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山地城市小區雨水處理回用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山地城市小區雨水處理回用系統,它沿斜坡面設有至少三級洼地礫石濕地,洼地礫石濕地上部兩側建有一邊高、一邊低的邊坡,洼地礫石濕地從下至上依次為粗礫石層、細礫石層、改良種植土壤層和濕地植物,在兩級洼地礫石濕地的邊坡頂部裝有溢流管,最后一級溢流管連接市政雨水管,相鄰兩級洼地礫石濕地之間的粗礫石層有連接管連通,連接管的前端布有穿孔集水管,最后一級洼地礫石濕地底部粗礫石安裝出水管連通小區清水池。本發明的優點是:利用山地城市建筑小區的天然地形,在小區綠地花園中進行雨水凈化,將凈化的雨水送至小區清水池回用,充分利用水資源,并且還能夠延緩或削減雨水徑流,降低水體污染。
【專利說明】—種山地城市小區雨水處理回用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雨水處理和回收利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山地城市小區雨水處理回用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不透水面積增加,導致徑流系數增大,暴雨匯流迅速,徑流量成倍增加,使得每年有大量的雨水資源從城市雨污水管網白白流走,這不僅浪費了大量寶貴的雨水資源,還使城市排水管網不堪重負,在雨洪災害的同時,城市卻又面臨著水資源的短缺,并且導致水生態系統退化嚴重,水質惡化。長期以來,被稱為“無根水”的雨水多是任其排放,未加以充分利用。如果能將流失的雨水進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必將成為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之一。若能合理利用雨水回灌,既可涵養地下水源,防止地面沉降,還能防洪減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調節氣候,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解決好雨水利用問題對城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尋求新的雨水處置或利用方法已成為必然趨勢。
[0003]目前,在國內建筑小區內,針對小區廣場綠地的利用僅限于簡單地綠化,并沒有針對暴雨徑流雨水實施處理和回用。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目前城市建筑小區雨水資源利用率低、內澇嚴重的問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山地城市小區雨水處理回用系統,它利用其天然地勢坡度建造集水凈化設施,能夠凈化雨水,又能延緩削減徑流洪峰,還能將雨水進行回用。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沿斜坡面設有至少三級洼地礫石濕地,洼地礫石濕地上部兩側建有一邊高、一邊低的邊坡,洼地礫石濕地從下至上依次為粗礫石層、細礫石層、改良種植土壤層和濕地植物,在兩級洼地礫石濕地的邊坡頂部裝有溢流管,最后一級溢流管連接市政雨水管,相鄰兩級洼地礫石濕地之間的粗礫石層有連接管連通,連接管的前端布有穿孔集水管,最后一級洼地礫石濕地底部粗礫石安裝出水管連通小區清水池。
[0006] 斜坡雨水進入洼地礫石濕地,在小雨時,洼地礫石濕地所承納的雨水能全部進行凈化后進入小區清水池;在遇到大暴雨強度時,一部分雨水經過凈化后進入小區清水池,一部分雨水經過最后一級洼地礫石濕地的溢流管接入市政雨水管網。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利用山地城市建筑小區的天然地形,在小區綠地花園中進行雨水凈化,將凈化的雨水送至小區清水池回用,充分利用水資源,并且還能夠延緩或削減雨水徑流,降低水體污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本發明的【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進水管;2.濕地植物;3.改良種植土壤層;4.細礫石層;5.粗礫石層;6.穿孔布水立管;7.穿孔布水橫管;8.穿孔集水管;9.連接管;10.溢流管;12.最后一級溢流管;13.出水管;14.邊坡。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以三級洼地礫石濕地為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發明沿斜坡面有三級洼地礫石濕地,洼地礫石濕地上部兩側建有一邊高、一邊低的邊坡14,洼地礫石濕地從下至上依次為粗礫石層5、細礫石層4、改良種植土壤層3和濕地植物2,在兩級洼地礫石濕地的邊坡頂部裝有溢流管10,最后一級溢流管12連接市政雨水管,相鄰兩級洼地礫石濕地之間的粗礫石層5有連接管9連通,連接管9的前端布有穿孔集水管8,最后一級洼地礫石濕地底部粗礫石5安裝出水管13連通小區清水池。
