入到電站之內的阻攔組件,其固定于進水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22)有多個,所述剛性長直件(21)亦具有多根,多根剛性長直件(21)順次聯接形成長條狀,相鄰兩根剛性長直件(21)的聯接部位的關節為所述的漂浮件(2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長直件(21)為表面光滑的不銹鋼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攔組件為若干個沿一條直線分布且間隔布置的、直立的支撐墩(2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22)為浮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墩(23)上設有豎直的導向槽,浮球和/或剛性長直件(21)上設有嵌入所述導向槽內的卡座。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22)為套在支撐墩(23)上的浮環。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其特征在于阻攔組件的靠下部位置設有低水位控制栓(2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用于大型電站進水口的可升降式剛性攔漂系統,包括至少一根剛性長直件;漂浮件,其與剛性長直件聯接,可使所述剛性長直件呈橫向狀態漂浮于水面上;防止剛性長直件隨水流漂入到電站之內的阻攔組件,其固定于進水口。本實用新型不易斷裂,且經久耐用;漂浮件可以使剛性長直件隨時漂浮于水面上,保證攔漂排能隨水位升降,能及時攔截漂浮物;阻攔組件可防止剛性長直件隨水流漂入到電站之內。本實用新型以剛性結構取代傳統的柔性結構,不易被水沖壞,同時由于其剛性邊界,可以很好的導引大體積漂浮物到電站下游,安全可靠。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大型電站的進水口,攔截漂浮物。
文檔編號E02B15/06GK202899089SQ20122059203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9日
發明者黃本勝, 劉達, 邱靜, 王珍, 王麗雯 申請人: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