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0631閱讀:432來源:國知局
工程機械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具備蓄積發動機的冷卻水的箱體的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作為本發明的背景技術的文獻,具有特開平11-190046號公報。在該文獻中記載了,在上部旋轉體的內部收納了發動機、與該發動機連接的冷卻用風扇以及配置于該冷卻用風扇的前方的散熱器的液壓挖掘機中,將該散熱器的備用箱體(備用箱)配置于該冷卻用風扇的覆蓋物的正上方,該備用箱體的注水口和該散熱器的注水口配置于大致相同高度,兩注水口由軟管互相連結。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90046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上述文獻的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備用箱體是大氣敞開型,由于通過設于散熱器的上部箱的上部的注入口(注水蓋)進行備用箱體與冷卻水的交換,因此,在備用箱上只連接用于進行散熱器和冷卻水的交換的軟管。這種系統為了防止在打開散熱器的注水蓋時備用箱內的冷卻水流出,具有必須在散熱器的注水蓋的高度以下的部位設置備用箱的條件,但滿足該條件的空間比較多地存在于液壓挖掘機,因此,該條件的充足比較容易。例如,具有在打開了設置冷卻風用的吸氣口的上部旋轉體的側面的部位收納備用箱的液壓挖掘機。

相對于此,近年來,由于發動機內的冷卻水流道長度的增加等理由,空氣容易滯留在該冷卻水流道內,不僅散熱器,從發動機的冷卻水流道進行排氣的必要性也變高。因此,研究將用于除去空氣的排氣配管的一端連接于發動機的冷卻水流道,將其另一端連接于密閉型的備用箱內的空氣層,以在備用箱內進行了冷卻水的氣液分離后,只使冷卻水返回冷卻水流道的方式供水的冷卻系統的利用。在具備這種排氣配管的發動機冷卻系統中,需要將備用箱的位置設定在比配置于在貯藏箱以及發動機所構成的冷卻水流道中、最高的位置的流道的水面高的位置。但是,在以往的液壓挖掘機的上部旋轉體中,普遍發動機罩位于散熱器的正上方,難以在此確保備用箱的收納空間。只要能擴大底面積(橫剖面積),便能較低地抑制備用箱的高度,但若使底面積過大,則當液壓挖掘機在傾斜地進行作業時,有可能無法進行來自備用箱的供水,因此,需要在備用箱確保某程度的高度。

另外,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檢查不僅是需要上述那樣的重新研究,以往還要求不需要檢查的項目。例如,在散熱器的上部箱的上部連接排氣配管的關系上,代替向上部箱供水的現有的方法,需要確保不損壞供水性能的其他的供水路線。另外,在決定備用箱的設置部位時,為了清掃散熱器,不需要在散熱器與冷卻風扇之間確保能進行鼓風機(送風機)的插入的空間。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進行設于散熱器以及發動機的冷卻水流道的排氣的工程機械。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本發明包括解決上述課題的機構,如果列舉其一例,則在具備發動機、對由該發動機加熱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并冷卻的散熱器、配置于上述散熱器與上述發動機之間且將通過上述散熱器取入的空氣向上述發動機輸送的冷卻風扇、設于上述冷卻風扇的外周側且形成通過上述散熱器取入的空氣的通道的覆蓋物的工程機械中,具備蓄積向上述散熱器以及上述發動機供給的冷卻水且配置于比上述散熱器的上端部靠上方的箱體以及能開閉地安裝于設在上述覆蓋物的上面的開口部的罩,上述箱體配置于與上述覆蓋物鄰接的位置,且配置于比上述罩靠發動機側。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不損壞向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注水性能、散熱器的清掃性能地進行設于散熱器以及發動機的冷卻水流道內的排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液壓挖掘機1的側視圖。