[0011]圖1所示,在洼地礫石濕地中還裝有穿孔布水立管6,穿孔布水立管6伸出改良種植土壤層25~30cm,穿孔布水立管6在粗礫石層5的部位有開孔,穿孔布水立管6底部與穿孔布水橫管7連通。
[0012]雨水在不同下墊面所產生的徑流通過進水管I進入洼地礫石濕地。當降雨強度較小,雨水下滲速度大于洼地礫石濕地集水速度,洼地礫石濕地不溢流,雨水徑流依次通過三級洼地礫石濕地的處理(植物、填料層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雨水得到凈化,全部雨水都匯集至小區清水池回用,不會給市政雨水管網帶來任何負荷。當發生特大暴雨強度時,雨水下滲速度小于洼地礫石濕地集水速度,雨水漫過穿孔布水立管6,一部分雨水直接進入穿孔布水立管6,經其和穿孔布水橫管7布水后,直接經粗礫石層5凈化后進入下一級洼地礫石濕地,另一部分雨水依次經過改良種植土壤層3、細礫層4、粗礫石層5的處理進入下一級洼地礫石濕地的粗礫石層繼續進行凈化,最后形成出水,匯集到小區清水池,再一部分雨水通過溢流管10進入下一級洼地礫石濕地進行處理;最后一級洼地礫石濕地的溢流出水通過溢流管12連接至市政雨水管網,此時雨水徑流通過洼地礫石濕地的處理,不僅削減了污染負荷,而且,洪峰得到延緩,洪峰流量得到了大量削減,極大的減輕了市政雨水管網的負擔,降低了城市內澇隱患。
[0013]洼地礫石濕地上部兩側的邊坡系數(邊坡高度與寬度之比)不大于1: 3,且洼地礫石濕地的進水邊坡14為卵石段,防止進水對邊坡的草土的沖刷;洼地礫石濕地所蓄最大水深不大于30cm,當蓄水高度為30cm時,雨水會通過洼地礫石濕地之間的溢流管10溢流至下一級洼地礫石濕地或市政雨水管網。
[0014]洼地礫石濕地的填料層有改良種植土壤層3、細礫層4和粗礫石層5,填料層之間用透水土工布間隔起來,粗礫石層5底部設有防滲土工膜,其中種植土壤層3厚度不小于10cm,滲透系數不小于lX10_5m/s,其上種植有濕地植物2 (香蒲、美人蕉等);細礫層4厚度不小于1cm,滲透系數不小于lXl(T4m/s ;粗碌石層5厚度不小于20cm,且碌石分布均勻,粒徑為20mm左右。
[0015]本發明的占地面積,即持水面積,應根據滲濾能力、蓄水層植物影響、空隙儲水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利用完全水量平衡法計算確定。
[0016]上述是以三級洼地礫石濕地為例進行說明的,當然,本發明也可以是三級以上的洼地礫石濕地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山地城市小區雨水處理回用系統,其特征是:沿斜坡面設有至少三級洼地礫石濕地,洼地礫石濕地上部兩側建有一邊高、一邊低的邊坡(14),洼地礫石濕地從下至上依次為粗礫石層(5)、細礫石層(4)、改良種植土壤層(3)和濕地植物(2),在兩級洼地礫石濕地的邊坡頂部裝有溢流管(10),最后一級溢流管(12)連接市政雨水管,相鄰兩級洼地礫石濕地之間的粗礫石層(5)有連接管(9)連通,連接管(9)的前端布有穿孔集水管(8),最后一級洼地礫石濕地底部粗礫石層(5)安裝出水管(13)連通小區清水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城市小區雨水處理回用系統,其特征是:在洼地礫石濕地中還裝有穿孔布水立管(6),穿孔布水立管(6)伸出改良種植土壤層25~30cm,穿孔布水立管(6 )在粗礫石層(5 )的部位有開孔,穿孔布水立管(6 )底部與穿孔布水橫管(7 )連通。
【文檔編號】E03B3/02GK104129889SQ20141033502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5日
【發明者】柴宏祥, 譚松明, 周玉明, 江強, 李珅, 郭路偉, 康威, 孔磊 申請人:重慶大學, 深圳市越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