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擋土墻,特別涉及一種景觀擋土墻。
背景技術:
擋土墻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體、防止填土或土體變形失穩的構造物。
公開號為CN204435413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生態擋土墻,至少包括固定于土堆坡面上的墻體、固定于墻體中的排水管和位于墻體與土堆之間的反濾層,所述墻體呈梯田狀,頂端高于土堆上表面,墻體各階梯上均開設有種植槽,種植槽中填充有生態基質,生態基質中種植有植物;排水管在墻體的各階梯上均布,排水管沿墻體厚度方向穿過墻體,其前端與種植槽連通并且靠近種植槽的槽底,后端高于前端并且位于反濾層中,反濾層的下方設有粘土層;該生態擋土墻整體結構簡單、穩固并且施工成本低。但是在土堆中的水分通過反過濾層進入排水管排放到種植槽內,當水分過多時只能夠通過設置在種植槽前側的槽壁上的排水通孔進行排放,由于墻體呈梯田狀,因此排水通孔將水排放到另一個種植槽內,惡性循環,導致種植槽內的水分過多進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景觀擋土墻,具有將種植槽內的多余水分排出以利于植物生長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景觀擋土墻,包括固定于土堆上的墻體、固定于墻體中的第一排水管和位于墻體與土堆之間的反濾層,所述墻體呈梯田狀,所述墻體內設有蓄水池,所述墻體各個階梯上均開設有種植槽,所述種植槽槽底連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遠離種植槽的一端與蓄水池連通,所述種植槽槽壁上連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遠離種植槽的一側與第一出水管連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種植槽內蓄積雨水時,種植槽槽底的第一出水管將種植槽內的雨水排出,避免植物的根系長期浸在水中,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將第一出水管與蓄水池連通,使得第一出水管排出的水進入蓄水池,蓄水池將排出的水蓄積起來,避免水的浪費,第二出水管的設置將剛剛進入種植槽內的水從種植槽內排出,減少進入土壤內的雨水,將從第二出水管排出的水通過第一出水管排放到蓄水池內,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同時避免種植槽內的雨水流到相鄰階梯上的種植槽內,加快種植槽內的水的排出,利于植物的生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墻體內設有與蓄水池連通的若干抽水管,所述抽水管遠離蓄水池的一端延伸出墻體的各個階梯并朝向種植槽,所述抽水管上設有抽水泵。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抽水管將蓄水池內的水通過水泵抽出,抽水管將水輸送到種植槽的上端,在種植槽內的植物缺水時,抽水管將蓄水池內的水抽到種植槽內,用于灌溉植物。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蓄水池的池壁上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設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設有開關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蓄水池內的水過多時,蓄水池內的水通過排水口將水排出,保證第一出水管內的水能夠持續進入蓄水池內,進而保證種植槽內的水的排出,第二排水管用于排出蓄水池內的水,在第二排水管上設置開關閥,便于根據需要將第二排水管打開,操作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蓄水池內設有封閉蓄水池的帶通孔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背離蓄水池的池底的一側設有第一無紡布層,所述第一無紡布層背離支撐板的一側設有過濾層,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池內的支撐板的上端,所述抽水管的進水口位于蓄水池內支撐板的下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板支撐過濾層,使得進入蓄水池內的水通過過濾層過濾,支撐板上通孔的設置用于將支撐板上的水過濾到支撐板下端,第一無紡布層的設置避免水將過濾層內的過濾物質通過支撐板上的通孔流到支撐板下端,同時也起到過濾水的作用,此時將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支撐板上端,便于蓄水池內的水的通入,抽水管的進水口位于蓄水池內支撐板的下端,使得抽水管內的水中不含有較大的雜質,避免抽水管的堵塞,利于抽水管內水的輸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進水口設有過濾網。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過濾網的設置避免從種植槽內流出的水中的雜質將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堵塞,進而不利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內的水的排出,此外過濾網也對進入蓄水池內的水進行初步過濾。