圖2是液壓挖掘機1的上部旋轉體4的俯視圖。

圖3是圖2中的III-III剖面的上部旋轉體4的示意的剖視圖。

圖4是液壓挖掘機1具備的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概略結構圖。

圖5是圖2中的V-V剖面的上部旋轉體4的示意的剖視圖。

圖6是箱體12周圍的詳細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工程機械1,以履帶式的液壓挖掘機為例進行說明,但工程機械1未限定于履帶式液壓挖掘機,只要是具備發動機、散熱器、用于通過冷卻風扇將通過了該散熱器的空氣向發動機室引導的覆蓋物的工程機械,則也能廣泛地應用于輪式液壓挖掘機、液壓起重機、斗式鏈輪裝貨機、牽引機等其他工程機械。另外,在以下,有時將液壓挖掘機1的機體前后方向簡稱為前后,將該機體左右方向簡稱為左右,將該機體上下方向簡稱為上下,例如在稱為“前側”時,表示液壓挖掘機1的機體前后方向中的前方向。另外,“注水”表示為了冷卻水的更換或補充,向箱體注入冷卻水的狀態、動作或作業,“供水”表示將箱體內的冷卻水向冷卻水流道供給的狀態、動作或作業。

圖1是液壓挖掘機1的側視圖,圖2是液壓挖掘機1中的上部旋轉體4的俯視圖(但是作業裝置5以及發動機罩17省略圖示)。作為工程機械1的履帶式液壓挖掘機1大致由能自行的下部行駛體2、通過旋轉裝置3能旋轉地搭載于下部行駛體2上的上部旋轉體4、能俯仰動作地設于上部旋轉體4的前側且進行砂土的挖掘作業等的作業裝置5構成。在下部行駛體2中,行駛馬達2A驅動安裝于其外周部的履帶體。旋轉裝置3通過對圖2所示的旋轉馬達3A進行旋轉驅動,相對于下部行駛體2使上部旋轉體4旋轉。

作業裝置5具有能俯仰動作地安裝于上部旋轉體4的動臂5A、能俯仰動作地安裝于動臂5A的前端部的臂5B、能轉動地安裝于臂5B的前端部的鏟斗5C。動臂5A通過動臂缸5D進行俯仰動作,臂5B通過臂缸5E轉動。鏟斗5C通過鏟斗缸5F轉動。設于上部旋轉體4的控制閥控制下部行駛體2的行駛馬達2A、旋轉裝置3的旋轉馬達3A以及作業裝置5的各液壓缸5D、5E、5F。

在構成上部旋轉體4的下部的旋轉機架6的左前側設置駕駛室7。在駕駛室7上以能搭乘對該液壓挖掘機1進行操作的操作員的方式配設駕駛座71、行駛用操作桿(未圖示)、作業用操作桿(未圖示)等。在旋轉機架6的后端部安裝配重8。該配重8為了與作業裝置5的重量平衡而設置,以后面側彎曲的方式突出。

如圖2所示,在旋轉機架6的后側且配重8的前側形成收納作為液壓挖掘機1的驅動源的發動機9的機械室25。發動機9以在旋轉機架6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置狀態搭載。在機械室25的前方隔著壁面19(參照圖5)搭載控制閥60(參照圖5)。

在發動機9的輸出軸的端部安裝驅動滑輪(未圖示)。該驅動滑輪的旋轉通過環狀皮帶(V皮帶(未圖示))傳遞至從動滑輪(未圖示),安裝于該從動滑輪的冷卻風扇10旋轉。另外,冷卻風扇10的驅動源未限定于與這些機械地連結的發動機9,可以為利用電動機等其他驅動源對冷卻風扇10進行旋轉驅動的結構。

在與向發動機9的冷卻風扇10安裝側相反側、即液壓挖掘機1的右后側配置由多臺液壓泵構成的液壓泵單元22。在液壓泵單元的前側并列地配置動作油箱21以及燃料箱20。在動作油箱21中貯存用于驅動下部行駛體2以及作業裝置5等的動作油。液壓泵單元22的液壓泵將動作油箱21內的動作油相對于各液壓驅動器作為壓力油排出。從各液壓驅動器返回的動作油能通過油冷卻器31(后述)而冷卻。

