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雨水儲存池,尤其涉及一種景觀化雨水儲存池。
背景技術:
雨水作為一種非常寶貴的自然資源,在水的循環過程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城市雨水都是通過地面的雨水收集口流入市政下水管道中,不能得到再利用,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目前的一種對雨水進行儲存的方式是設置雨水儲存池。根據建造位置不同,雨水儲存池可分為地下封閉式、地上封閉式、地上敞開式等幾種。由于雨水儲存池占的空間較大,故在居住區等人員密集的場所一般選擇設置地下封閉式的雨水儲存池。但由于地下封閉式雨水儲存池內的水體長期處于封閉的不流動狀態,水體不具備自凈化能力,故容易因有機物和細菌的繁殖而導致水體的變質和發臭。針對封閉水體水質惡化的問題,目前主要的處理方法包括:(1)人工增氧,即通過泵將氧氣泵入水體中;(2)用草木灰進行水處理;(3)生物處理,即利用耐污染的生物,例如某幾類小明蝦或淡水螺類等進行凈水。在前述的幾種方法中,人工增氧的耗電量大;草木灰處理的操作較為復雜并且效果不明顯,有時候甚至會導致水體二次污染;而生物處理法的凈水效果并不明顯。因此,目前并沒有很好的處理封閉水體水質惡化問題的方法。此外,由于現有的雨水儲存池一般設在地下,故維修人員難以檢查水體的狀態,也難以對雨水儲存池進行維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景觀化雨水儲存池,其能夠在儲存雨水的同時營造水景,并促進所儲存的雨水的流動和循環,使雨水儲存池水體的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景觀化雨水儲存池,包括位于地表下方的雨水儲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儲存池池底上方設有景觀淺水池,所述的景觀淺水池的開口低于所述景觀化雨水儲存池的開口;所述的景觀淺水池的池口面積小于所述雨水儲存池的池口面積,且所述雨水儲存池的池口邊緣與所述景觀淺水池的池口邊緣之間覆蓋有圍邊壓頂;所述的雨水儲存池池壁上設有與水泵相連的水泵抽水管,將所述雨水儲存池中的水抽至景觀淺水池中或抽至雨水再利用出口。
本發明的景觀化雨水儲存池在普通的地下雨水儲存池上方增設景觀淺水池。當自然降水發生時,一部分雨水直接落入景觀淺水池中作為景觀用水,另一部分雨水經雨水存儲池圍邊壓頂流入景觀淺水池之中。當景觀淺水池中存儲的雨水達到其最大蓄水量后,多余的雨水溢出景觀淺水池池進入雨水存儲池中。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從以下幾方面來避免雨水儲存池中的水質惡化的:
一、設置水泵,使雨水儲存池中的雨水在雨水儲存池和景觀淺水池之間循環流動:
雨水儲存池的雨水通過水泵,被加壓并重新抽入景觀淺水池中。景觀淺水池中多余的雨水再重新溢入雨水儲存池中,使景觀淺水池和雨水儲存池的水體均能夠得到不斷流動和循環,從而有效避免景觀淺水池水體和雨水儲存池水體的變質和發臭。
當景觀淺水池存儲的雨水過少,導致景觀效果無法保證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水泵對景觀淺水池進行補水,以保證景觀效果。根據實際需要。水泵系統還可將雨水儲存池中的雨水抽至雨水再利用出口,以對雨水進行再利用。雨水再利用出口一般連接綠地灌溉系統、景觀用水等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用水點。
二、在雨水儲存池的池口邊緣與景觀淺水池的池口邊緣之間設圍邊壓頂:
圍邊壓頂對雨水儲存池未被景觀淺水池覆蓋的部分進行遮蓋,主要作用在于:(1)對儲水池中的雨水進行基本的遮擋保護,避免垃圾或其他雜物直接掉落入儲水池中,污染水質;(2)遮擋陽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儲水池,使水體中的藻類生長過快,導致水質惡化;(3)減少水面面積,避免因為水池的水面面積過大,導致綠地面積減少。
優選地,所述的圍邊壓頂上開有檢查口,以供檢查人員對雨水儲存池進行檢查和維修,并在需要時進入雨水儲存池。檢查口平時為關閉狀態,在需要檢查的時候才開啟。
具體而言,所述雨水儲存池的池底設有圍邊壓頂支撐柱和景觀淺水池支撐柱,以分別支撐圍邊壓頂和景觀淺水池。
本發明還可以作以下改進:
為防止圍邊壓頂表面的雨水順著圍邊壓頂底板直接流入雨水存儲池,導致景觀淺水池補水不足,優選在所述圍邊壓頂靠近所述景觀凈水淺水池池口的一端設置滴水裝置。所述的滴水能夠對水流方向進行引導,使圍邊壓頂表面的雨水直接進入雨水儲存池中。
同樣地,為了避免景觀淺水池溢出的水流從景觀淺水池的邊緣順著外池壁進入雨水儲存池,導致水流長期直接沖刷混凝土池壁,對池壁造成破壞,在所述的景觀淺水池池口處設置滴水裝置。該滴水裝置的出口伸出景觀淺水池的外壁外,溢出的水流通過滴水裝置的出口直接進入雨水儲存池中。
本發明還可以作以下改進:所述的雨水儲存池池壁上還設有補水管和泄水管,所述的補水管與經凈化的雨水水源或自來水源相連。
補水管可與例如市政雨水管道市政給水管道相連。當進入旱季長時間無降水時,可通過市政給水管對雨水存儲池進行補水以供使用。泄水口可連接市政污水管道,當雨水存儲池需進行檢修或清污時,可通過泄水口進行泄水。泄水口優選地設在靠近池底的位置。補水管和泄水管的設置使雨水儲存池中的池水總體積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避免對池壁造成過大壓力。
本發明還可以作以下改進:所述的雨水儲存池池壁上設有溢水管。溢水管設置的高度即為雨水存儲池的最高存儲水位。溢水管可連接市政雨水管道;當自然降水過大導致存儲的雨水量過大時,通過溢水口排放雨水儲存池中的多余雨水。
具體而言,所述景觀淺水池的池體深度不超過30cm,以符合我國相關規范要求。
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地下雨水儲存池的基礎上增加景觀淺水池,在收集雨水的同時制造外部水景,美化生活環境。雨水儲存池和景觀淺水池的水體之間不斷地循環和流動,從而同時促進兩個水體的自凈,無需使用另外的裝置或方法處理變質的水體,從而節省人力,降低維護成本。此外,本發明的雨水儲存池易于維修,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下文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剖視圖。
附圖說明:1-景觀淺水池;2-雨水儲存池;3-圍邊壓頂;4-水泵;5-雨水再利用出口;6-圍邊壓頂支撐柱;7-景觀淺水池支撐柱;8-滴水裝置;9-地面;21-水泵抽水管;22-補水管;23-泄水管;24-溢水管;31-檢查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本發明的景觀化雨水儲存池包括位于地表下方的雨水儲存池2,該雨水儲存池2采用防滲鋼筋混凝土建成,并設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素土夯實層、碎石墊層和素混凝土墊層的基礎上。雨水儲存池2的池底上方設有景觀淺水池1,該景觀淺水池1由設于雨水儲存池2池底的景觀淺水池支撐柱7所支撐。景觀淺水池1的池底深度為30cm,且其池口邊緣的高度略低于雨水儲存池2的池口邊緣的高度。景觀淺水池1的池口面積小于雨水儲存池2的池口面積,且雨水儲存池2的池口邊緣與景觀淺水池1的池口邊緣之間覆蓋有圍邊壓頂3。具體而言,該圍邊壓頂3的一端被雨水儲存池2的池壁所支撐,另一端被固定于池底的圍邊壓頂支撐柱8所支撐,且圍邊壓頂3的高度與地面持平。圍邊壓頂3上還開有檢查口31,該檢查口31能夠允許維修人員通過檢查口進入雨水儲存池2中。圍邊壓頂3靠近景觀淺水池1的一端以及景觀淺水池1的池口處均設有滴水裝置8。
雨水儲存池2的池壁上開設有與水泵4相連的水泵抽水管21;水泵4能將雨水儲存池2中的水抽至景觀淺水池1中,參與景觀淺水池的水景營造或抽至雨水再利用出口5以作為灌溉用水使用。雨水儲存池2池壁上還設有補水管22和泄水管23,該泄水管23設于靠近池底處,補水管22設于泄水管23上方靠近池口處,補水管22與經凈化的雨水水源或自來水源相連。雨水儲存池2的池壁上靠近池口處還設有溢水管24,當雨水儲存池2中的水量不夠時,可以通過補水管22補充水;當雨水儲存池2中的水量過多時,多余的水可以通過溢水管24流出。
當自然降水發生時,一部分雨水直接落入景觀淺水池1中,另一部分雨水經圍邊壓頂3收集后再通過滴水裝置8流入景觀淺水池1中。當景觀淺水池中存儲的雨水達到其最大蓄水量后,多余的雨水通過設在景觀淺水池池口的滴水裝置8進入雨水存儲池2之中。雨水儲存池2儲存的部分雨水通過與水泵抽水管連接的水泵4,被加壓并重新抽入景觀淺水池1中,以保持景觀淺水池1的水景,并使景觀淺水池1和雨水儲存池2的水體均能夠得到流動和循環,有效避免水體的變質和發臭。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