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雨水徑流面的干旱山地雨水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干旱瘠薄山地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造林成活率低、植被恢復慢。建國以來,國家和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荒山治理和綠化,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大部分地區保存率不高,效果不理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干旱缺水是重要的限制因素,而合理利用雨水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手段。由于林業用地的復雜性,干旱半干旱地區引水灌溉幾乎是不可能的,天然降水便成為當地林業生產用水的唯一來源。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很不均勻,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主要發生在夏季。大部分地區每年汛期連續4個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不但容易形成春旱夏澇,而且水資源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是洪水徑流量,以無效水的形式損失。因此,通過集雨為造林服務,是在目前水資源匱乏條件下實現荒山綠化的有效途徑。
人們對集雨設施農業灌溉研究很多,比如通過集雨溝、塑料薄膜、集雨桶、覆膜壓草等方式可有效集雨,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生活用水、大棚溫室、城市綠化、甚至用于發電等。CN201220115592.8公布了一種適宜干旱山地應用的集雨造林系統,該系統由雨水徑流面、沉淀池、集雨池等主要部分組成,可有效收集雨水為造林服務,但是干旱山地地形復雜,有的地方很難修整出能夠形成雨水徑流的徑流面,另外,一些砂性土地區即使能夠整理出雨水徑流面,由于土壤滲水性強,強度比較小的降雨也難以在徑流面上形成有效的雨水徑流,雨水難以通過徑流面流入集雨池。因此,針對一些難以形成雨水有效徑流的地區涉及一種雨水收集裝置,是實現這些地區造林綠化的有效途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無雨水徑流面的干旱山地雨水收集裝置,針對修葺徑流面困難和滲漏性強的土壤條件,旨在在這些地區有效收集雨水用于造林,提高這些地區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護生態環境。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雨水徑流面的干旱山地雨水收集裝置,由固定立桿、固定支架、漏斗形集雨器、集雨桶組成,所述集雨桶埋于地面以下,漏斗形集雨器上部邊緣設置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連有帶膨脹釘的管道支架,膨脹釘穿透所述固定立桿,并用螺絲固定,所述帶膨脹釘的管道支架用于卡住固定支架,用鋁塑活接連接所述固定支架的兩個接頭,所述漏斗形集雨器下部開口,所述漏斗形集雨器下部開口將PVC管包住,并用塑料變徑彎頭套入所述PVC管,連接好的塑料變徑彎頭通過所述集雨桶上方的進水口放入到集雨桶中,所述進水口與地面相平,所述集雨桶底部設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連接出水軟管,所述出水口設置閥門,所述漏斗形集雨器的漏斗斜面同地面之間的角度為10~25°。
優選:固定立桿為中空的銅管,頂端打孔,以固定帶膨脹釘的管道支架。
優選:所述固定支架為鋁塑管,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性,以保證便于操作的同時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優選:所述漏斗形集雨器由不漏水的彩條布,修剪成漏斗形(下部開口),以減少集雨布和外界的接觸面積,減小大風將集雨系統刮倒的幾率。
優選:所述集雨桶采用臥式集雨桶。
優選:所述集雨桶的體積為1000~2000L。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雨水收集裝置,適用于無雨水徑流面的干旱山地,成本低、安裝操作簡單,管理維護方便;可隨時安裝應用,受地形影響限制小;本實用新型中漏斗形的集雨器,阻力小,受山地風的影響較小,漏斗同地面之間的角度以10~25°,這樣既方便安裝,不影響集雨效果,又可盡可能的減少漏斗同外界的接觸面積,避免山風將集雨裝置刮破刮走;適宜雨水徑流比較小的地區使用,靈活方便,雨水不經過徑流面,雜質少,可利用自流灌溉使用雨水灌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固定支架;2、固定立桿;3、漏斗形集雨器;4、鋁塑活接;5、PVC管;6、集雨桶;7、塑料變徑彎頭;8、出水口;9、閥門;10、進水口;11、帶膨脹釘的管道支架;12、出水軟管;13、地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一種無雨水徑流面的干旱山地雨水收集裝置,由固定立桿2、固定支架1、漏斗形集雨器3、集雨桶6組成,所述集雨桶6埋于地面13以下,漏斗形集雨器3上部邊緣設置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上連有帶膨脹釘的管道支架11,膨脹釘穿透所述固定立桿2,并用螺絲固定,所述帶膨脹釘的管道支架11用于卡住固定支架1,用鋁塑活接4連接所述固定支架1的兩個接頭,以形成一個圓形,所述漏斗形集雨器3下部開口,所述漏斗形集雨器3下部開口將PVC管5包住,并用塑料變徑彎頭7套入所述PVC管5,連接好的塑料變徑彎頭7通過所述集雨桶6上方的進水口10放入到集雨桶6中,所述進水口10與地面相平,所述集雨桶6底部設置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連接出水軟管12,所述出水口8設置閥門9,漏斗形集雨器的漏斗斜面同地面之間的角度為10~25°,固定立桿為中空的銅管,頂端打孔,所述固定支架為鋁塑管,所述漏斗形集雨器由不漏水的彩條布,修剪成漏斗形(下部開口),所述集雨桶采用臥式集雨桶,所述集雨桶的體積為1000~2000L。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