在發動機9的前側的上部,增大吸氣的流量的渦輪增壓機等增壓器9A使排氣管23介于中間地設置。發動機9通過防振襯墊地以防振狀態被支撐于旋轉機架6上。

在發動機9的左側配置冷卻發動機冷卻水的散熱器30、冷卻動作油的油冷卻器31、對發動機9吸入的空氣進行冷卻的中間冷卻器32構成的熱交換裝置33。這些各冷卻器30~32與冷卻風扇10對置地設置。在圖2的例子中,油冷卻器31位于最前側,在其后配置散熱器30,在更后配置中間冷卻器32。散熱器30、油冷卻器31以及中間冷卻器32的上部由熱交換器罩35覆蓋。

發動機9、熱交換裝置33以及液壓泵單元22等配置于在旋轉機架6上沿配重8的前側的左右延伸的空間(機械室25)。發動機9、熱交換裝置33、液壓泵單元22、動作油箱21以及燃料箱20等設置于旋轉機架6上的設備由設在旋轉機架6上的房間罩17覆蓋。

房間罩17包括位于旋轉機架6的左側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左側面板17A、17B、位于旋轉機架6的右側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右側面板17C、17D、在左右的側面板17A~17D的上端部之間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面板17E、17、17G以及在上面板17E、17F、17G后覆蓋機械室25的上部的發動機罩17H、17I(參照圖1、3)。

在左側面板17B設置由用于使作為冷卻風供給至熱交換裝置30的空氣流入的縱長的多個孔構成的流入口72(參照圖1、3)。另一方面,在右側面板17D設置由用于使通過了發動機9等的空氣(冷卻風)向外部流出的縱長的多個孔構成的流出口73(參照圖3)。

圖3是圖2中的III-III剖面中的上部旋轉體4的示意的剖視圖,圖5是圖2中的V-V剖面中的上部旋轉體4的示意的剖視圖,圖6是箱體12周圍的詳細的立體圖。另外,對與之前的圖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后面的圖也相同)。

如圖3所示,在機械室25內按照通過使由發動機9加熱的發動機冷卻水與空氣(冷卻風)熱交換而進行冷卻的散熱器30、將通過散熱器30取入的空氣(冷卻風)向發動機9輸送的冷卻風扇10、與向水套93(參照圖4)循環供給的發動機冷卻水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卻的發動機9的順序從左向右配置。

在機械室25中的散熱器30與發動機9之間設置覆蓋物11,該覆蓋物11設于冷卻風扇10的外周側,形成通過散熱器30取入發動機9側的空氣的通道。覆蓋物11的發動機側的側面板11A是金屬制的大致矩形的板(但是,如后所述,側面板11A的上端的前側向比后側向上部延伸,因此,不是正確的矩形狀的板。)。

在側面板11A的中央部分設置大致圓形的開口部11C,在開口部11C的周邊向發動機9側突出地安裝環狀的環部件11D。在環部件11D形成的大致圓柱狀的空間的內部固定冷卻風扇10。另外,冷卻風扇10的固定位置未限定于環部件11D的內部,可以在能將覆蓋物11內的空氣向發動機9側供給的范圍在圖3中的左右偏離。

在沿著前后方向隔著間隔配置且沿左右方向垂直地延伸的覆蓋物11的前側面板和后側面板的上部架設上面板11B。上面板11B由與熱交換器罩35的上面板大致位于相同高度且沿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矩形的上層部11b1、位于散熱器上軟管50以及中間冷卻器軟管56的下側且位于比上層部11b1低的高度并在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延伸的矩形的下層部11b2、連結上層部11b1的后端邊和下層部11b2的前端邊且向前方以上傾的斜面形成的矩形的連結部11b3構成。上層部11b1位于比連結部11b3以及下層部11b2靠前方,位于在這三個部分中最靠近上面板17E、17F(駕駛室7)的位置。

