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試驗水池,其中所述試驗水池通過隔墻(14)分成灌砂試驗區(12)和模型制作區(15),所述試驗水池的周邊為邊坡(11),即實驗水池的開口面積大于實驗水池的底面面積,且所述試驗水池的底面還鋪設有素砼墊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墻(14)位于試驗水池的中部位置,試驗水池的深度根據模型浮運的吃水深度及灌砂厚度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砂試驗區(12)的底面上設置有多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支墩(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制作區(15)包括:底板(22)和底板周邊的側墻(21),所述底板(22)、側墻(21)內均設置有配筋(23);且所述底板(22)上還設置有多個灌砂孔(3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制作區(15)的側墻(21)所構成的邊角位置設置有拉環(24),且所述模型制作區(15)的四角外側設置有擋墻(25)和測量水位的量尺(26)。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13)在試驗水池底面以上的高度即為實際沉管隧道基礎灌砂中管段與基槽底部墊層的距離。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2)上設有4個灌砂孔(31),4個灌砂孔(31)呈兩排分布,每個灌砂孔(31)間距與實際環境中灌砂孔的間距相同,其中第一排中的兩個灌砂孔(31)之間的距離表示實際沉管隧道基礎灌砂中管段端部的距離、第二列的兩個灌砂孔(31)的距離表示實際沉管隧道基礎灌砂中縱邊的長度,第二排第一個灌砂孔(31)的位置對應實際沉管隧道基礎灌砂中處于中部位置的灌砂孔。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模型制作區(15)的底板(22)上沿每個灌砂孔(31)徑向45°呈放射狀設有砂盤擴散監測線,監測線的底板底部埋設多個觀察窗(32)。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還 包括監測系統,所述監測系統用于監測水壓,包括第一壓力盒(33)、第二壓力盒(51)、相配套的數據采集設備,所述第一壓力盒(33)安裝在砂盤擴散監測線對應的底板(22)下,且多個第一壓力盒(33)之間等間距分布;所述第二壓力盒(51)固定在模型制作區(15)底板(22)下端面的鋼板(52)上,第二壓力盒(51)的線纜(55)從底板(22)頂面穿出,所述線纜(55)外包覆有相應的套管(54)。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沉管隧道基礎灌砂等比例模型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觀察窗(32)為長條形的有機玻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