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該裝置包括鋼管溜槽、支座,鋼管溜槽在大口徑薄壁鋼管一端為斗形漏斗,中端封閉,斗型漏斗由支座支承。該裝置能和泵車配合,在風電場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能節約混凝土澆筑時間,避免砼浪費,節省成本,保障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風力發電土建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陸上風電場的風機基礎澆筑因基礎半徑大,澆筑方量大,只采用栗車澆筑往往導致澆筑時間長。同時因陸上風電場都在風機基礎基坑周圍配備了吊裝平臺,這為鋼管溜槽進行混凝土澆筑提供了場地條件。溜槽利用工作面與風機基礎之間的高差使混凝土由高處下滑到基礎內,傳統的溜槽有時因砼運輸車放量控制不當,容易在溜槽中部溢出,造成浪費,且傳統溜槽由鋼管架固定,不易移動,人工費高,架設溜槽時間長。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節約了澆筑時間,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費,提高了工作效益。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包括鋼管溜槽、支座,鋼管溜槽在大口徑薄壁鋼管一端為斗形漏斗,中端封閉,斗型漏斗由支座支承。
[0005]斗形漏斗配合栗車澆筑,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加快混凝土澆筑速度,大大減少施工成本,有效的避免了砼澆筑過程中的浪費。同一風機基礎可根據砼運輸速度設置2-3個鋼管溜槽,極大的縮短了澆筑時間。
[0006]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
[0007]1、鋼管溜槽較傳統溜槽避免了砼浪費,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0008]2、依據風機平臺的特殊性,配備栗車澆筑,節約了澆筑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9]3、鋼管溜槽可根據澆筑需要進行鋼管溜槽下口的角度移動,增大澆筑范圍,也可鋼管溜槽整體位置挪移,傾斜度調整,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入倉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入倉裝置支座結構示意。
[0012]圖3為圖2的側視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入倉裝置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4]圖中,I為漏斗,2為支座,3為鋼管溜槽,4為風機基礎,5為吊裝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包括鋼管溜槽3、支座2,鋼管溜槽在大口徑薄壁鋼管一端為斗形漏斗I,中端封閉,斗型漏斗由支座支承。
[0016]所述的斗型漏斗的長為500mm,寬為400mm。
[0017]所述的鋼管溜槽的長度為11000mm(鋼管溜槽的長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0018]所述的鋼管溜槽的直徑為250mm。
[0019]利用鋼管溜槽下料的方法如下:
[0020]架設鋼管溜槽,調整砼運輸車下料口對準鋼管溜槽漏斗斗口。澆筑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整體挪移位置或溜槽下口擺動角度,調節傾斜度。
[0021]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鋼管溜槽、支座,鋼管溜槽在大口徑薄壁鋼管一端為斗形漏斗,中端封閉,斗型漏斗由支座支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斗型漏斗的長為500mm,寬為400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管溜槽的長度為11000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塔桶基礎施工混凝土入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管溜槽的直徑為250_。
【文檔編號】E02D15/02GK205712115SQ20162058531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6日
【發明人】陳方勇, 王強, 夏志杰, 鄧淇才, 郭勝東
【申請人】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