下層部11b2的高度為了避開從熱交換器罩35的發動機側(覆蓋物側)的側面板35B(參照圖6)突出的散熱器上軟管50以及中間冷卻器軟管56,設定于比散熱器上軟管50以及中間冷卻器軟管56的下端靠下的位置。

在上層部11b1上設置比上層部11b1小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的開口部(覆蓋物檢查窗)14A。在開口部14A能對開口部14A進行開閉地安裝堵塞開口部14A的矩形的檢查窗罩(開閉罩)14B。本實施方式的檢查窗罩14B通過設于開口部14A的后端邊的鉸鏈(鉸鏈部)14C能對開口部14A開閉地安裝。由此,檢查窗罩14B相對于上面板11B(覆蓋物11)能旋轉地被支撐。另外,在檢查窗罩14B的自由端(前側端部)設置用于將檢查窗罩14B固定于上層部11b1的固定工具14D。

當打開檢查窗罩14B時,開口部14A向外部露出,能通過開口部14A探訪覆蓋物11的內部。從該開口部14A例如插入鼓風機(送風機),由此,若將與發動機冷卻時反向的空氣流送入散熱器30,則能除去附著于散熱器30B的污物、異物。

另外,開口部14A的形狀、檢查窗罩14B向上層部11b1的固定方法未限定于上述,開口部14A的形狀只要能將鼓風機等清掃道具插入覆蓋物11內部即可,另外,檢查窗罩14B的固定方法也只要檢查窗罩14B能從開口部14A裝卸即可,可以是任意方法。

本實施方式的覆蓋物11的側面板11A的上端與上面板11B的形狀(即上層部11b1、下層部11b2以及連結部11b3的形狀)一致地設置,由此,形成臺階,前方比后方高。

散熱器30具備位于上端且通過散熱器上軟管50供來自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入的上部箱30A、具有與上部箱30A的下部連接的多個冷卻水細管以及設于該多個冷卻水細管的外周的多個散熱翅的冷卻器芯子30B、位于下端且將由冷卻芯子30B冷卻的冷卻水通過散熱器下軟管51向發動機9流出的下部箱體30C。散熱器30通過對向冷卻器芯子30B的冷卻水細管導入的冷卻水和由冷卻風扇10取入的冷卻風進行熱交換,通過將冷卻水的熱量向冷卻風中散熱而對冷卻水進行冷卻。

在覆蓋物11的側面板11A的上部,通過螺栓安裝向發動機9側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托架(箱體支撐部件)15。托架15對蓄積用于向包括散熱器30以及發動機9的發動機冷卻系統補充(供給)的冷卻水的箱體(備用箱體)12進行固定支撐。托架15的上端位于比上部箱30A的下端靠上方。箱體12以在比散熱器30的上端部靠上方形成冷卻水的水平面(下限水位(后述))的方式由托架15支撐,配置于與覆蓋物11鄰接的位置且比檢查窗罩14B靠發動機9側。

托架15并未只固定于側面板11A,優選即使相對于構成收納發動機9的機械室25的結構部件的至少一個也進行固定。例如,在圖5、6中,托架15由固定于配置于發動機9的前側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壁面(前壁面)19并向后側突出的支撐部件16從下方支撐。這樣,若通過多個部件對箱體12(包括冷卻水)進行固定支撐,則能減輕每一個部件負擔的箱體12的負荷。由此,例如通過托架15負擔的負荷減輕,能使覆蓋物11(側面板11A)的強度下降,因此,能減少覆蓋物11的成本。

箱體12為了避開與設于覆蓋物11的上面板11B的開口部14A的上部,與側面板11A鄰接地配置。即,在俯視圖中,以箱體12的輪廓和開口部14A的輪廓不重合的方式配置箱體12。更具體地說,以箱體12的最左端(在俯視圖中觀察時在箱體12中最靠近散熱器30的部位)位于比開口部14A的最右端(在俯視中觀察時在開口部14A最靠近發動機9的部位)靠發動機9側(右側)的方式由托架15固定箱體12。

