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高速公路護坡,尤其是一種應用秸稈草毯對高速公路護坡方法,屬于生態復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的迅速發展,人們對高速公路的建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其中包括了路塹邊坡,無論是填方路基坡面還是挖方路段,塹坡都必須進行強制性防護。以前通常采用鋪砌防護和封閉防護措施,但由于施工復雜、造價昂貴而且影響公路兩側的環境和生態景觀已逐漸的被淘汰。目前,在國外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普遍采用生物防護。生物防護不僅能有效的防止坡面水土流失、鞏固路基、路塹,還能美化和改善公路環境、布景,減少塵埃、降低噪音,對環境、自然、生態和人類來說可能是最為理想的施工手段。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兩側一般坡度較大,挖方段的塹坡又比較高,很難在坡面上施工和進行正常的澆灌,而且坡面土壤相對較貧瘠,甚至沒有土壤,如采用傳統的人工播種或鋪植草坪便很不現實。
另一方面,秸稈禁燒,是現有農村各級政府每年頭疼的工作。秸稈焚燒對全球大氣環境和氣候系統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根據近幾年全國的糧食產量,我國糧食作物平均秸稈產量達到5億噸/年左右,糧食作物秸稈露天焚燒量平均為0.94億噸,每噸秸稈焚燒排放碳量0.3噸,排放的總碳量平均每年為3千多萬噸。這些秸稈焚燒嚴重污染了環境,浪費了秸稈資源。
本發明正是針對現有秸稈進行多用途開發,將秸稈用于高速公路護坡,具有突出的社會效益和巨大的經濟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正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秸稈草毯對高速公路護坡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應用秸稈草毯對高速公路護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高速公路塹坡松土和除雜物
為保證秸稈草毯鋪設的良好效果,將塹坡表面進行處理,塹坡表面應盡量保持平整,土壤內無工程垃圾和大的石塊、雜草,10cm厚度范圍的土層內無直徑大于4cm的石塊,同時將直徑在2cm以內的石塊含量控制在不超過10%,同時通過耕、犁、耙等措施使土壤保持上松下緊,塹坡表層有1~2cm厚的松土,這樣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第二步:頂部開溝槽
在高速公路塹坡上每隔20~50cm開溝,溝渠寬5~10cm,溝槽深度不低于10cm;
第三步:選種混播
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季節,選擇不同草種、樹種、花種進行混播,首先選擇好種子,塹坡一般用多種種子混播,進行消毒處理,再對種子進行催芽;在播種前三天內加上保濕劑、有機肥、營養土攪勻,進行混播;由于采用草種、樹種、花種進行混播,這樣提高植物成活率,采用保濕劑對種子進行浸潤催芽,再與有機肥、營養土混合,提高其成活率;
第四步:制成秸稈草毯
所述秸稈草毯從上到下包括:位于最頂層的面網、秸稈層、種子播撒層、墊紙以及位于最底層的底網,面網和底網形狀和結構相同,為可降解材質編織的網狀,主要是防止秸稈層散落,秸稈層由收集的各類秸稈粉碎加工成繩狀,再編織在一起成型,種子播撒層由步驟二制成的混合均勻的種子、保濕劑、有機肥、營養土組成,墊紙防止種子播撒層散落;
第五步:鋪設秸稈草毯
秸稈草毯鋪設時需要保證秸稈草毯與堤壩保持充分接觸,可經過輕微鎮壓處理,然后用U型釘等固定緊實,每隔20~50cm進行固定;秸稈草毯鋪設要保持方向一致,交接邊緣重疊不要超過5cm,秸稈草毯鋪設完畢后至成草坪期間不允許隨意揭開,以確保草的正常發芽和生長;頂部的秸稈草毯在溝槽內回填土,利用回填土對秸稈草毯邊沿進行壓實,防止秸稈草毯脫落;
第六步:秸稈草毯澆水
秸稈草毯鋪設完畢后應及時澆水,保證種子萌芽和苗期所需水分,第一次澆水應完全澆濕土壤10cm為宜,澆水時應注意避免水量過大,防止沖刷草種,一般每天澆水1至2次即可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在雨量充沛的地區可以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甚至可以不用澆水,一般情況下4到6天左右即可發芽,30至40天左右即可形成景觀效果,為防止夏季高溫、高濕環境對幼苗造成的傷害,澆水一般在早晨進行,避免在中午或炎熱的下午澆水;
