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地下室施工中,常常會在交界處形成高低層或高低跨,地下室相連接處有交界外墻。常規的施工順序為土方開挖后進行交界面的邊坡支護,然后進行低層(跨)基礎底板施工,接著進行交界墻體施工,墻體施工完成后,從外墻面開始自內向外依次進行砂漿找平層、外墻防水層、防水保護層施工,最后進行交界區毛石混凝土回填至高層(跨)墊層標高。然后,才可以進行高層(跨)基礎底板的施工。常規施工方法工序復雜、成本高,耗時長,為加快施工進度、節約工程成本,需要有更高效的施工方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4]SI,沿高低層(跨)的交界線向高層(跨)區放坡開挖;
[0005]S2,開挖完畢后,將待澆筑交界墻體的外邊線向高層(跨)移動一個防水層及防水保護層厚度的距離,形成磚模邊線,沿磚模邊線砌筑磚模;
[0006]S3,磚模砌筑完畢后,在交界區的放坡開挖部分的高層(跨)側,回填毛石混凝土;
[0007]S4,毛石混凝土回填完畢后,在磚模低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施工;
[0008]S5,防水施工完畢后,進行低層(跨)的基礎底板施工;
[0009]S6,交界墻體和高層(跨)的基礎底板同時澆筑施工。
[0010]可選地,在步驟S4中,防水施工包括:
[0011]S41,在磚模低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找平施工;
[0012]S42,完成防水找平層施工后,在防水找平層上進行防水層施工;
[0013]S43,完成防水層施工后,進行防水保護層施工。
[0014]可選地,在步驟S6的澆筑施工前,在待澆筑墻體與磚模一側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模板,模板和磚模之間形成交界墻體的澆筑空間。
[0015]可選地,所述模板采用多個鋼管、多個方木、多個對拉螺栓進行緊固。
[0016]可選地,在砌筑磚模時,在磚模內預埋多個將要分別和對拉螺栓連接的鋼筋。
[0017]可選地,在待澆筑交界墻體內的對拉螺栓上設置有止水鋼板,達到防水抗滲的目的。
[0018]可選地,所述防水層采用高分子交叉膜防水材料。
[0019]可選地,所述防水保護層采用擠塑聚苯板。
[0020]可選地,在每個鋼筋向高層(跨)方向伸出交界墻體的一端上,設置有止水鋼板,達到防水抗滲的目的。
[0021]可選地,低層(跨)的基礎底板施工完畢后,同時進行交界墻體、高層(跨)的基礎底板、底層(跨)的頂板的澆筑施工。
[0022]本發明的逆向施工方法,無需在交界墻以外預留搭設外腳手架及交界墻支模等施工工序的工作面,從而減少了土石方開挖的工程量,進而減少了毛石混凝土回填量;交界墻和高層(跨)基礎底板同時澆筑,減少了交界墻與高層(跨)基礎底板之間施工縫處的止水鋼板的費用;因磚模砌筑完畢后先進行毛石混凝土的回填,基坑邊坡無需長時間暴露,因此無需進行邊坡支護施工。極大地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附圖說明】
[0023]通過結合下面附圖對其實施例進行描述,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技術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4]圖1是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常規施工方法的示意圖;
[0025]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明所述的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或其組合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此外,在本說明書中,附圖未按比例畫出,并且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7]在建筑施工中,“高低層”指的是建筑物的不同的樓層,“高低跨”指的是在同一層上有不同的標高。例如,有些局部建筑是跨樓層的,比如大廳、禮堂。本發明的逆向施工方法既適合地下室高低層也適合高低跨施工。
[002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該逆向施工方法和常規方法相比,通過砌筑磚模,改變施工順序,能夠高效地完成施工作業。其步驟順序依次為:
[0029]SI,沿高低層(跨)的交界線向高層(跨)區放坡開挖;
[0030]S2,開挖完畢后,將待澆筑交界墻體的外邊線向高層(跨)移動一個防水層及防水保護層厚度的距離,形成磚模邊線,沿磚模邊線砌筑磚模;
[0031]S3,磚模砌筑完畢后,在交界區的放坡開挖部分的高層(跨)側,回填毛石混凝土;