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種植槽遠離墻體一側的槽壁上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種植槽內壁上設有封閉透水孔的第二無紡布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透水孔的設置增大了種植槽內水的排出,第二無紡布層的設置減小了種植槽內物質隨著水流而排出種植槽,保證種植槽內植物的正常生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種植槽遠離墻體一側的槽壁上設有向種植槽槽口方向延伸的擋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板的設置便于阻擋一部分雨水,使其不進入種植槽內,減小了進入種植槽內的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擋板從種植槽的槽壁開始向上傾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擋板從種植槽的槽壁開始向上傾斜,便于擋板上的水從擋板上流下,避免擋板上的水流動種植槽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種植槽內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設置便于將種植槽內多余的水排放到蓄水池,抽水管將蓄水池內的水抽到各個種植槽上,便于將蓄水池內的水傳輸到種植槽內用于灌溉,將種植槽內過多的水排出的同時,也將水資源收集起來,用于再次灌溉,節約水資源。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用于體現第一排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用于體現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墻體;11、第一排水管;12、反濾層;13、蓄水池;131、排水口;132、第二排水管;133、開關閥;134、支撐板;135、通孔;136、第一無紡布層;137、過濾層;14、種植槽;141、第一出水管;142、第二出水管;1421、過濾網;143、透水孔;144、第二無紡布層;145、擋板;146、集水槽;15、抽水管;151、抽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景觀擋土墻,參照圖1和圖2,包括固定在土堆上的墻體1,固定于墻體1中的第一排水管11和位于墻體1與土堆之間的反濾層12,將墻體1呈梯田狀設置,在各個階梯上均設有種植槽14,在種植槽14內填充有生物基質,給植物生長提供營養物質,保證植物的生長,在墻體1內設有蓄水池13,蓄水池13位于地面以下,在蓄水池13內設有封閉蓄水池13的帶通孔135的支撐板134,支撐板134背離蓄水池13的池底的一側從下至上依次設有第一無紡布層136、過濾層137,用于過濾進入蓄水池13內的水,此時將種植槽14槽底連接有第一出水管141,第一出水管141遠離種植槽14的一端與蓄水池13連通,且第一出水管141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池13內的支撐板134的上端,便于將種植槽14槽底的水排放到蓄水池13上端經過濾層137過濾,種植槽14槽壁上連通有第二出水管142,第二出水管142遠離種植槽14的一側與第一出水管141連通,第二出水管142的進水口位于種植槽14內生物基質的上端的槽壁處,便于將剛剛進入種植槽14內的水從種植槽14內排出,減少進入生物基質內的雨水,避免種植槽14內水的蓄積,利于植物的生長。
參照圖2,同時在第一出水管141和第二出水管142的進水口設有過濾網1421,過濾網1421的設置避免從種植槽14內流出的水中的雜質將第一出水管141和第二出水管142堵塞,進而不利于第一出水管141和第二出水管142內的水的排出,也對進入蓄水池13內的水進行初步過濾,此外在蓄水池13的池壁上設有排水口131,排水口131位于蓄水池13內支撐板134下端的池壁上,當蓄水池13內的水過多時,蓄水池13內的水通過排水口131將水排出,保證第一出水管141內的水能夠持續進入蓄水池13內,在排水口131上設有第二排水管132,用于排出蓄水池13內的水,第二排水管132上設有開關閥133,便于根據需要將第二排水管132打開,操作方便。
參照圖2,為了加快種植槽14內水的排出,在種植槽14遠離墻體1一側的槽壁上設有若干透水孔143,種植槽14內壁上設有封閉透水孔143的第二無紡布層144,第二無紡布層144減小了種植槽14內物質隨著水流而排出種植槽14,保證種植槽14內植物的正常生長;在種植槽14遠離墻體1一側的槽壁上設有向種植槽14槽口方向延伸的擋板145,擋板145從種植槽14的槽壁開始向上傾斜,擋板145阻擋了一部分水進入種植槽14內,使擋板145上的水不進入種植槽14內,減小了進入種植槽14內的水,傾斜設置的擋板145加快了擋板145上水的流動。
參照圖2,為了避免種植槽14內水快速排出而不利于植物吸收時,在種植槽14槽底設有若干集水槽146。
具體操作過程:當雨水落到種植槽14內時,首先通過擋板145將一部分雨水擋在種植槽14外,然后進入種植槽14內的雨水,一部分被第二出水管142排出,一部分通過透水孔143流出,一部分通過種植槽14的槽底第一出水管141排出,第一出水管141將雨水排到蓄水池13上端,經過蓄水池13內的過濾層137過濾,進而通過支撐板134上的通孔135流到蓄水池13的池底,當蓄水池13內水過多時打開開關閥133,將蓄水池13內的水通過第二排水管132排出,利于第一出水管141內水的排放。
實施例2:一種景觀擋土墻,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參照圖3,墻體1內設有與蓄水池13連通的若干抽水管15,抽水管15上設有抽水泵151,抽水管15將蓄水池13內的水通過水泵抽出,便于將蓄水池13內的水再次利用,抽水管15遠離蓄水池13的一端延伸出墻體1的各個階梯并朝向種植槽14,在種植槽14內的植物缺水時,抽水管15將蓄水池13內的水抽到種植槽14內,用于灌溉植物,將抽水管15的進水口位于蓄水池13內支撐板134的下端,使得抽水管15內的水中不含有較大的雜質,避免抽水管15的堵塞,利于抽水管15內水的輸送。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