在箱體12的底面設置作為供水口的開口部,在該開口部安裝在大致垂直地向下方延伸后與散熱器下軟管51連結的補給配管(供水管)54。由此,箱體12內的冷卻水通過補給配管54供給至散熱器下軟管51。在箱體12中,其下限水位的高度設定于比上部箱30A的內部空洞的最上部高且比設于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道形成的內部空洞中的最上部高的位置。通常,由于散熱器30的上端部比發動機9的上端部高,因此,該條件只要將該下限水位設置于比散熱器30(上部箱30A)的內部空洞的最上部高的位置便足夠。

另外,補給配管54只要連接于從冷卻器芯子30B到達水泵91的流道的某處即可,也可以連結于散熱器芯子箱30C、水泵91。

在箱體12的上面設置冷卻水注入用的開口部,在該開口部安裝蓋12A。通過在冷卻水的供給后緊固蓋12A,對箱體12內進行密封。箱體12的上限水位以在箱體12內的水層的上部確保空氣層的方式決定。通過該空氣層能穩定地保持冷卻水流道內的壓力。另外,優選在箱體12的上部或蓋12A設置能調整箱體內部的空氣壓力的壓力閥(未圖示)。

在箱體12上開有兩個開口部。在其中一方的開口部安裝導入從散熱器30排出的空氣的排氣配管52,在另一方的開口部安裝導入從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道排出的空氣的排氣配管53。在圖3的例子中,排氣配管52、53連接于箱體12的側面,但其連接位置并未特別地限定,例如也可以連接于箱體12的上面、下面。

排氣配管52的另一端連接于散熱器30的上部箱30A的上端部,在空氣位于散熱器30內的情況下,該空氣與冷卻水一起通過排氣配管52被導入箱體12內,并氣液分離。本實施方式的排氣配管52的散熱器側如圖6所示,通過設于熱交換器罩35的發動機9側的側面板35B的孔35A導入熱交換器罩35的內部,端部與上部箱30A連接。

如上所述,排氣配管52在上部箱30A中尤其優選與容易貯存空氣的上端部(最高部位)連接。但是,由于水泵91的工作而在冷卻水流道上產生的壓力差的原因,冷卻水總是流入箱體12,因此,即使不是最高部位也能排氣。因此,可以在上部箱30A的側面連接排氣配管52。

排氣配管53的另一端連接于通過設于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道與其他部分相比相對高的位置的部分。由此,在空氣位于發動機9內的冷卻水流道內的情況下,該空氣通過排氣配管53導入箱體12內。

即使關于排氣配管53,也與排氣配管52相同,優選連接于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道中的最高部位,但也可以連接于該冷卻水流道的側面。另外,在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道以描繪多個頂點的方式配設的情況下(各頂點的高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優選在該多個頂點的任一個或各個或這些的附近連接排氣配管53。發動機罩17H構成為能以固定于熱交換裝置33的上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未圖示)為中心旋轉,能對發動機罩17H進行開閉。發動機罩17H在比箱體12的上端高的位置被保持。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發動機罩17H的上面大致水平地延伸且使其高度一致,但也可以與其他部分相比相對高箱體12的上部的高度。例如,在將這種罩形狀(在圖5中以單點劃線表示的罩17Ha的形狀)在機械室25內的前端配置箱體12時采用的情況下,能夠使比以往高的部分靠近駕駛室7(駕駛座71),因此,與使罩高度均勻的情況相比,能良好地確保坐在駕駛座71上的駕駛員的后方視野。

使用圖4對本實施方式的液壓挖掘機1具備的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概略進行說明。另外,圖4中的箭頭表示冷卻水(也包括在冷卻水中含有空氣的情況)的流通方向,但該箭頭不僅表示冷卻水的流動的方向,還表示冷卻水流動的通道(包括配管、軟管)。

