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49117閱讀:378來源:國知局
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指一種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地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出現了大量下穿既有管線和公路的結構工程。在運營繁忙的公路和正常施工地下管線下面,修建穿越的通道等地下工程時,多采用暗挖的施工方法。若修建的地下連通道靠近電力管線時,對于沉降要求較高,沉降不能超過2cm,沉降或者變形過大則可能會發生電纜線受損,因電壓很大而極容易對周圍金屬物體發生放電作用,產生電弧、火花甚至發生起火或電爆炸,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以及安全事故。

目前現有的連通道施工方法尚不能滿足電力管線對沉降的要求,無法確保在電力管線下方穿越施工地下連通道的施工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地下連通道的施工方法尚不能滿足電力管線對沉降的要求,無法確保在電力管線下方穿越施工地下連通道的施工安全的問題。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從電力管線下方穿過的地下連通道時支撐保護所述電力管線,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于所述電力管線的兩側施工管線圍護結構,所述管線圍護結構的底部位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上方;

于所述電力管線的兩側施工托換立柱樁,所述托換立柱樁的底部伸入所述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底板以下,位于同一側的所述托換立柱樁設于所述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兩側;

開挖所述托換立柱樁處的土方以露出所述托換立柱樁的樁頭,并于所述樁頭上施工承托結構;以及

于所述承托結構上施工支撐于所述電力管線底部的托換結構。

本發明利用托換結構對電力管線進行有力的承托,防止電力管線產生過大的撓度或沉降,確保在施工地下連通道時,減少對電力管線的影響,確保施工安全,杜絕安全事故。利用管線圍護結構對電力管線兩側的土體進行加固,減小地下連通道施工時對電力管線兩側土體的擾動,進而避免對電力管線帶來損壞。利用托換立柱樁對托換結構提供有利的支撐,能夠確保對電力管線的有效保護,托換立柱樁與托換結構所形成的托換系統,支撐穩固,對電力管線起到了有效的保護。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于所述承托結構上施工支撐于所述電力管線底部的托換結構,包括:

依據托換支撐構件的大小掏挖所述電力管線底部的土體以形成孔洞,將所述托換支撐構件插設于所述孔洞內以令所述托換支撐構件支撐于所述電力管線的底部,所述托換支撐構件采用隔一跳一的方法施工;

于同一側的承托結構上搭設托換結構梁,所述托換結構梁置于所述托換支撐構件之上;

將所述托換結構梁與所述托換支撐構件固定連接。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于每一個所述托換支撐構件和所述電力管線之間墊設支撐板;

于所述托換結構梁的底部間隔支撐托換立柱,將所述托換立柱的底部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頂板之上。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于所述樁頭上施工承托結構,包括:

于所述電力管線一側的所述托換立柱樁的樁頭之上施工支撐牛腿;

于所述支撐牛腿的頂部預埋連接板;

于所述電力管線另一側的所述托換立柱樁的樁頭之上施工支撐承臺;

于所述支撐承臺的頂部預埋連接板。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施工管線圍護結構,包括:

于所述電力管線的一側沿著所述電力管線的走向施工一段擋土鋼板樁,所述擋土鋼板樁的長度大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寬度;

于所述電力管線的另一側沿著所述電力管線的走向施工拉森鋼板樁,所述拉森鋼板樁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兩側。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用于施工從電力管線下方穿過的地下連通道時支撐保護所述電力管線,所述托換系統包括:

插設于所述電力管線兩側的管線圍護結構,所述管線圍護結構的底部位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上方;

插設于所述電力管線兩側的托換立柱樁,所述托換立柱樁的底部伸入所述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底部以下,位于同一側的托換立柱樁設于所述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兩側;

形成于所述托換立柱樁的樁頭之上的承托結構;以及

搭設于所述承托結構上、且支撐于所述電力管線底部的托換結構。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托換結構包括:

托換支撐構件,插設于所述電力管線底部的土體內并支撐于所述電力管線的底部,所述托換支撐構件采用隔一跳一的方法施工;

