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市政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雙密封帶及排水部的復合井蓋。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井蓋作為進入地下市政設施出入口的覆蓋物,被越來越多的使用。現有技術中井蓋與井座之間的密封,一般采用單密封帶密封的方式,經常開啟井蓋,會造成密封帶磨損,發生漏水隱患,造成井蓋下設施的損壞;并且在井蓋井座施工安裝完成后,井座與地面在同一水平面,當地面有水情況下,會造成井蓋與井座之間的間隙積水,如果井蓋與井座之間的間隙處發生長期積水,會對密封帶造成腐蝕,也會產生滲漏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雙密封帶及排水部的復合井蓋,用以解決污水對密封帶的長期浸泡腐蝕,以及開啟磨損造成密封帶微滲漏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方采用井座圓周上面布置多個傾斜排水部,有效解決污水對密封帶的長期浸泡、腐蝕,防止微滲漏;對于長期開啟造成密封帶磨損微滲漏的情況,本發明采用在井座上設置一個環形凹槽,即可對微滲漏的污水進行沉淀,存儲,再增加另一密封帶,即雙密封,防止泥沙雜物進入井筒內部,保持內部干凈整潔。具體地,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種具有雙密封帶及排水部的復合井蓋,所述的復合井蓋包括井座以及位于井座上部的井蓋,所述的井座包括外壁、內壁以及外壁和內壁之間的凹槽,所述的外壁頂部通過第一連接板與凹槽的第一側壁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內壁頂部通過第二連接板與凹槽的第二側壁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板上端設有均勻分布的排水部,所述的井蓋的外環面環繞設有第一密封帶,所述的井蓋的底面設有第二密封帶,第一密封帶對水分進行阻隔,但是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第一密封帶產生微滲漏,凹槽即可對微滲漏的污水進行沉淀,存儲,再增加另一密封帶,即雙密封,增加井蓋的密封性能,防止泥沙雜物進入井筒內部,保持內部干凈整潔。
進一步的,所述的內壁的高度低于外壁高度,所述的外壁下部均勻分布有通風口,井座外壁高于內壁使在安放好井蓋時,井座和井蓋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水分的流出;外壁設置通風口可以使內外壁之間保持通風,有水分時能快速的干燥,防止水分對井座的腐蝕。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的上表面與水平面呈10°-30°的夾角,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的縱切面呈梯形,將上表面設置為傾斜可以使與第一連接板固定連接的排水部更好的排出水分,有效解決污水對密封帶的長期浸泡、腐蝕,防止微滲漏。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密封帶外側設有第一凹陷,所述的第一連接板靠近井蓋的一側設有第一凸起,所述的第一凸起與第一凹陷配合使用,對井蓋實現第一道密封,防止水分的滲漏。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密封帶下端設有第二凹陷,所述的第二連接板上端設有配合第二密封帶的第二凹陷使用的第二凸起,第二凹陷和第二凸起進行配合使用,對井蓋實現第二道密封,防止泥沙雜物進入井筒內部,保持內部干凈整潔。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連接板在靠近第二凸起的一側設有儲水槽,進一步對微滲漏的水分進行儲存沉淀。
進一步的,相鄰兩個排水部的距離為1-5cm,排水部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均勻分布,相鄰兩個排水部之間具有良好的通風效果,有利于第一密封帶上表面積存的水分的蒸發,防止水分對密封帶的腐蝕。
進一步的,所述的排水部包括斜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和第三側面,所述的排水部內部為中空腔體,所述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和第三側面上均均勻分布設有與中空腔體連通的排水孔,所述的排水部縱切面呈三角形,排水部的斜面有利于水分的快速排出,排水部上設置的排水孔可以使井蓋和井座之間殘存的水分快速的流出,并且增大透氣性能,緩解水分對密封帶的侵蝕。
進一步的,所述的井蓋設有開啟口,能有效的打開井蓋。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采用兩道密封圈,第一密封帶對水分進行阻隔,但是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第一密封帶產生微滲漏,設置的凹槽即可對微滲漏的污水進行沉淀,存儲,再增加第二密封帶,雙密封增加了井蓋的密封性能,防止泥沙雜物進入井筒內部,保持內部干凈整潔。
