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砌塊,特別涉及一種互壓鎖緊的水工磚。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在修建水利的護坡或者護岸時,為了保證護坡或者護岸表面平整,常常在護坡或者護岸上鋪設水工磚。現有的水工磚,往往采用簡單的卡塊、卡口進行卡合,磚體與磚體之間并不能夠互壓鎖緊,很容易造成磚體移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互壓鎖緊的水工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互壓鎖緊的水工磚,包括磚體,在磚體的后端設置有燕尾槽,在磚體的前端設置有燕尾形狀的卡塊,卡塊的形狀與燕尾槽的形狀相匹配,燕尾槽的左、右側面以及卡塊的左、右側面均為傾斜狀的壓緊斜面。
在磚體的左、右側設置有透水槽。設置透水槽用于方便雨水向下滲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兩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工磚在拼接時,卡塊和燕尾槽相互卡合,由于卡塊和燕尾槽均呈燕尾形狀,卡合后避免兩塊磚體之間發生移位,另外,卡塊和燕尾槽的左、右側面均為傾斜狀的壓緊斜面,磚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卡塊通過壓緊斜面自行向下壓緊燕尾槽,起到磚體自行將與之相接的磚體向下壓緊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自行壓緊互鎖效果好,有效避免拼接后磚體移位現象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圖2沿A-A處的剖視圖;
圖4為圖2沿B-B處的剖視圖;
圖5為兩塊水工磚相互拼接過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磚體;2、燕尾槽;3、卡塊;4、透水槽;5、壓緊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介紹: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互壓鎖緊的水工磚,包括磚體1,在磚體1的后端設置有燕尾槽2,在磚體1的前端設置有燕尾形狀的卡塊3,卡塊3的形狀與燕尾槽2的形狀相匹配,燕尾槽2的左、右側面以及卡塊3的左、右側面均為傾斜狀的壓緊斜面5。
如圖3所示,燕尾槽2的左、右側面傾斜狀的壓緊斜面5,即燕尾槽2的左、右側面并不垂直于磚體的上、下表面。從燕尾槽2的的豎直截面上看去,燕尾槽的左、右側面形狀相對稱,呈倒“八”字的形狀,燕尾槽2左、右側面在磚體1上表面處的開口距離La大于在下表面處的開口距離Lb。而卡塊3的左、右側面的形狀與燕尾槽2左、右側面形狀一致,均為傾斜狀的壓緊斜面5。
在本實施例中,在磚體1的左、右側設置有透水槽4。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