搭設于位于同一側的所述承托結構上托換結構梁,所述托換結構梁置于所述托換支撐構件之上,并與所述托換支撐構件固定連接。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托換結構還包括:

墊設于每一個所述托換支撐構件和所述電力管線之間的支撐板;

間隔支撐于所述托換結構梁底部的托換立柱,所述托換立柱的底部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頂板之上。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承托結構包括:

澆筑形成于所述電力管線一側的所述托換立柱樁的樁頭之上的支撐牛腿,所述支撐牛腿的頂部預埋有連接板;

澆筑形成于所述電力管線另一側的所述托換立柱樁的樁頭之上的支撐承臺,所述支撐承臺的頂部預埋有連接板。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管線圍護結構包括:

插設于所述電力管線一側并沿所述電力管線走向布設的擋土鋼板樁,所述擋土鋼板樁的長度大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寬度;

插設于所述電力管線另一側并沿所述電力管線走向布設的拉森鋼板樁,所述拉森鋼板樁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的兩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承托電力管線的俯視圖。

圖2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的承托結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的承托結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的托換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a-a剖視圖。

圖7為圖5中的b-b剖視圖。

圖8為圖5中的c-c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的托換支撐構件承托電力管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托換立柱與地下連通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托換立柱的頂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托換結構梁位于承托結構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中托換立柱及其施工方法,適用于施工穿過電力管線的地下連通道時,為電力關系提供穩定的支撐,防止電力管線產生過大的撓度或沉降,確保施工安全,也確保電力管線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進行說明。

下面對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進行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的托換系統,用于施工從電力管線20的下方穿過的地下連通道10時支撐保護電力管線20,該托換系統包括管線圍護結構31、托換立柱樁32、承托結構33以及托換結構34,管線圍護結構31插設在電力管線20的兩側,且管線圍護結構31沿著電力管線20的走向設置,管線圍護結構31的底部位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上方;托換立柱樁32插設于電力管線20的兩側,該托換立柱樁32的底部伸入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底板101以下,位于同一側的托換立柱樁32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兩側,避免托換立柱樁32對地下連通道10的施工產生影響。承托結構33形成于托換立柱樁32的樁頭之上,托換結構34搭設于承托結構33上且支撐于電力管線20的底部。

