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利工程防護墻。
背景技術:
我國水土流失的危害已達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它是造成土地資源平衡失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道的護坡工程影響到河道暢通。植物的生長需要相對松軟的空間,在松軟的空間中才會有足夠的水和空氣保證植物存活。天然土質河岸帶由于受坡內的滲流作用和坡前水流的沖刷作用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容易崩塌。因此,尋求一種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利裝置顯得尤為重要。
現有的技術中多采用擋土墻,然而擋土墻通常采用石塊壘砌而成,其結構強度差,建造周期長,耐沖擊性差,容易發生塌方同時現有的擋土墻外觀丑陋, 不符合現代居住環境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水利工程防護墻,該裝置結構強度高,耐沖擊性好,有效地排出墻體內的水分,外形美觀且建造方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利工程防護墻,包括基座和墻體,所述墻體為梯形混凝土結構,墻體澆筑于基座上,墻體迎水面的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傾斜角,墻體的頂部開設有花池,花池的內側底部設有過濾網,在花池的底端設有與墻體相連通的排水通道,墻體迎水面的上部設有進水管,進水管與排水通道相通,進水管與排水通道的夾角為90°;所述墻體背水面的下部設有出水管,出水管與排水通道相通,出水管與排水通道之間的夾角為25°~60°;所述墻體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有沙袋,墻體的背水面設有綠化帶。
所述墻體中嵌設有鋼筋骨架。
所述花池的上端左、右兩側均設有擋水板。
所述墻體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支撐架,支撐架上固定有沙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 本實用新型由于墻體迎水面的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傾斜角,花池的底端設有與墻體相連通的排水通道,墻體迎水面的上部設有進水管,進水管與排水通道相通,進水管與排水通道的夾角為90°;所述墻體背水面的下部設有出水管,出水管與排水通道相通,出水管與排水通道之間的夾角為25°~60°,所述墻體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有沙袋,墻體的背水面設有綠化帶,該結構有利用擋水排水;由于墻體的頂部開設有花池,花池的內側底部設有過濾網,過濾網的設置避免了對排水通道的堵塞。
2. 本實用新型用于水利工程中, 水利生態墻的穩定性好, 適應性較廣, 不僅抗風浪能力較高,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內外水體能自由交換,利于水生物的繁衍,具有生態環保功能,整個水利生態墻安全性大,景觀效果佳。
3.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投資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所示,一種水利工程防護墻,包括基座1和墻體2,所述墻體2為梯形混凝土結構,墻體2澆筑于基座1上,墻體2中嵌設有鋼筋骨架8,墻體2的迎水面的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傾斜角,墻體2的頂部開設有花池3,花池3的上端左、右兩側均設有擋水板9,花池3的內側底部設有過濾網4,在花池3的底端設有與墻體相連通的排水通道5,墻體2的迎水面的上部設有進水管6,進水管6與排水通道5相通,進水管6與排水通道5的夾角為90°;所述墻體2背水面的下部設有出水管7,出水管7與排水通道5相通,出水管7與排水通道5之間的夾角為25°~60°;所述墻體2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支撐架10,支撐架10上固定有沙袋11,墻體2的背水面設有綠化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