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雨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城市道路雨水處理裝置和一種城市道路雨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速度空前,規??涨?。道路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道路面積不斷增加。目前,我國城市道路占建設用地的比例一般為10 15%,國外有些城市甚至超過30 40%。因此,為了協調城市發展中人和環境之間的矛盾,如何把握日益增加的道路與城市環境的關系,妥善處理道路建設對環境、水資源等帶來的干擾和影響,就成為一個值得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目前,我國城區的道路排水設計還是以管道排水為主,在一些城郊或城鄉結合部以溝渠排水為主,對雨水總的思想還是體現在一個“排”字上。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傳統城市道路排水的弊端日益明顯,這種以簡單排放為單一方式和目標的道路排水系統就暴露出以下一些主要問題。1、道路排洪壓力大:城市擴張過程中,大量自然地面逐步被包括道路的硬化下墊面所取代,道路周邊區域硬化率也日益增大。不透水面積的增加導致城市綜合徑流系數增大,暴雨匯流迅速,徑流量和徑流峰值成倍增加,道路排水系統還常常擔負著周邊匯水面的排水任務,因此必然加大道路的排水壓力,洪澇風險增加,道路安全系數也隨之下降。我國許多城市每年的雨季由于 道路洪澇造成巨大的損失和惡劣的影響,如2007年濟南的馬路洪水災害以及安徽、重慶等地的洪澇、北京近年多處道路、立交橋的嚴重積水等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2、路面徑流污染嚴重:路面徑流污染是城市地表徑流污染的主要來源,而城市地表徑流污染是僅次于農業污染的第二大面污染源。占城市匯水面約20%的道路,對受納水體懸浮物和烴類污染的貢獻分別為50%和30%。美國約有60%的河流和50%的湖泊污染與非點源污染有關,已實現二級處理的城市,水體BOD年負荷約40%-80%來自雨水徑流。道路對沿線周邊的水體污染十分嚴重。路面雨水徑流中除含有重金屬、碳氫化合物等對環境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質以外,車輛運行帶來的油類等污染物,行人拋棄的廢物、從庭院和其它開闊地上沖刷到街道上的碎屑和污染物等,最終都將在雨水淋洗、沖刷作用下遷移至水環境中,并對這些水域產生很大危害。在周邊有生態敏感保護區和重要水源保護區的地方,道路污染物對生物及其多樣性和水質的潛在威脅更需要認真對待。3、雨水資源流失嚴重:我國是水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城市年缺水量達60億m3。由于地下水超采且得不到及時補充也產生了一系列嚴重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加快,城市需水量日益增加,人們將面臨更為嚴峻的缺水問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路面及周邊區域的雨水從城市雨污水管網白白流走,這不僅浪費了大量寶貴的雨水資源,還使城市排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及水環境不堪重負。據多年前的粗略統計,到2010年,我國城市雨水總量將達到110億m3,而我國城市雨水利用率還不到10%,隨著城市的發展,不透水面積增加,城市雨水流失量還將繼續大幅增大。4、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我國城市道路建設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到2004年底,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超過31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公路的建設和運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環境干擾和破壞,如:城市熱島效應的增加,土地資源的占用與破壞,植被破壞,大氣、噪聲、土壤、水體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及對沿線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自然、人文景觀價值的影響。同時,地面硬化率的增加使得雨水對地下水的補充被阻隔,進而影響城市水循環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及方法,要解決城市道路排洪壓力太大、路面徑流污染嚴重、雨水資源流失嚴重、以及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由設置在道路綠化帶中并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和放置在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組成。所述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順序間隔設置有溢流堰板、篩網隔板二和穿孔隔板,溢流堰板、篩網隔板二和穿孔隔板將箱體內部分成了順序排列的溢流室、進水室、配水室和生物滯留凈化室四個室,溢流堰板、篩網隔板二和穿孔隔板與箱體頂部之間均留有間隙,并且溢流堰板的上邊高于篩網隔板二的上邊,篩網隔板二的上邊又高于穿孔隔板的上邊,所述溢流室的底部設有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用的溢流出水管,所述進水室的正上方的箱體頂部為雨水篦子,所述生物滯留凈化室的正上方的箱體頂部為敞口,生物滯留凈化室的底部設有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用的穿孔排水管。