本發明的托換系統利用插入到地下連通道10底部以下的托換立柱樁32為電力管線20提供有力的支撐,再利用設置于托換立柱樁32之上的承托結構33和托換結構34承托電力管線20,對電力管線20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防止電力管線20的沉降或撓度,確保電力管線20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本發明的托換系統在電力管線20的底部形成穩定牢固的支撐體系,且該系統中的托換立柱樁32跨設在地下連通道10的兩側,不會影響地下連通道10的施工。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結合圖5和圖6所示,托換結構34包括托換支撐構件341和托換結構梁342,托換支撐構件341插設于電力管線20底部的土體內并支撐于電力管線20的底部,托換支撐構件341采用隔一跳一的方法施工,托換支撐構件341并排的插設于電力管線20底部的土體內,托換支撐構件341間隔設置,若將托換支撐構件341以奇數和偶數劃分成兩組,隔一跳一方法是指先依序施工其中一組的托換支撐構件341,再依序施工另一組的托換支撐構件341。托換結構梁342搭設于位于同一側的承托結構33上,在電力管線20同一側的承托結構33上放置托換結構梁342,該托換結構梁342的底部還置于托換支撐構件341上,并與托換支撐構件341固定連接。利用托換支撐構件341支撐電力管線20,且托換支撐構件341還與托換結構梁342固定連接,托換結構梁342置于承托結構33上,形成穩定牢固的受力結構,提供穩固的支撐。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為確保托換支撐構件341的受力均衡性和整體安全性,托換結構34還包括墊設于每一個托換支撐構件341和電力管線20之間的,利用支撐板343增大與電力管線20間的受力面積,確保托換結構34能夠真正起到托換電力管線20的目的,真正起到保護作用。如圖1所示,為防止托換結構梁342中間受力產生撓度后下凹,托換結構34還包括間隔支撐于托換結構梁32底部的托換立柱344,托換立柱344的底部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頂板101之上,結合圖10所示,在地下連通道10的頂板101施工完成時,于托換立柱344的位置錨入連接件3442,連接件3442底部設有垂直的錨筋,該錨筋錨入到頂板101內,托換立柱344的底部固定于連接件2442的頂部,在該托換立柱344的底部圍設有加勁板3441,該加勁板3441與連接件3442固定連接。結合圖11所示,托換立柱344的頂部設有承托板3443,該承托板3443承托于托換結構梁342的底部,在托換立柱344的頂部也圍設有加勁板3441,該加勁板3441與承托板3443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如圖9所示,在將托換支撐構件341插入到電力管線20底部之前,對電力管線20的底部的角部進行包裹,采用包角結構35包覆電力管線20的底部的兩個直角,該包角結構34較佳采用角鋼。通過設置包角結構35能夠有效避免托換支撐構件341在電力管線20角部的作用力過于集中而導致管道破裂,包角結構35起到了有效保護電力管線20結構完整的作用。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如圖5和圖6所示,托換支撐構件341與托換結構梁342的連接,在托換結構梁342的外側采用托換結構梁342底部于托換支撐構件341的兩側開設連接孔,利用U型箍345套設托換支撐構件341并穿過連接孔而后通過螺母緊固于托換結構梁342。結合圖8所示,在螺母和托換結構梁342之間墊設有墊片348。如圖7和圖8所示,在托換結構梁342的內側采用焊接方式與托換支撐構件341連接,利用連接筋347彎折成U型并套設在托換支撐構件341上,而后該U型連接筋347頂部垂直彎折置于托換結構梁342的頂部,并與托換結構梁342的頂部焊接固定,采用滿焊方式焊接固定。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為提高托換支撐構件341的結構強度,托換支撐構件341采用鋼管,且鋼管內部澆灌有C20的細石混凝土,且在鋼管兩端用鋼板封堵好。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如圖2至圖4所示,承托結構33包括澆筑形成于電力管線20一側的托換立柱樁32的樁頭之上的支撐牛腿331,在支撐牛腿331的頂部預埋有連接板3311,該連接板3311用于連接固定托換結構梁342。承托結構33還包括澆筑形成于電力管線20另一側的托換立柱樁32的樁頭之上的支撐承臺332,在支撐承臺332的頂部預埋有連接板3321,該連接板3321用于連接固定托換結構梁342。支撐牛腿331和支撐承托332為混凝土結構,支撐牛腿331的鋼筋3312與托換立柱樁32的鋼筋321固定連接,確保澆筑的支撐牛腿331與托換立柱樁32連成一體。支撐承臺332的鋼筋3322與托換立柱樁32的鋼筋321固定連接,確保澆筑的支撐承托332與托換立柱樁32連成一體。在施工支撐牛腿331和支撐承臺332時,先破除托換立柱樁32的樁頭,而后在綁扎支撐牛腿331和支撐承臺332鋼筋并澆筑形成。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為了方便托換支撐構件341的施工,在電力管線20的一側開挖土方至托換支撐構件341底部以下至少400mm,然后將場地平整后澆筑C20素混凝土墊層,墊層的厚度大于等于100mm,利用墊層作為施工作業平臺,進行托換支撐構件341的施工。

作為本發明的托換系統的一較佳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管線圍護結構31包括插設于電力管線20一側并沿電力管線20走向布設的擋土鋼板樁311,還包括插設于電力管線20另一側并沿電力管線20走向布設的拉森鋼板樁312,該拉森鋼板樁312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兩側。擋土鋼板樁311采用工字鋼縱橫搭接形成,利用擋土鋼板樁311減小地下連通道10的施工對電力管線20側的土體的擾動,避免對市政道路和埋地管線帶來損壞。拉森鋼板樁312用于防止在施工托換立柱樁32時,泥漿滲入到電力管線20內,托換立柱樁32采用高壓旋轉樁。

