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包括:殼體;橫跨于殼體內部設置的擋水堰,擋水堰將殼體內部的空間分隔為緩沖室和收集室,擋水堰上設置有連通緩沖室和收集室的收集口,并且通過設置于收集口上的開關裝置來控制收集口的開啟和閉合;以及設置于殼體上的進水管、出水管和至少一個收集管,其中進水管將緩沖室與外部進水管路連通,出水管將緩沖室與外部出水管路連通,收集管將收集室與調蓄池連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結構簡單,還可適用于現有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調蓄池,既能夠在未接到暴雨預警時收集干凈的雨水,又能夠在接到暴雨預警時有效防止內澇。
【專利說明】
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極端降雨均有偏多偏強的趨勢。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地表吸收滯留雨水的能力被大幅度削弱,一方面在降雨量少時不利于保留地表水分,易造成干旱;另一方面在降雨量大時給已有的城市排水系統造成巨大的壓力,極易因地面積水而引發內澇。由于重新修建新型城市排水系統或者大規模改造現有城市排水系統耗資巨大并且幾乎不切實際,各地政府紛紛采用修建地下雨水調蓄池的措施來合理收集雨水進行儲備,并在強降雨時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然而,雨水收集功能要求在不同降雨量的情況下均有雨水流入調蓄池;而放置內澇功能則僅需要將城市排水系統處理能力之外的多余雨水排入調蓄池,否則調蓄池一旦被強降雨初期的雨水占滿,便無法再解決強降雨后期的內澇問題。現有的調蓄池通過各種管路連接至城市各處的排水系統,難以實現對進水的靈活控制。因此急需一種用于調蓄池的進水控制裝置,可以靈活性地選擇向調蓄池中注入雨水。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靈活性地選擇向調蓄池中注入雨水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包括:
[0005]殼體;
[0006]橫跨于殼體內部設置的擋水堰,擋水堰與殼體的底部及兩個側部相連,其將殼體內部的空間分隔為緩沖室和收集室,擋水堰上設置有連通緩沖室和收集室的收集口,并且通過設置于收集口上的開關裝置來控制收集口的開啟和閉合;以及
[0007]設置于殼體上的進水管、出水管和至少一個收集管,其中進水管將緩沖室與外部進水管路連通,出水管將緩沖室與外部出水管路連通,收集管將收集室與調蓄池連通。
[0008]進一步地,擋水堰具有依據使用地降雨量和城市排水系統處理能力的統計結果而設定的高度Hu
[0009]進一步地,緩沖室內設置有高度為H2的擋板,以將緩沖室分隔為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通的兩個腔室,收集口設置于進水管與擋板之間的擋水堰上,其中HXHlt3
[0010]進一步地,收集口最低點與殼體底面的距離為H3,并且擋板上設置有連通兩個腔室的棄流槽,棄流槽最高點與殼體底面的距離為H4,其中H4<H3〈H2。
[0011]進一步地,進水控制裝置分布于城市排水系統中,一個調蓄池可連接多個進水控制裝置。
[0012]進一步地,一個進水控制系統可通過多個收集管分別連接至多個調蓄池。
[0013]由于采用于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〇〇14]1.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本身結構簡單、成本低,并且可以適用于任何類型的現有調蓄池,無需對現有調蓄池進行大規模改造,實用性強;
[0015]2.當沒有暴雨預警時,可開啟進水控制裝置的雨水收集模式,以便充分收集當年的雨水并將其儲存于調蓄池中,為儲備雨水的隨時調用做準備;
[0016]3.當有暴雨預警時,可開啟進水控制裝置的防止內澇模式,以便僅允許城市排水系統處理能力之外的多余雨水排入調蓄池,為強降雨時期多余的雨水準備足夠的收集空間;
[0017]4.設置棄流槽,確保干凈的雨水流入調蓄池中;
[0018]5.進水控制裝置可以分布于城市各處的排水系統內,一個調蓄池可以連接多個進水控制裝置,以收集不同地點的雨水;
[0019]6.—個進水控制裝置可以通過多個收集管分別連接至多個調蓄池,以靈活運用不同調蓄池的儲水能力。【附圖說明】
[0020]圖la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在雨水收集模式下的示意圖;
[0021]圖lb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在防止內澇模式下的示意圖;
[0022]圖2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的截面圖。[〇〇23] 附圖標記說明:[〇〇24]1殼體,2擋水堰,21收集口,22開關裝置,3緩沖室,4收集室,5進水管,6出水管,7收集管,8擋板,81棄流槽。【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圖la和lb分別示出了依據本實用新型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在雨水收集模式和防止內澇模式下的狀態圖,圖2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的截面圖。如圖所示,該進水控制裝置總體包含殼體1、擋水堰2、以及設置于殼體1上的進水管5、出水管6和收集管7。其中擋水堰2設置于殼體1內,并將殼體1的內部空間分隔為用于緩存雨水的緩沖室3 和用于為調蓄池收集雨水的收集室4。并且在擋水堰2上設置有連通緩沖室3和收集室4的收集口 21,以及設置于收集口 21上用于控制收集口 21的開啟和關閉的開關裝置22。進水管5和出水管6均設置于緩沖室3的側壁上,并且分別連接至外部進水管路(未示出)和外部出水管路(未示出),以確保緩沖室3與外部進水管路和外部出水管路相連通。收集管7設置于收集室4的側壁上,并且連接調蓄池(未示出),以確保收集室4與調蓄池相連通。