[0032]S4,毛石混凝土回填完畢后,在磚模低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施工,在防水施工時要注意對防水節點進行細部處理;
[0033]S5,防水施工完畢后,進行低層(跨)的基礎底板施工;
[0034]S6,交界墻體和高層(跨)的基礎底板同時澆筑施工。
[0035]而常規的施工步驟順序依次為:
[0036]SI',沿高低層(跨)的交界線向高層(跨)區放坡開挖,并進行邊坡支護;
[0037]
[0038]S5人進行低層(跨)的基礎底板施工;
[0039]S6',進行交界墻體施工;
[0040]S47,在交接墻面的高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施工;
[0041]S37,在放坡開挖部分的高層(跨)側,回填毛石混凝土;
[0042]S6",進行高層(跨)的基礎底板的施工。
[0043]該逆向施工方法中的砌筑磚模、回填毛石混凝土、防水及保護層在低層(跨)土方開挖、清槽、墊層、錨桿、防水及保護層施工期間即可同時施工完成,且高層(跨)基礎底板和交界墻體同時施工,有效地節約了交界墻施工完再施工交界墻以外的防水及保護層、回填毛石混凝土的施工時間,節約了毛石混凝土回填完再施工高層(跨)基礎底板的時間。
[0044]本施工方法可以極大地縮短工程的總工期。減少了交界墻與高層(跨)基礎底板之間施工縫處的止水鋼板的費用,降低施工成本。
[0045]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防水施工包括:
[0046]S41,在磚模低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找平施工;
[0047]S42,完成防水找平層施工后,在防水找平層上進行防水層施工,可選地,防水層采用高分子交叉膜防水材料,也可以采用其他防水材料;
[0048]S43,完成防水層施工后,進行防水保護層施工,可選地,防水保護層采用擠塑聚苯板。
[0049]下面以青島數媒中心項目來詳細說明該施工方法,該項目總建筑面積36萬m2,分為6個單位工程。其中,1#-5#樓地下室為三層,基礎底標高為-8.05米,6#樓地下室為兩層,基礎底標高為-4.40米,6個樓的地下室相連,則在6#樓與其他各樓的地下室交界處出現高低層,地下室相連接處有交界外墻。
[0050]常規的施工順序為土方開挖后進行交界面的邊坡支護,如圖1所示,采用錨桿進行邊坡支護。然后進行負三層基礎底板2的施工,接著進行交界墻體3的施工。在圖1中,墻體3的右側為負三層的室內,墻體3的左側為負三層的外墻面。墻體施工完成后,從外墻面開始自內向外依次進行砂漿找平層6、外墻防水層5、防水保護層4的施工,最后進行交界區毛石混凝土回填至負二層墊層標高。然后才可以進行負二層的基礎底板7的施工。
[0051]采用本發明的逆向施工方法,在6#樓與各樓的交界墻處土方開挖后,先進行磚模砌筑。如圖2所示,交界墻體12的右側為負三層的室內,而交界墻體12的左側為室外,其左側邊線為外邊線。將待澆筑交界墻體12的外邊線向左移動一個防水層和防水保護層的厚度的距離,形成磚模邊線,在磚模邊線上進行磚模砌筑,在磚模8的左側直接進行交界面毛石混凝土回填,并回填至負二層墊層標高。然后在磚模8的低層(跨)的一側,即圖2中的磚模8的右側面開始依次進行砂漿防水找平層9、外墻防水層10、防水保護層11的施工,然后進行負三層基礎底板13的施工,最后交界墻體12和負二層基礎底板14同時施工。可選地,根據施工需求,也可以同時澆筑負二層的基礎底板14、交界墻體12、負三層頂板15。
[0052]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在澆筑墻體施工時,待澆筑墻體的與磚模一側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模板16。本實施例中的模板16采用覆面木膠合板,在澆筑墻體施工時,磚模與模板之間形成交界墻體的澆筑空間,具體地說,模板16與磚模8右側的防水保護層11之間形成墻體的澆筑空間。
[0053]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模板采用鋼管17、方木18、對拉螺栓19進行緊固。多個對拉螺栓19用于拉壓模板,保證模板在澆筑的過程中不變形,從而控制墻體尺寸不超差。方木18、鋼管17同樣起到限制模板16變形的作用。方木18、鋼管17的布置形式采用建筑施工常用方法,在此不做詳述。在砌筑磚模時,在磚模8內預埋多個鋼筋22,在布置模板16時,每個對拉螺栓19的左端和磚模預埋的鋼筋22的右端連接,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來實現連接。而對拉螺栓的右端穿過模板16,通過調整對拉螺栓可以防止模板在澆筑過程中變形,進而保證墻體施工質量。
[0054]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在墻體12內的對拉螺栓上設置有止水鋼板20,由于對拉螺栓穿透墻體和磚模,為達到墻體防水的目的,在對拉螺栓上設置有止水鋼板20,止水鋼板20防止從對拉螺栓處滲水。