所述生物滯留凈化單元設置在生物滯留凈化室中,包括礫石層、砂濾層、種植土層和植物,所述礫石層、砂濾層和種植土層由下至上順序鋪設在生物滯留凈化室中,所述穿孔隔板的上邊高于種植土層,所 述植物種植在種植土層中,所述穿孔排水管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中的部分埋在礫石層中,穿孔排水管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外的部分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所述進水室中可設有一個將進水室分隔為進水室一和進水室二用的篩網隔板一,并且篩網隔板一與篩網隔板二相交,所述篩網隔板二上的篩孔分布在進水室二與配水室之間。所述篩網隔板一上的篩孔可大于篩網隔板二上的篩孔。所述穿孔排水管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外的部分上可開有多個不同高度的出水口。所述礫石層與砂濾層之間可設置土工布。一種應用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步驟一、在道路綠化帶中設置好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并使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穿孔排水管和溢流出水管均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在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設置好生物滯留凈化單元。步驟二、道路上的雨水徑流通過雨水篦子流入進水室;當雨水徑流的流量未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的滲蓄能力時,雨水通過篩網隔板二進入配水室,然后又通過穿孔隔板進入生物滯留凈化室,生物滯留凈化室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凈化雨水,然后再使雨水進入穿孔排水管并通過穿孔排水管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當雨水徑流的流量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的滲蓄能力時,雨水通過穿孔排水管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同時雨水還從溢流堰板的上邊溢流進入溢流室中,再通過溢流出水管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所述步驟二中,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進水室中設有一個將進水室分隔為進水室一和進水室二用的篩網隔板一,并且篩網隔板一與篩網隔板二相交,所述篩網隔板一上設有將進水室一與進水室二連通的篩孔,所述篩網隔板二上設有將進水室二與配水室連通的篩孔,所述雨水首先進入進水室一,然后通過篩網隔板一上的篩孔進入進水室二,然后再由篩網隔板二上的篩孔進入配水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水質和水量的雨水處理裝置及雨水處理方法,可廣泛應用于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水質凈化和水量控制,尤其適于新建及改建道路。本發明所述的雨水處理裝置設置在道路綠化帶中,可以實現對城區的道路排水運行條件的優化:1、可以滯留、減排部分雨水,提升道路的雨水滯留能力,所以緩解了城市道路雨天淹水嚴重的問題(即減輕了道路的排洪壓力);2、可以將部分雨水徑流儲存下來并用于植物生長,所以緩解了雨水資源流失嚴重的問題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問題,達到了節水的效果;3、可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即通過運行控制參數和滯留介質的優化分析、設計、施工、調試運行來提高雨水徑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實現了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水質、水量的多目標控制。本發明所述的雨水處理裝置設有進水室、配水室、生物滯留凈化室和溢流室共四個室,雨水逐級通過上述各室,可實現雨水徑流漂浮物、顆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的分級凈化(即可以依次去除雨水徑流中不同粒徑的漂浮物、顆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實現雨水徑流中污染物的分級控制)。所述進水室和配水室主要用來截留漂浮物、較大顆粒物(即懸浮物)和過濾較小顆粒物(即細小顆粒物),也就是說進水室和配水室可有效去除雨水徑流中的較大顆粒物和較小顆粒物,防止生 物滯留凈化室堵塞。所述穿孔排水管上開有多個不同高度的出水口,通過選擇出水口高度,可以提高脫氮的效果。所述雨水處理裝置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室中填充有生物滯留凈化單元,生物滯留凈化單元由土壤濾料和植物兩部分組成,其中土壤濾料采用復合介質(從上至下依次為種植土層、砂濾層和礫石層),具有過濾作用,可逐級對雨水徑流進行過濾,可實現雨水徑流深度凈化。種植土層上種植的植物為耐淹、耐旱、耐污的植物,其發達的根系及根系中的微生物具有去除TN、TP、有機物等污染物的作用,
