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池及蓄水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池及蓄水方法,在凹坑兩側邊坡和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砂草混凝土層、草泥層和土工膜,在水面上設置漂浮的膠木板形成漂浮層,所述土工膜至少有一側設置余量,余量土工膜的寬度不小于蓄水池寬度。本發明原料成本非常低廉,蓄水池施工簡單易行。采用土工膜防滲,頂部采用膠木板蓋頂,可以在風沙來臨時對蓄水池進行有效遮蔽,利用土工膜阻擋沙子,依靠膠木板的浮力作用支撐較重的沙體,結構簡單但效果非常顯著。本發明能夠在沙漠中不受地形限制,施工方便,保水效果好,并具有防沙過濾功能,經濟耐用。
【專利說明】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池及蓄水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沙漠蓄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缺水的沙漠化地區臨時保水蓄水池,滿足施工人員及機械設備的用水需要。
【背景技術】
[0002]征服沙漠、進軍沙漠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內容,也是21世紀人們渴望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穩步實施,一大批工程將在沙漠地區興建。而沙漠因為其特殊性,沙漠中的用水需求往往得不到保障。在沙漠中蓄水不僅需要解決滲漏和蒸發的問題,而且需要解決風沙流動掩埋蓄水池的問題。當沙漠風暴來臨時,大量風沙填埋蓄水池,導致蓄水池的水位上升遺留,甚至被填平。目前,沒有有效而廉價的沙漠蓄水技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沙漠中施工的臨時保水蓄水池,可以為在沙漠中施工的人員及機械提供必要的用水保障,保證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0004]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O依靠沙漠原有造型并施以人工挖掘施工,形成凹坑;在凹坑的周圍邊坡及底部先鋪設一層由砂、草和泥混合而成的厚度至少為6cm的砂草混凝土層作為襯底,其中砂粒徑范圍為2?5cm ;(2)砂草混凝土層處于半凝固或凝固狀態時,在其上側鋪設一層厚度范圍為8?12cm的草泥層,(3)在泥草層凝固前,在其上側鋪設土工膜,土工膜至少一側留有余量,余量的寬度不小于凹坑最大寬度,并對多余的土工膜進行臨時處理防止其被風吹起(例如對其卷收或折疊);(4)向含有土工膜的凹坑內注水形成蓄水池,然后在水面上鋪設膠木板,膠木板密度需小于水密度從而能漂浮在水面上:(5)在風沙來臨時,將迎風一側的余量土工膜翻折覆蓋在膠木板上,在膠木板支撐下,余量土工膜阻擋風沙進入蓄水池內。
[0005]所述膠木板間隔分布,相鄰膠木板之間通過連桿或拉繩固定。還可以利用繩子對土工膜進行牽引達到快速覆蓋或展開蓄水池的目的,將繩子系在余量土工膜末端,繩子另一端跨越蓄水池備用。
[0006]一種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池,包括凹坑,凹坑兩側邊坡和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砂草混凝土層、草泥層和土工膜,在凹坑內的土工膜上側設置膠木板形成漂浮層,所述土工膜至少有一側設置余量,余量土工膜的寬度不小于蓄水池最大寬度。相鄰膠木板之間通過連桿或拉繩固定。
[0007]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保水蓄水池材料組成為沙、稻草、土工膜及膠木板,原料成本非常低廉。蓄水池為底面為矩形的廣口結構,施工簡單易行。采用土工膜防滲,頂部采用膠木板蓋頂,可以在風沙來臨時對蓄水池進行有效遮蔽,利用土工膜阻擋沙子,依靠膠木板的浮力作用支撐較重的沙體,結構簡單但效果非常顯著。本發明能夠在沙漠中不受地形限制,施工方便,保水效果好,并具有防沙過濾功能,經濟耐用。【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土工膜折疊狀態示意圖。
[0009]圖中,標號I為沙層,2為砂草混凝土層,3為草泥層,4為土工膜,5為蓄水,6為膠木板,7為土工膜余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結合附圖對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1]實施例1:一種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方法,依靠沙漠原有造型并施以人工挖掘施工,以1:1的緩坡在沙漠中進行開挖凹坑,頂口寬控制為5m,長度方向無限制。在凹坑的兩側邊坡及底部先鋪設一層IOcm厚砂草混凝土層2,草混凝土層2是由砂、草和泥混合而成,任意配比混合。砂草混凝土層處于半凝固或凝固狀態時,在其上側鋪設IOcm厚草泥層3,草泥層3中的草泥可以任意比例混合。然后在草泥層上側鋪設防滲土工膜4。土工膜4至少一側留有余量,余量的寬度不小于凹坑寬度,并對多余的土工膜進行臨時處理防止其被風吹起;向含有土工膜的凹坑內注水形成蓄水池,頂口用2cm厚的膠木板6蓋頂,膠木板6寬5m,并能漂浮在水面上。在風沙來臨時,將余量的土工膜翻折覆蓋在膠木板上,在膠木板支撐下,余量土工膜阻擋風沙進入蓄水池內。
[0012]實施例2:參見圖1和圖2,一種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池及蓄水方法,包括凹坑,在凹坑兩側邊坡和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砂草混凝土層、草泥層和土工膜,其中砂草混凝土層的厚度分別為10cm。在水面上設置厚度為2cm的膠木板形成漂浮層,所述土工膜至少有一側設置余量,余量土工膜的寬度不小于蓄水池寬度。為防止各膠木匯聚在一起,利用連桿或是拉繩使其定位。
【權利要求】
1.一種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I)依靠沙漠原有造型并施以人工挖掘施工,形成凹坑;在凹坑的周圍邊坡及底部先鋪設一層由砂、草和泥混合而成的厚度至少為6cm的砂草混凝土層作為襯底,其中砂粒徑范圍為2~5cm ; (2)砂草混凝土層處于半凝固或凝固狀態時,在其上側鋪設一層厚度范圍為8~12cm的草泥層,(3)在泥草層凝固前,在其上側鋪設土工膜,土工膜至少一側留有余量,余量的寬度不小于凹坑最大寬度,并對多余的土工膜進行臨時處理防止其被風吹起(例如對其卷收或折疊);(4)向含有土工膜的凹坑內注水形成蓄水池,然后在水面上鋪設膠木板,膠木板密度需小于水密度從而能漂浮在水面上:(5)在風沙來臨時,將迎風一側的余量土工膜翻折覆蓋在膠木板上,在膠木板支撐下,余量土工膜阻擋風沙進入蓄水池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木板間隔分布,相鄰膠木板之間通過連桿或拉繩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繩子系在余量土工膜末端,繩子另一端跨越蓄水池備用。
4.一種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池,包括凹坑,其特征在于,凹坑兩側邊坡和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砂草混凝土層、草泥層和土工膜,在凹坑內的土工膜上側設置膠木板形成漂浮層,所述土工膜至少有一側設置余量,余量土工膜的寬度不小于蓄水池最大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沙漠復合防滲蓄水池,其特征在于,相鄰膠木板之間通過連桿或拉繩固定。
【文檔編號】E03B3/00GK103603411SQ201310579834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張宏洋, 徐存東, 韓立煒, 張先起, 王燕, 賈廣鈺, 劉慧卿 申請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