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管廊設計位置,將預制側墻與臨時擋墻拼裝成矩形圍護結構,在該矩形圍護結構內進行基坑開挖;
(2)、隨著基坑土體開挖,預制側墻在自重或施加壓力下下沉,在預制側墻頂端設有支護擋板,在預制側墻之間、支護擋板之間分別架設臨時支撐;
(3)、預制側墻下沉到位后,現場澆筑底板;
(4)、在底板強度滿足后,拆除位于預制側墻之間的臨時支撐,并現場澆筑頂板;
(5)、在頂板強度滿足后,拆除位于支護擋板之間的臨時支撐及支護擋板,并進行頂部回填完成第一節段管廊;
(6)、在重復上述步驟(1)~(5)以施作下一節段管廊,在相鄰節段管廊之間澆注濕接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側墻底端形成刃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側墻底部內壁具有凹槽,現場澆筑底板時,底板兩側邊緣嵌入至預制側墻的凹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側墻頂部內壁具有槽口,現場澆筑頂板時,頂板兩側邊緣搭接在預制側墻的槽口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現場澆筑底板時,底板與預制側墻之間設有止水帶;現場澆筑頂板時,頂板與預制側墻之間設有止水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管廊設計需要,在步驟(3)與步驟(4)之間,在預制側墻之間現場澆筑中墻。
7.一種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節首尾相接的管廊單元,相鄰所述管廊單元之間澆注濕接縫進行連接,所述管廊單元包括兩預制側墻、底板及頂板,所述預制側墻底端形成刃腳,所述預制側墻底部內壁具有供底板兩側邊緣嵌入的凹槽,所述預制側墻頂部內壁具有供頂板兩側邊緣搭接的槽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與預制側墻相接處設有止水帶,所述頂板與預制側墻相接處設有止水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帶為遇水膨脹橡膠止水帶或中埋式鍍鋅鋼板止水帶。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濕接縫與管廊單元中的預制側墻相接處設有中埋式鍍鋅鋼板止水帶,在所述濕接縫外壁上設有兩端分別搭接在預制側墻上的防水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