[0027]本實用新型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包含雨水收集模式和防止內澇模式。當沒有暴雨預警時,可通過開關裝置22開啟收集口 21,以開啟進水控制裝置的雨水收集模式(參見圖 la),從而使由進水管5流入儲存室3內的雨水通過收集口 21進入收集室4,進而了通過收集管7流入調蓄池為儲備雨水的隨時調用做準備;當有暴雨預警時,可通過開關裝置22關閉收集口 21,以開啟進水控制裝置的防止內澇模式(參見圖1b),從而使一部分雨水由進水管5流入儲存室3內經出水管6直接進入城市正常排水管網,同時城市排水系統處理能力之外的多余雨水將的雨水越過高度為H1擋水堰2進入收集室4,進而了通過收集管7流入調蓄池,避免出現調蓄池一旦被強降雨初期的雨水占滿,便無法再解決強降雨后期的內澇問題。由于各地區的降雨量分布和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均不相同,可以依據由現場勘查或模擬計算等方法得到的使用地降雨量的統計結果來合理設定擋水堰2的高度H1,使其能夠阻擋城市排水系統處理能力之外的多余雨水。
[0028]優選地,可以在緩沖室3內設置高度為H2的擋板8,其中HXH1。擋板8可將緩沖室3分隔為分別與進水管5和出水管6連通的兩個腔室,并將收集口 21設置于進水管5和擋板8之間的擋水堰2上。擋板8可以在開啟雨水收集模式將由進水管5流入緩沖室3內的雨水與出水管6隔開,使其充分通過收集口 21。由于出切!,擋板8的設置并不會影響雨水防止內澇模式下越過擋板8由出水管6排出。
[0029]進一步優選地,可以將收集口21最低點設置于距殼體I底面高度為H3處,并且在擋板8上開設連通兩個腔室的棄流槽81,其中棄流槽81最高點距殼體I底面的高度為H4,并且H4<H3〈H2。眾所周知,管道中的雨水通常會攜帶大量泥沙等污物,而這些污物由于重力作用沉積于底層水流中。由于棄流槽81的高度整體低于收集口21的高度,當開啟雨水收模式時,聚集污物的底層雨水將通過棄流槽81排到與出水管6連通的腔室,進而由出水管6排出;而相對干凈的上層雨水則會通過收集口 21流入收集室4,進而通過收集管7流入調蓄池。如此篩選過后,能夠確保在雨水收集模式下收集到經棄流槽81棄流后的干凈雨水。
[0030]本實用新型的進水控制裝置能夠分布于城市排水系統的各個位置,以便將不同地方的雨水靈活地輸送至調蓄池進行儲存。一方面,一個調蓄池可以連接多個進水控制裝置,以收集不同地點的雨水;另一方面,進水控制裝置可以通過多個收集管分別連接至多個調蓄池,以靈活運用不同調蓄池的儲水能力。例如當某一調蓄池已集滿雨水,但與之相連的進水控制裝置所在之處仍有大量積水,則該進水控制裝置可將雨水通過收集管排入其他未集滿雨水的調蓄池。
[0031]本實用新型的進水控制裝置不僅本身結構簡單,還可適用于現有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調蓄池,在避免對現有調蓄池進行發規模改造的同時,一方面可以在未接到暴雨預警時收集干凈的雨水,另一方面還使其能夠在接到暴雨預警時僅收集城市排水系統處理能力之外的多余雨水,有效達到防止內澇發生的目的。
[0032]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橫跨于所述殼體內部設置的擋水堰,所述擋水堰與所述殼體的底部及兩個側部相連, 其將所述殼體內部的空間分隔為緩沖室和收集室,所述擋水堰上設置有連通緩沖室和收集 室的收集口,并且通過設置于所述收集口上的開關裝置來控制所述收集口的開啟和閉合; 以及設置于所述殼體上的進水管、出水管和至少一個收集管,其中所述進水管將所述緩沖 室與外部進水管路連通,所述出水管將所述緩沖室與外部出水管路連通,所述收集管將所 述收集室與調蓄池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擋水堰具有依據使用地降雨量和城市排水系統處理能力的統計結果而設定的高度 Hi〇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緩沖室內設置有高度為出的擋板,以將所述緩沖室分隔為分別與所述進水管和所 述出水管連通的兩個腔室,所述收集口設置于所述進水管與所述擋板之間的所述擋水堰 上,其中H2〈H1<3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收集口最低點與所述殼體底面的距離為H3,并且所述擋板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兩個 腔室的棄流槽,所述棄流槽最高點與所述殼體底面的距離為H4,其中H4<H3〈H2。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進水控制裝置分布于城市排水系統中,一個調蓄池可連接多個所述進水控制裝 置。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和防止內澇的調蓄池進水控制裝置,其特征 在于,一個所述進水控制系統可通過多個所述收集管分別連接至多個所述調蓄池。
【文檔編號】E03F1/00GK205688540SQ201620607869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公開號201620607869.7, CN 201620607869, CN 205688540 U, CN 205688540U, CN-U-205688540, CN201620607869, CN201620607869.7, CN205688540 U, CN205688540U
【發明人】周玉文, 余雪松, 高俊斌, 王志勇
【申請人】北京泰寧科創雨水利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