第七步:秸稈草毯綠化草坪的修剪
為保證高速公路坡面的平整和美觀,在需要修剪的地方可沿水平往返進行修剪,修剪高度一般控制在10至15cm,一年中根據需要修剪1至4次,一般在30度以下的斜坡可以使用剪草機,修剪完畢后注意及時清除雜草;
第八步:追肥
一般情況下不進行追肥,但在某些地段為了達到更好的觀景效果可以進行追肥,一般以氮磷鉀復合肥料;施肥時間一般在夏末和秋季進行,但秋季不適合施用氮肥,一般每平方米施肥量在10~15克即可,同時應注意施肥后及時澆水防止燒苗。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發明所述應用秸稈草毯對高速公路護坡方法,利用秸稈草毯對高速公路進行修復,秸稈草毯內有草種、樹種、花種等,并進行混播,這些種子生根、發芽,大大改善了高速公路的綠化和生態。本發明所述高速公路護坡方法,通過實際驗證,實施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內容。
本發明所述應用秸稈草毯對高速公路護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高速公路塹坡松土和除雜物
為保證秸稈草毯鋪設的良好效果,將塹坡表面進行處理,塹坡表面應盡量保持平整,土壤內無工程垃圾和大的石塊、雜草,10cm厚度范圍的土層內無直徑大于4cm的石塊,同時將直徑在2cm以內的石塊含量控制在不超過10%,同時通過耕、犁、耙等措施使土壤保持上松下緊,塹坡表層有1~2cm厚的松土,這樣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第二步:頂部開溝槽
在高速公路塹坡上每隔20~50cm開溝,溝渠寬5~10cm,溝槽深度不低于10cm;頂部開溝槽的目的有二,一是灌溉,從頂部直接澆水,讓水份充分滋潤整個塹坡土壤,利于后續植物生長;二是在溝槽內回填土,對秸稈草毯邊沿進行壓實,防止秸稈草毯脫落;
第三步:選種混播
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季節,選擇不同草種、樹種、花種進行混播,首先選擇好種子,塹坡一般用多種種子混播,進行消毒處理,再對種子進行催芽;在播種前三天內加上保濕劑、有機肥、營養土攪勻,進行混播;由于采用草種、樹種、花種進行混播,這樣提高植物成活率,采用保濕劑對種子進行浸潤催芽,再與有機肥、營養土混合,提高其成活率;
第四步:制成秸稈草毯
所述秸稈草毯從上到下包括:位于最頂層的面網、秸稈層、種子播撒層、墊紙以及位于最底層的底網,面網和底網形狀和結構相同,為可降解材質編織的網狀,主要是防止秸稈層散落,秸稈層由收集的各類秸稈粉碎加工成繩狀,再編織在一起成型,種子播撒層由步驟二制成的混合均勻的種子、保濕劑、有機肥、營養土組成,墊紙防止種子播撒層散落;
第五步:鋪設秸稈草毯
秸稈草毯鋪設時需要保證秸稈草毯與堤壩保持充分接觸,可經過輕微鎮壓處理,然后用U型釘等固定緊實,每隔20~50cm進行固定;秸稈草毯鋪設要保持方向一致,交接邊緣重疊不要超過5cm,秸稈草毯鋪設完畢后至成草坪期間不允許隨意揭開,以確保草的正常發芽和生長;頂部的秸稈草毯在溝槽內回填土,利用回填土對秸稈草毯邊沿進行壓實,防止秸稈草毯脫落;
第六步:秸稈草毯澆水
秸稈草毯鋪設完畢后應及時澆水,保證種子萌芽和苗期所需水分,第一次澆水應完全澆濕土壤10cm為宜,澆水時應注意避免水量過大,防止沖刷草種,一般每天澆水1至2次即可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在雨量充沛的地區可以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甚至可以不用澆水,一般情況下4到6天左右即可發芽,30至40天左右即可形成景觀效果,為防止夏季高溫、高濕環境對幼苗造成的傷害,澆水一般在早晨進行,避免在中午或炎熱的下午澆水;
第七步:秸稈草毯綠化草坪的修剪
為保證塹坡坡面的平整和美觀,在需要修剪的地方可沿水平往返進行修剪,修剪高度一般控制在10至15cm,一年中根據需要修剪1至4次,一般在30度以下的斜坡可以使用剪草機,修剪完畢后注意及時清除雜草;
第八步:追肥
一般情況下不進行追肥,但在某些地段為了達到更好的觀景效果可以進行追肥,一般以氮磷鉀復合肥料;施肥時間一般在夏末和秋季進行,但秋季不適合施用氮肥,一般每平方米施肥量在10~15克即可,同時應注意施肥后及時澆水防止燒苗。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所作的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具體實施僅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