2.排水部縱切面呈三角形,排水部的斜面有利于水分的快速排出,排水部上設置的排水孔可以使井蓋和井座之間殘存的水分快速的流出,并且增大透氣性能,相鄰兩個排水部之間具有一定得間隙,良好的通風效果,有利于第一密封帶上表面積存的水分的蒸發,防止水分對密封帶的腐蝕。
3.第一連接板上表面設置為傾斜可以使與第一連接板固定連接的排水部更好的排出水分,有效解決污水對密封帶的長期浸泡、腐蝕,防止微滲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I的放大圖。
圖4是排水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井蓋,11-開啟口,12-第一密封帶,13-第二密封帶,2-井座,21-排水部,211-第一側面,212-第二側面,213-斜面,22-內壁,23-外壁,24-凹槽,25-第一連接板,251-第一凸起,26-第二連接板,261-第二凸起,262-儲水槽,27-通風口,3-排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具有雙密封帶及排水部的復合井蓋,復合井蓋包括井座2以及位于井座上部的井蓋1,井蓋1設有開啟口11,井座2包括外壁23、內壁22以及外壁23和內壁22之間的凹槽24,內壁22的高度低于外壁23高度,在安放好井蓋時,井座2和井蓋1在同一水平面上,外壁23下部均勻分布有通風口27,外壁23頂部通過第一連接板25與凹槽24第一側壁頂部固定連接,第一連接板25的上表面與水平面呈10°的夾角,所述的第一連接板25的縱切面呈梯形,第一連接板25上表面設有均勻分布的排水部21,相鄰兩個排水部21的距離為1cm,排水部21包括斜面213、第一側面211、第二側面212和第三側面,所述的排水部21內部為中空腔體,所述的第一側面211、第二側面212和第三側面上均均勻分布設有與中空腔體連通的排水孔3,排水部21縱切面呈三角形;內壁22頂部通過第二連接板26與凹槽24第二側壁頂部固定連接,井蓋1的外環面環繞設有第一密封帶12,第一密封帶12外側設有第一凹陷,第一連接板25靠近井蓋1的一側設有第一凸起251,所述的第一凸起251與第一凹陷配合使用,井蓋1的底面設有第二密封帶13,第二密封帶13下端設有第二凹陷,第二連接板26上端設有配合第二密封帶13的第二凹陷使用的第二凸起261,第二連接板26在靠近第二凸起261的一側設有儲水槽262。
實施例2
一種具有雙密封帶及排水部的復合井蓋,復合井蓋包括井座2以及位于井座上部的井蓋1,井蓋1設有開啟口11,井座2包括外壁23、內壁22以及外壁23和內壁22之間的凹槽24,內壁22的高度低于外壁23高度,在安放好井蓋時,井座2和井蓋1在同一水平面上,外壁23下部均勻分布有通風口27,外壁23頂部通過第一連接板25與凹槽24第一側壁頂部固定連接,第一連接板25的上表面與水平面呈30°的夾角,所述的第一連接板25的縱切面呈梯形,第一連接板25上表面設有均勻分布的排水部21,相鄰兩個排水部21的距離為5cm,排水部21包括斜面213、第一側面211、第二側面212和第三側面,所述的排水部21內部為中空腔體,所述的第一側面21、第二側面212和第三側面上均均勻分布設有與中空腔體連通的排水孔3,排水部21縱切面呈三角形;內壁22頂部通過第二連接板26與凹槽24第二側壁頂部固定連接,井蓋1的外環面環繞設有第一密封帶12,第一密封帶12外側設有第一凹陷,第一連接板25靠近井蓋1的一側設有第一凸起251,所述的第一凸起251與第一凹陷配合使用,井蓋1的底面設有第二密封帶13,第二密封帶13下端設有第二凹陷,第二連接板26上端設有配合第二密封帶13的第二凹陷使用的第二凸起261,第二連接板26在靠近第二凸起261的一側設有儲水槽262。
實施例3
一種具有雙密封帶及排水部的復合井蓋,復合井蓋包括井座2以及位于井座上部的井蓋1,井蓋1設有開啟口11,井座2包括外壁23、內壁22以及外壁23和內壁22之間的凹槽24,內壁22的高度低于外壁23高度,在安放好井蓋時,井座2和井蓋1在同一水平面上,外壁23下部均勻分布有通風口27,外壁23頂部通過第一連接板25與凹槽24第一側壁頂部固定連接,第一連接板25的上表面與水平面呈20°的夾角,所述的第一連接板25的縱切面呈梯形,第一連接板25上表面設有均勻分布的排水部21,相鄰兩個排水部21的距離為3cm,排水部21包括斜面213、第一側面211、第二側面212和第三側面,所述的排水部21內部為中空腔體,所述的第一側面211、第二側面212和第三側面上均均勻分布設有與中空腔體連通的排水孔3,排水部21縱切面呈三角形;內壁22頂部通過第二連接板26與凹槽24第二側壁頂部固定連接,井蓋1的外環面環繞設有第一密封帶12,第一密封帶12外側設有第一凹陷,第一連接板25靠近井蓋1的一側設有第一凸起251,所述的第一凸起251與第一凹陷配合使用,井蓋1的底面設有第二密封帶13,第二密封帶13下端設有第二凹陷,第二連接板26上端設有配合第二密封帶13的第二凹陷使用的第二凸起261,第二連接板26在靠近第二凸起261的一側設有儲水槽262。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