圖4所示的發動機冷卻系統具備水泵91、恒溫器92、水套93、ERG冷卻器94、散熱器30以及箱體12。

水泵91被發動機9的動力驅動,通過推出來自恒溫器92或下部箱30C的冷卻水并輸送至水套93以及EGR冷卻器,使冷卻水循環。

水套93是設于發動機9的缸體(未圖示)的周圍的水路,在從水泵91送出的冷卻水主要在此通過時,與發動機9進行熱交換而冷卻發動機9。

EGR冷卻器94通過使發動機廢氣和冷卻水進行熱交換,對發動機廢氣進行冷卻,在此被冷卻的廢氣與吸入空氣混合并再次被導入缸體內。EGR冷卻器94以及與之相關的冷卻系統能省略。

恒溫器92是根據冷卻水溫度對水路進行開閉的閥裝置,在冷卻水溫度為開閥溫度以上時打開,由此,將冷卻水導入散熱器30。另一方面,小于開閥溫度時的恒溫器92關閉,冷卻水不被導入散熱器30地進行循環。圖示的恒溫器92設置于冷卻水向發動機9(水套93以及EGR冷卻器94)的外部(上部箱30A)流出的流道,但也可以設置于冷卻水從外部(下部箱30C)進入發動機9的內部(水泵93)的流道。

如上所述,排氣配管53的發動機側的端部與在發動機9內構成的冷卻水流道連接,氣泡混入了的冷卻水通過該流道流入箱體12。在圖4的例子中,在與EGR冷卻器94的出口連接的流道通過發動機內的較高的位置的關系上,在該流道上連接排氣配管53,但根據冷卻水流道的高度,有時也與從水套93到恒溫器92的流道連接,有時也與其他流道連接。

在上述那樣構成的工程機械中,由于在散熱器30和發動機9內的冷卻水流道中在比水位最高的部位高的位置設定箱體12的下限水位,因此,即使在散熱器30、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道產生空氣,也能將該空氣通過排氣配管52、53導入箱體12并從冷卻水分離。另外,由于在與覆蓋物11的側面板11A鄰接的位置配置箱體12,因此,能縮短從散熱器30、發動機9以及散熱器下軟管51的任一個到箱體12的距離,由此,排氣配管52、53以及補給配管54的配設極其容易。并且若這樣配置箱體12,則能將補給配管54從箱體12的底面大致鉛垂地延伸并與散熱器下軟管51連結,因此,冷卻水補給時的從箱體12向散熱器下軟管51的供水能極其順暢地進行。另外,由于在覆蓋物11的上面板11B中的開口部14A的上部不存在包括箱體12的其他設備,因此,從開口部14A插入鼓風機并進行散熱器的清掃也極其容易。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能不損壞向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注水性能、散熱器30的清掃性能地進行設于散熱器30以及發動機9的冷卻水流道內的排氣。

在向箱體12的供水時、散熱器30的清掃時,作業員在載置在上面板17E、17F的狀態下進行作業,因此,若如上述那樣在上層部11b1設置開口部14A以及檢查窗罩14B,則作業員向開口部14A以及檢查窗罩14B的探訪容易。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鉸鏈14C設于開口部14A的后端邊側,因此,在檢查窗罩14B的開閉時作業員把持的自由端能夠配置于上面板17E、17F側,因此,檢查窗罩14B的開閉作業容易。另外,若將鉸鏈14C設于開口部14A的后端邊側,則在使開口部14A敞開的狀態下,以鉸鏈14C為中心旋轉的檢查窗罩14B的自由端位于后方,因此,檢查窗罩14B不會成為散熱器30的清掃時的障礙。

另外,上層部11b1的高度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優選設定于比散熱器上軟管50以及中間冷卻器軟管56以及排氣配管52的上端靠上的位置。若這樣,則即使檢查窗罩14B全部打開,檢查窗罩14B的上面也在與散熱器上軟管50、中間冷卻器軟管56或排氣配管52接觸前,與上層部11b1的一部分或從此處向上方突出的螺栓等固定工具接觸,因此,能防止檢查窗罩14B的上面與散熱器上軟管50、中間冷卻器軟管56以及排氣配管52接觸而損傷。