生物滯留凈化室中的雨水入滲方式可以是水平側向入滲和垂直下滲的組合,土壤濾料的裝填方式(從上至下依次為種植土層、砂濾層和礫石層)保證了兩個方向入滲具有相等的滲透距離(即保證了雨水水平側滲和雨水垂直入滲的過濾距離相同)。本發明所述的雨水處理裝置在使用時,當遇到發生頻率較高的小降雨事件時(SP路面有小流量徑流時),雨水主要通過進水室、配水室的空間和穿孔隔板的側滲完成雨水的滯留與凈化,當遇到發生頻率較高的中降雨事件時(即路面有中流量徑流時),雨水主要通過穿孔隔板的側滲以及生物滯留凈化室的垂直下滲完成雨水的滯留和凈化,當遇到大降雨事件時(即路面有大流量徑流時,也可以說是當雨水流量超過本發明的設計控制流量時),雨水會溢流進入溢流室,并通過溢流出水管排走??偟膩碚f,就是本發明是在不同徑流量情況下,可以通過多級篩網攔截、以及側向和垂直方向的組合滲透方式實現水質凈化和水量滯留。傳統的雨水徑流滯留凈化技術包括有雨水桶、雨水池、過濾、旋流沉砂、沉淀和滲透/濾等,在工程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雨水口截污效率低、過濾處理工藝能耗高、雨水徑流污染物去除率低、占地面積大、功能單一、生態效果差,這些問題限制了傳統的雨水徑流滯留凈化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廣泛應用。而本發明采用了傳統的雨水徑流滯留凈化技術的基本原理,同時引入國外先進的綠色基礎設施思想,具有滯留與凈化相結合的特點,解決了傳統的雨水徑流滯留凈化技術在工程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降低了建設費用和運行成本。本發明所述的雨水處理方法采用了系統優化思想,它利用了隔板之間的高差,使雨水徑流依次經過不同的處理單元,去除不同形態的污染物,實現了污染物的分級控制,具有雨水徑流污染物去除率高、低能耗、抗負荷沖擊能力高(即耐水力沖擊負荷高)、以及出水水質穩定的特點?!?br>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的立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設置在道路綠化帶中的俯視示意圖。圖4是進水室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溢流堰板的示意圖。圖6是篩網隔板一的示意圖。圖7是篩網隔板二的示意圖。圖8是穿孔隔板的示意圖。附圖標記:1 一雨水篤子、2 —篩網隔板一、3 —篩網隔板二、4 一穿孔隔板、5 —種植土層、6 —砂濾層、7 —碌石層、8 —穿孔排水管、8.1 一出水口、9 一溢流堰板、10 —溢流出水管、11 一底座、12 —進水室、13 —配水室、14 一生物滯留凈化室、15 —溢流室、16 —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17 —進水室一、18 —進水室二、19 一雨水主管、20 —雨水井、21 —卵石緩沖區、22 —側石開口處、23 —主路、24 —輔路、25 —道路綠化帶、26 —植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見圖1-3所示,這種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由設置在道路綠化帶25中并與地下雨水管道(包括有雨水主管19和雨水井20)連通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16和放置在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組成。所述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16中順序間隔設置有溢流堰板9 (參見圖5)、篩網隔板二 3 (參見圖7)和穿孔隔板4 (參見圖8),溢流堰板9、篩網隔板二 3和穿孔隔板4將箱體內部分成了順序排列的溢流室15、進水室12、配水室13和生物滯留凈化室14四個室,溢流堰板9、篩網隔板二 3和穿孔隔板4與箱體頂部之間均留有間隙,并且溢流堰板9的上邊高于篩網隔板二 3的上邊,篩網隔板二 3的上邊又高于穿孔隔板4的上邊。在實驗室中,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16放置在底座11上,在實際使用時,則無需底座,可直接在道路綠化帶中挖個槽,槽底素土夯實,然后將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16直接放置到槽底。所述溢流室15的底部設有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用的溢流出水管10,所述進水室12的正上方的箱體頂部為雨水篦子1,所述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正上方的箱體頂部為敞口,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底部設有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用的穿孔排水管8。參見圖4、圖6、圖7,本實施例中,進水室12中設有一個將進水室分隔為進水室一17和進水室二 18用的篩網隔板一 2,并且篩網隔板一 2與篩網隔板二 3相交,所述篩網隔板二 3上的篩孔分布在進水室二 18與配水室13之間(即進水室一 17與配水室13之間的篩網隔板二上沒有篩孔,進水室二 18與配水室13之間的篩網隔板二上才有篩孔),并且篩網隔板一 2上的篩孔大于篩網隔板二 3上的篩孔。參見圖1,所述生物滯留凈化單元設置在生物滯留凈化室中,生物滯留凈化單元包括礫石層7、砂濾層6、種植土層5和植物26,所述礫石層7、砂濾層和種植土層5由下至上順序鋪設在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所述穿孔隔板4的上邊高于種植土層5,所述植物26種植在種植土層5中(植物26可以與道路綠化帶融為一體),所述穿孔排水管8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的部分埋在礫石層7中,穿孔排水管8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14外的部分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用。所述礫石層與砂濾層之間還可以設置土工布(即在礫石層的頂部鋪設土工布),以防止砂濾層中的泥沙滲入礫石層。