如圖12所述,為了進一步加強托換結構梁342的結構強度,在托換結構梁342上對應承托結構33的部分設置肋板3421,托換結構梁342采用工字鋼,肋板3421插設于工字鋼的兩側并與腹板和上下的兩個翼緣板固定連接。

下面對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施工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從電力管線20下方穿過的地下連通道10時支撐保護電力管線20,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于電力管線20的兩側施工管線圍護結構31,管線圍護結構31的底部位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上方,以避免妨礙地下連通道10的施工;

于電力管線20的兩側施工托換立柱樁32,托換立柱樁32的底部伸入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底板101以下,位于同一側的托換立柱樁32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兩側;

開挖托換立柱樁32處的土方以露出托換立柱樁3的樁頭,并于樁頭上施工承托結構33;以及

于承托結構33上施工支撐于電力管線20底部的托換結構34。

本發明的施工方法利用托換結構對電力管線進行有力的承托,防止電力管線產生過大的撓度或沉降,確保在施工地下連通道時,減少對電力管線的影響,確保施工安全,杜絕安全事故。利用管線圍護結構對電力管線兩側的土體進行加固,減小地下連通道施工時對電力管線兩側土體的擾動,進而避免對電力管線帶來損壞。利用托換立柱樁對托換結構提供有利的支撐,能夠確保對電力管線的有效保護,托換立柱樁與托換結構所形成的托換系統,支撐穩固,對電力管線起到了有效的保護。

施工管線圍護結構包括:

如圖1和圖2所示,于電力管線20的一側沿著電力管線20的走向施工一段擋土鋼板樁311,擋土鋼板樁311的長度大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寬度;于電力管線20的另一側沿著電力管線20的走向施工拉森鋼板樁312,拉森鋼板樁312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兩側。根據圍護設計要求與現場實際情況,先施工擋土鋼板樁311與拉森鋼板樁312,擋土鋼板樁311采用14號工字鋼縱橫搭接,有效樁長為4m(3.5m),設置型鋼擋土鋼板樁的主要目的是減小地下連通道10的基坑與結構施工對電力管線20一側土體的擾動,以及對市政道路、埋地管線帶來損壞。為防止每個地下連通道10兩側的托換立柱樁32(高壓旋噴樁)施工時,泥漿滲入電力管線及其他管道,在電力管線內側,設置一排III型拉森鋼板樁,鋼板樁埋深9m,寬400mm,高170mm,厚15.5mm,圍護設計在地下連通道10兩側各設置8幅,每個地下連通道各設置16幅。在型鋼鋼板樁施工完成后,再進行拉森鋼板樁的施工。

擋土鋼板樁311與拉森鋼板樁312完成后需要進行土方開挖、回填,考慮到電力管線20保護對止水帷幕與圍護結構施工機械隊場地的要求,避免對場地上層土方開挖、回填造成土質松散,對樁基、圍護工程產生影響,先進行地下連通道10的止水帷幕103施工與托換立柱樁32的施工,再進行地下連通道10的工程樁、鉆孔灌注樁基坑圍護的施工。

止水帷幕103和托換立柱樁32完成后,在電力管線20兩側卸土前,為防止電力管線20上部的直埋電纜遭到損壞,先將地下連通道部位的直埋電纜采用人工挖出暴露,電力公司查看確認無誤后,架設直埋電纜支承托架,支承托架采用12#槽鋼、8#槽鋼焊接而成的U型支撐框,支承托架安裝間距3米。

如圖2至圖4所示,于樁頭上施工承托結構,包括:

于電力管線20一側的托換立柱樁32的樁頭之上施工支撐牛腿331;于支撐牛腿331的頂部預埋連接板3311;于電力管線20另一側的托換立柱樁32的樁頭之上施工支撐承臺332;于支撐承臺332的頂部預埋連接板3321。將直埋電纜采用支承托架掛好后,先在電力管線兩側卸土開挖至支撐牛腿底標高與支撐承臺底標高部位,隨后破除托換立柱樁樁頭,在電力管線一側進行支撐牛腿、鋼板施工;在電力管線另一側進行托換立柱樁混凝土支撐承臺施工與預埋鋼板的安裝,支撐牛腿與支撐承臺施工完成后,立即進行牛腿、承臺混凝土的養護。支撐牛腿331和支撐承托332為混凝土結構,支撐牛腿331的鋼筋3312與托換立柱樁32的鋼筋321固定連接,確保澆筑的支撐牛腿331與托換立柱樁32連成一體。支撐承臺332的鋼筋3322與托換立柱樁32的鋼筋321固定連接,確保澆筑的支撐承托332與托換立柱樁32連成一體。在施工支撐牛腿331和支撐承臺332時,先破除托換立柱樁32的樁頭,而后在綁扎支撐牛腿331和支撐承臺332鋼筋并澆筑形成。

如圖1、圖2和圖5所示,于承托結構上施工支撐于電力管線底部的托換結構,包括:

依據托換支撐構件341的大小掏挖電力管線20底部的土體以形成孔洞,將托換支撐構件341插設于孔洞內以令托換支撐構件341支撐于電力管線20的底部,托換支撐構件341采用隔一跳一的方法施工;于同一側的承托結構33上搭設托換結構梁342,托換結構梁342置于托換支撐構件341之上;將托換結構梁342與托換支撐構件341固定連接。托換支撐構件341并排的插設于電力管線20底部的土體內,托換支撐構件341間隔設置,若將托換支撐構件341以奇數和偶數劃分成兩組,隔一跳一方法是指先依序施工其中一組的托換支撐構件341,再依序施工另一組的托換支撐構件341。托換結構梁342搭設于位于同一側的承托結構33上,在電力管線20同一側的承托結構33上放置托換結構梁342,該托換結構梁342的底部還置于托換支撐構件341上,并與托換支撐構件341固定連接。利用托換支撐構件341支撐電力管線20,且托換支撐構件341還與托換結構梁342固定連接,托換結構梁342置于承托結構33上,形成穩定牢固的受力結構,提供穩固的支撐。

在安裝托換支撐構件341時,先將托換支撐構件341安裝區域一側的土方開挖至托換支撐構件341底部以下至少400mm,該開挖區域置于管線圍護結構之內,場地平整后澆筑C20素混凝土墊層(表面壓光),厚度≥100mm,在場地混凝土澆筑強度達到70%以上時,并能滿足托換支撐構件341施工條件后,立即進行托換支撐構件341施工,利用墊層作用施工作業平臺。托換支撐構件341采用Φ108×10無縫鋼管,間距800、1000mm(托換立柱樁上方以及外側為1000mm,內側為800mm),另外考慮到電力管線受力的均衡性、整體安全性,可以在托換支撐構件341的與電力管線接觸部位設置支撐板,該支撐板采用300×10鋼板,增強電力管線的托換受力面積,確保托換支撐構件341能真正起到托換電力管線的目的,真正起到保護的作用。支撐板墊設在每一個托換支撐構件341和電力管線20之間,該支撐板為條狀鋼板。

在托換支撐構件341安裝前,先根據圍護設計圖紙,再根據電力管線的位置進行放線定位,按定位線,在電力管線兩側,進行人工開挖托換結構梁32的溝槽,溝槽的寬度、長度,應滿足托換結構梁32安裝、操作要求,并且也要滿足托換支撐構件341焊接固定要求;托換結構梁溝槽開挖后,必須先架設H400×400×13×21型鋼梁,在型鋼梁的中間部位將Φ108×10無縫鋼管立柱與鋼梁焊接固定,防止鋼梁受力產生擾度后下凹;由于電力管線西側緊鄰市政埋地燃氣管、自來水管、消防水管、雨水管道等,所以托換結構梁的位置相當小,因此在進行托換結構梁吊裝及安裝時,應先確定位置后進行安裝,并要求托換結構梁的兩端與支撐承臺或支撐牛腿的預埋連接板,必須焊接牢固。

托換支撐構件341安裝月牙形鐵鍬從地下連通道采取隔一跳一逐根掏挖安裝的方法,托換支撐構件341安裝前,要求托換支撐構件341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在鋼管內灌注細石混凝土灌實后采用封堵板進行焊接牢固,采取隨托換隨跟蹤進行焊接安裝的方法。