另外,不論上層部11b1與下層部11b2的高度關系如何,也優選通過在清掃作業中在上層部11b1或其周邊的部件和檢查窗罩14B之間架設支撐桿(沖撞棒),保持為檢查窗罩14B不會成為清掃時的障礙的狀態,并且,在清掃作業結束后保持于容易把持檢查窗罩14B的自由端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從熱交換器罩35的發動機側(覆蓋物側)的側面板35B,散熱器上軟管50、中間冷卻器軟管56以及排氣配管52向發動機9側突出,除此之外,還具有用于向油冷卻器31供給動作油的動作油配管、其他配管突出的情況。另外,該動作油配管、散熱器上軟管50、中間冷卻器軟管56以及排氣配管52的至少一個配管有時也從熱交換器罩35的發動機側的側面板35B突出,另外,還存在其突出位置也與圖示的例子不同的情況,但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本發明均能適用,另外,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能避免檢查窗罩14B的上面與各配管的接觸。

順便地,本實施方式的上面板11B為了容易地進行向設于上層部11b1的檢查窗罩14B的訪問,在上層部11b1和下層部11b2使高度不同,但也可以使上層部11b1下降至下層部11b2的高度,使上面板11B為水平面。但是,如上述實施方式,以在比散熱器30靠上方保持箱體12的箱體的下端的目的,在比下層部11b2的高度靠上方的位置將托架15固定于側面板11A的情況下,即使將上層部11b1下降至下層部11b2的高度,也需要側面板11A的形狀保持原樣(即,在側面板11A的上端,需要為前方比后方高的臺階狀)。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將側面板11A延伸至熱交換器罩35的上面,在此處安裝托架15并支撐箱體12,但在覆蓋物11的上面板11B和側面板11A的上端部比熱交換器罩35的上面低的情況下,只要在側面板11A安裝比在上述說明的結構高的托架,在滿足與上述相同的條件的位置設置箱體12即可。另外,托架15的固定地未限定于側面板11A(覆蓋物11),可以為在發動機9的前后大致垂直地設置并劃定機械室25的隔壁或與之類似的部件(結構部件)。

另外,本發明未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包括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的各種變形例。例如,本發明未限定于具備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全部的結構,也包括刪除了其結構的一部分的結構。另外,能將某實施方式的結構的一部分追加為或置換為其他實施方式的結構。

符號說明

1—液壓挖掘機(工程機械),2—下部行駛體,4—上部旋轉體,5—作業裝置,6—旋轉機架,7—駕駛室,9—發動機,10—冷卻風扇,11—覆蓋物,11A—覆蓋物的側面板(發動機側的側面),11B—覆蓋物的上面板,11b1—上層部,11b2—下層部,11b3—連結部,12—備用箱體(箱體),14A—開口部(覆蓋物檢查窗),14B—檢查窗罩(罩),14C—鉸鏈(鉸鏈部),15—托架,16—支撐部件,17—房屋罩,19—前壁面(結構部件),25—機械室,30—散熱器,30A—上部箱,30B—散熱器芯子,30C—下部箱,32—中間冷卻器,33—熱交換裝置,50—散熱器上軟管,51—散熱器下軟管,52—排氣配管(散熱器側),53—排氣配管(發動機側),54—補給配管(供水管)。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桦甸市| 长武县| 兴隆县| 平山县| 台湾省| 沈丘县| 尼玛县| 灵寿县| 壶关县| 彭州市| 犍为县| 雅江县| 兴仁县| 宜良县| 潞西市| 荔浦县| 宝应县| 胶南市| 阿勒泰市| 塔河县| 平顺县| 宁陵县| 二连浩特市| 咸丰县| 运城市| 越西县| 乌海市| 柳江县| 鄂温| 韶关市| 余姚市| 和硕县| 潍坊市| 阿合奇县| 铅山县| 宝鸡市| 溧阳市| 长顺县| 嘉峪关市|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