參見圖3,本實施例中,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設置在主路23與輔路24之間的道路綠化帶25中,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與地下雨水管道中的雨水井20連通。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穿孔排水管8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14外的部分上開有多個不同高度的出水口 8.1。穿孔排水管8這樣設計,就可以控制不同的出水高度,就可以根據出水高度調節生物滯留凈化室淹沒區的高度(可以在生物滯留凈化室內形成不同深度的缺氧淹沒區),強化生物脫氮效果(加強對污染物N的去除效果),同時具有流量調蓄功能。應用上述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的方法,其步驟如下。步驟一、在道路綠化帶25中設置好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并使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穿孔排水管8和溢流出水管10均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在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設置好生物滯留凈化單元;
步驟二、道路上的雨水徑流通過雨水篦子I流入進水室12 ;當雨水徑流的流量未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滲蓄能力時,雨水通過篩網隔板二 3進入配水室13,然后又通過穿孔隔板4進入生物滯留凈化室14,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凈化雨水,然后再使雨水進入穿孔排水管8并通過穿孔排水管8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當雨水徑流的流量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滲蓄能力時,雨水通過穿孔排水管8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同時雨水還從溢流堰板9的上邊(即溢流堰板9與箱體頂部之間的間隙)溢流進入溢流室15中,再通過溢流出水管10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更具體的說,所述步驟二中,當雨水徑流的流量未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滲蓄能力時,并且進水室的進水流量小于或等于配水室的進水流量時,配水室與進水室保持有相同的液位高度,進水室中的雨水通過篩網隔板二 3上的篩孔進入配水室13,同時由篩網隔板二 3有效攔截雨水中的懸浮物和細小顆粒物,當配水室的進水流量小于或等于穿孔隔板4的側滲流量時,配水室中的雨水通過穿孔隔板4上的孔側向均勻滲進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通過側向滲透凈化雨水,然后再使雨水進入穿孔排水管8并通過穿孔排水管8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隨著雨水徑流流量的增加,當進水室的進水流量大于配水室的進水流量時,進水室中的液位會不斷升高,進水室中的雨水通過篩網隔板二 3上的篩孔進入配水室13,同時還從篩網隔板二 3的上邊(即篩網隔板二 3與箱體頂部之間的間隙)溢流進入配水室13,當配水室的進水流量大于穿孔隔板4的側滲流量時,配水室中的液位會不斷升高,配水室中的雨水通過穿孔隔板4上的孔滲進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同時還從穿孔隔板4的上邊(SP穿孔隔板4與箱體頂部之間的間隙)溢流進入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通過同時進行的側向和垂直滲透凈化雨水(由于穿孔隔板4的上邊高于種植土層15cm左右,所以此時的生物滯留凈化室中的雨水通過測滲和垂直下滲兩種方式進行過濾凈化,同時在此滯蓄),然后再使雨水進入穿孔排水管8 (即通過礫石層進入穿孔排水管8收集)并通過穿孔排水管8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隨著雨水徑流流量的繼續增加,當雨水徑流的流量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滲蓄能力時,并且進水室達到溢流水位時,進水室中的雨水通過篩網隔板二 3上的篩孔進入配水室13,同時還從篩網隔板二 3的上邊溢流進入配水室13,配水室中的雨水通過穿孔隔板4上的孔滲進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同時還從穿孔隔板4的上邊溢流進入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通過同時進行的側向和垂直滲透凈化雨水,然后再使雨水進入穿孔排 水管8并通過穿孔排水管8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與此同時,進水室中的雨水還從溢流堰板9的上邊(即溢流堰板9與箱體頂部之間的間隙)溢流進入溢流室15中,再通過溢流出水管10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本實施例中,由于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進水室12中設有一個將進水室分隔為進水室一 17和進水室二 18用的篩網隔板一 2,并且篩網隔板一 2與篩網隔板二 3相交,所述篩網隔板一 2上設有將進水室一 17與進水室二 18連通的篩孔,所述篩網隔板二 3上設有將進水室二 18與配水室13連通的篩孔,并且篩網隔板一 2上的篩孔大于篩網隔板二 3上的篩孔,所述雨水首先進入進水室一 17,然后通過篩網隔板一 2上的篩孔進入進水室二 18,同時由篩網隔板一 2上有效攔截雨水中相對較大一點的懸浮物和細小顆粒物,然后再由篩網隔板二 3上的篩孔進入配水室13,同時由篩網隔板二 3進一步有效攔截雨水中相對較小一點的懸浮物和細小顆粒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由設置在道路綠化帶(25)中并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16)和放置在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組成; 