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擋土墻結構,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底板衡重式擋土墻結構。
背景技術:
衡重式擋土墻作為一種支擋結構在工程中被廣泛應用,其利用衡重臺上填土重量使墻身整體重心后移,使基底應力趨于均衡,利用上部填料和墻身自重共同作用維持其穩定。在材料用量上比重力式或半重力式少,下墻墻背仰斜,基礎開挖和回填方量大大減少。結構設計計算時,當地基條件較差或遇高烈度地震時,將產生墻踵地基承載力不足或抗滑穩定、岸壁整體穩定性不滿足規范要求。為滿足地基承載力和穩定性的要求,需采取增設拋石基床或加大墻身斷面的措施,其施工難度和費用將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既可以滿足結構的抗傾、抗滑要求,又可降低墻踵應力的底板衡重式擋土墻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底板衡重式擋土墻結構,包括墻身,所述墻身內設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進水口高度大于出水口高度,排水管的進水口設置有倒濾裝置,所述墻身下部設置有底板,底板后部設置有上、下兩層鋼筋,所述墻身與底板之間設置有石隼,所述墻身后方設置有回填料。
按上述方案,所述墻身為衡重式擋土墻。
按上述方案,所述墻身為現澆混凝土結構,現澆混凝土中含有毛石。
按上述方案,所述底板寬度大于墻身寬度。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管為PVC管。
按上述方案,所述底板為現澆混凝土結構。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底板衡重式擋土墻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墻身下部設有底板,底板的寬度大于擋土墻的底寬,利用底板上回填料的重量,提高了結構的抗滑能力,且墻身與底板之間設有石隼,增加了墻身與底板之間的抗滑能力,確保結構的抗滑安全;
2、由于現澆底板的存在,底板的寬度大于擋土墻的底寬,增加岸壁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3、由于現澆底板的存在,增加了擋土墻底應力擴散區域,減小了擋土墻后踵傳遞到地基土層的應力;
4、由于底板內后端設有鋼筋,增加了底板的抗折彎性能,在擋土墻后踵應力增大時,底板不會因為局部受彎而破壞。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底板衡重式擋土墻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底板衡重式擋土墻結構包括墻身1。
墻身1為衡重式擋土墻,本實用新型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現澆混凝土中含有毛石,毛石含量不大于墻身1的體積的20%。墻身1內部設置有排水管2,排水管2的進水口高度大于排水管2的出水口高度,進水口處設置有倒濾裝置3。排水管2為PVC管。墻身1底部設置有底板4,底板4為現澆混凝土結構。底板4的后部設置有兩層鋼筋,分為上層鋼筋6與下層鋼筋7。
墻身1與底板4之間埋設有石隼5,石隼5避開上層鋼筋6埋設。石隼5為硬質塊石,硬質塊石的飽和抗壓強度不小于50Mpa。墻身1后方采用回填料8回填。底板4的寬度大于墻身1的寬度,利用底板4上回填料8的重量,提高擋土墻的抗滑能力,增加岸壁結構的整體穩定性。石隼5的設計,增加了墻身1與底板4之間的抗滑能力,確保整個結構的抗滑安全。底板4增加了擋土墻底應力擴散區域,減小了擋土墻后踵傳遞到地基土層的應力。底板4內后端設的鋼筋,增加了底板4的抗折彎性能,在擋土墻后踵應力增大時,底板4不會因為局部受彎而破壞。
由于墻身1與底板4都為現澆混凝土結構,且墻身1設在底板4上,增加了結構本身的抗滑性能和整體穩定性,減小了擋土墻傳遞給下部土體的應力,結構安全性高,便于施工且工程造價低。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