如圖9所示,電力管線20的底部兩個角部采用包角結構35進行包裹,包角結構35采用18#角鋼,以避免托換支撐構件341在電力管線20角部處的作用力過于集中而導致管道破裂。

托換結構梁安裝后,隨后立即將預先穿好的托換支撐構件進行焊接與螺栓連接(在托換結構梁的外側采用螺栓連接、內側采用焊接固定)。在托換支撐構件連接固定前,必須調整好位置、尺寸,并要求在托換支撐構件兩端用鋼板封堵好,且在管內提前澆灌C20細石混凝土,待管內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方可進行托換支撐構件安裝,

如圖5至圖8所示,托換支撐構件341與托換結構梁342的連接,在托換結構梁342的外側采用托換結構梁342底部于托換支撐構件341的兩側開設連接孔,利用U型箍345套設托換支撐構件341并穿過連接孔而后通過螺母緊固于托換結構梁342。結合圖8所示,在螺母和托換結構梁342之間墊設有墊片348。在托換結構梁342的內側采用焊接方式與托換支撐構件341連接,利用連接筋347彎折成U型并套設在托換支撐構件341上,而后該U型連接筋347頂部垂直彎折置于托換結構梁342的頂部,并與托換結構梁342的頂部焊接固定,采用滿焊方式焊接固定。

如圖1、圖2、圖10和圖11所示,在托換結構梁342施工完成后,在托換結構梁342底部施工托換立柱344,該托換立柱344間隔的支撐設于托換結構梁342的底部,托換立柱344的底部設于待施工的地下連通道10的頂板102之上。在每個托換結構梁342的下方均勻設置兩個托換立柱344。托換立柱344下部與地下連通道10的頂板102固定連接,上部與托換結構梁342焊接固定。在地下連通道10的頂板101施工完成時,于托換立柱344的位置錨入連接件3442,連接件3442底部設有垂直的錨筋,該錨筋錨入到頂板101內,托換立柱344的底部固定于連接件2442的頂部,在該托換立柱344的底部圍設有加勁板3441,該加勁板3441與連接件3442固定連接。結合圖11所示,托換立柱344的頂部設有承托板3443,該承托板3443承托于托換結構梁342的底部,在托換立柱344的頂部也圍設有加勁板3441,該加勁板3441與承托板3443固定連接。

如圖12所述,為了進一步加強托換結構梁342的結構強度,在托換結構梁342上對應承托結構33的部分設置肋板3421,托換結構梁342采用工字鋼,肋板3421插設于工字鋼的兩側并與腹板和上下的兩個翼緣板固定連接。

本發明地下連通道與電力管線間的托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為:

通過托換系統為地下連通道的施工提供有利的安全保障,能夠為電力管線提供穩定的承托作用,避免電力管線的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施工安全。

利用托換結構對電力管線進行有力的承托,防止電力管線產生過大的撓度或沉降,確保在施工地下連通道時,減少對電力管線的影響,確保施工安全,杜絕安全事故。

利用托換立柱樁對托換結構提供有利的支撐,能夠確保對電力管線的有效保護,托換立柱樁與托換結構所形成的托換系統,支撐穩固,對電力管線起到了有效的保護。

利用管線圍護結構對電力管線兩側的土體進行加固,減小地下連通道施工時對電力管線兩側土體的擾動,進而避免對電力管線帶來損壞。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永修县| 永昌县| 甘南县| 奇台县| 齐河县| 屏东县| 武威市| 仙游县| 彭山县| 乌什县| 海林市| 全州县| 白朗县| 延庆县| 阿巴嘎旗| 五莲县| 龙里县| 白沙| 灯塔市| 台州市| 焦作市| 隆回县| 岳池县| 合江县| 玉树县| 乳源| 怀远县| 卓资县| 扎赉特旗| 辛集市| 鲜城| 永吉县| 苏尼特左旗| 托克托县| 卓尼县| 淳化县| 松滋市| 开封市| 肥西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