[0055]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在每個鋼筋22向高層(跨)方向伸出交界墻體的一端上,設置有止水鋼板21。防止回填的毛石混凝土內的水滲入交界墻體。
[0056]綜上所述,通過本發明的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實現了以下技術效果:
[0057]1.采用本發明的逆向施工方法,無需在交界墻以外預留搭設外腳手架及交界墻支模等施工工序的工作面,從而減少了土石方開挖的工程量,進而減少了毛石混凝土回填量;
[0058]2.交界墻和高層(跨)基礎底板同時澆筑,減少了交界墻與高層(跨)基礎底板之間施工縫處的止水鋼板的費用;
[0059]3.因磚模砌筑完畢后先進行毛石混凝土的回填,基坑邊坡無需長時間暴露,因此無需進行邊坡支護施工。
[006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i,沿高低層(跨)的交界線向高層(跨)區放坡開挖; S2,開挖完畢后,將待澆筑交界墻體的外邊線向高層(跨)移動一個防水層及防水保護層厚度的距離,形成磚模邊線,沿磚模邊線砌筑磚模; S3,磚模砌筑完畢后,在交界區的放坡開挖部分的高層(跨)側,回填毛石混凝土; S4,毛石混凝土回填完畢后,在磚模低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施工; S5,防水施工完畢后,進行低層(跨)的基礎底板施工; S6,交界墻體和高層(跨)的基礎底板同時澆筑施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4中,防水施工包括: S41,在磚模低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找平施工; S42,完成防水找平層施工后,在防水找平層上進行防水層施工; S43,完成防水層施工后,進行防水保護層施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6的澆筑施工前,在待澆筑墻體與磚模一側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模板,模板和磚模之間形成交界墻體的澆筑空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采用多個鋼管、多個方木、多個對拉螺栓進行緊固。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砌筑磚模時,在磚模內預埋多個將要分別和對拉螺栓連接的鋼筋。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待澆筑交界墻體內的對拉螺栓上設置有止水鋼板,達到防水抗滲的目的。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層采用高分子交叉膜防水材料。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保護層采用擠塑聚苯板。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個鋼筋向高層(跨)方向伸出交界墻體的一端上,設置有止水鋼板,達到防水抗滲的目的。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低層(跨)的基礎底板施工完畢后,同時進行交界墻體、高層(跨)的基礎底板、底層(跨)的頂板的澆筑施工。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地下室相鄰高低層(跨)的逆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沿高低層(跨)的交界線向高層(跨)區放坡開挖;S2,開挖完畢后,將待澆筑交界墻體的外邊線向高層(跨)移動一個防水層及防水保護層厚度的距離,形成磚模邊線,沿磚模邊線砌筑磚模;S3,磚模砌筑完畢后,在交界區的放坡開挖部分的高層(跨)側,回填毛石混凝土;S4,毛石混凝土回填完畢后,在磚模低層(跨)的一側進行防水施工;S5,防水施工完畢后,進行低層(跨)的基礎底板施工;S6,交界墻體和高層(跨)的基礎底板同時澆筑施工。本發明無需邊坡支護施工,減少了土石方開挖的工程量及回填量,減少了止水鋼板的費用,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IPC分類】E02D31/02, E02D29/045, E02D29/16, E04B1/00
【公開號】CN105714849
【申請號】CN201610065612
【發明人】張彬, 烏鳳文, 孫恩建
【申請人】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