所述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16)中順序間隔設置有溢流堰板(9)、篩網隔板二( 3 )和穿孔隔板(4 ),溢流堰板(9 )、篩網隔板二( 3 )和穿孔隔板(4 )將箱體內部分成了順序排列的溢流室(15)、進水室(12)、配水室(13)和生物滯留凈化室(14)四個室,溢流堰板(9)、篩網隔板二(3)和穿孔隔板(4)與箱體頂部之間均留有間隙,并且溢流堰板(9)的上邊高于篩網隔板二(3)的上邊,篩網隔板二(3)的上邊又高于穿孔隔板(4)的上邊,所述溢流室(15)的底部設有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用的溢流出水管(10),所述進水室(12)的正上方的箱體頂部為雨水篦子(1),所述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正上方的箱體頂部為敞口,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底部設有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用的穿孔排水管(8); 所述生物滯留凈化單元設置在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包括礫石層(7)、砂濾層(6)、種植土層(5)和植物(26),所述礫石層(7)、砂濾層和種植土層(5)由下至上順序鋪設在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所述 穿孔隔板(4)的上邊高于種植土層(5),所述植物(26)種植在種植土層(5)中,所述穿孔排水管(8)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的部分埋在礫石層(7)中,穿孔排水管(8)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14)外的部分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室(12)中設有一個將進水室分隔為進水室一(17)和進水室二( 18)用的篩網隔板一(2),并且篩網隔板一(2)與篩網隔板二(3)相交,所述篩網隔板二(3)上的篩孔分布在進水室二(18)與配水室(13)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隔板一(2)上的篩孔大于篩網隔板二(3)上的篩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排水管(8)位于生物滯留凈化室外的部分上開有多個不同高度的出水口(8.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礫石層與砂濾層之間設置有土工布。
6.一種應用上述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道路綠化帶(25)中設置好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并使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穿孔排水管(8)和溢流出水管(10)均與地下雨水管道連通,在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設置好生物滯留凈化單元; 步驟二、道路上的雨水徑流通過雨水篦子(I)流入進水室(12 );當雨水徑流的流量未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滲蓄能力時,雨水通過篩網隔板二(3)進入配水室(13),然后又通過穿孔隔板(4)進入生物滯留凈化室(14),生物滯留凈化室(14)中的生物滯留凈化單元凈化雨水,然后再使雨水進入穿孔排水管(8)并通過穿孔排水管(8)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當雨水徑流的流量超過生物滯留凈化室(14)的滲蓄能力時,雨水通過穿孔排水管(8)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同時雨水還從溢流堰板(9)的上邊溢流進入溢流室(15)中,再通過溢流出水管(10)排至地下雨水管道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的進水室(12)中設有一個將進水室分隔為進水室一(17)和進水室二(18)用的篩網隔板一(2),并且篩網隔板一(2)與篩網隔板二(3)相交,所述篩網隔板一(2)上設有將進水室一(17)與進水室二(18)連通的篩孔,所述篩網隔板二(3)上設有將進水室二(18)與配水室(13)連通的篩孔,所述雨水首先進入進水室一(17),然后通過篩網隔板一(2)上的篩孔進入進水室二(18),然后再由篩網隔板二(3)上的篩孔進入配水室(13)。`
全文摘要
一種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裝置及方法,所述裝置由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和生物滯留凈化單元組成,城市道路雨水徑流生態協同處理箱中順序間隔設置有溢流堰板、篩網隔板二和穿孔隔板,溢流堰板、篩網隔板二和穿孔隔板將箱體內部分成了順序排列的溢流室、進水室、配水室和生物滯留凈化室四個室,所述生物滯留凈化單元設置在生物滯留凈化室中,包括礫石層、砂濾層、種植土層和植物;本裝置及方法可以依次去除雨水徑流中不同粒徑的漂浮物、顆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實現雨水徑流中污染物的分級控制,還可以將部分雨水徑流儲存下來并用于生物滯留單元植物生長需要,達到節水的效果,還可實現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水質、水量的多目標控制。
文檔編號E03F1/00GK103073111SQ20131003919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王建龍, 陳宏亮, 車伍, 趙楊 申請人: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北京雨人潤科生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