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施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新型拉線盤。
背景技術:
拉線盤是電線桿施工時的配套設施,由鋼筋骨架和覆蓋于鋼筋骨架外部的混凝土層組成,通常為埋在土中,用于提供防止上拔的固定點?,F有的拉線盤的鋼筋骨架包括上下兩層鋼筋層,吊環分別與上下鋼筋層固定連接,不足之處在于鋼筋用量較大,加工工序較多,生產效率較低,此外現有的拉線盤的混凝土層為矩形塊,脫模速度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的新型拉線盤,減少制造所需的鋼筋用量和加工工序,提高生產效率,加快脫模速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拉線盤,包括鋼筋骨架和覆蓋于鋼筋骨架外部的混凝土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骨架包括鋼筋層、U型拉環、底座和多個吊環,所述鋼筋層包括相互垂直的多根橫向鋼筋和縱向鋼筋,所述U型拉環端部向下垂直固定于鋼筋層上,所述底座固定于U型拉環的端部,所述吊環固定于鋼筋層上,所述U型拉環和吊環的環部露出于混凝土層。
進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層包括包括上部分的矩形部和下部分的倒梯形部。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兩個角鋼,兩個角鋼對齊焊接于U型拉環端部,使U型拉環端部夾在兩個角鋼之間。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于U型拉環之間的橫向連接桿。
進一步的,所述橫向連接桿為圓鋼。
進一步的,所述鋼筋層靠外側的兩根縱向鋼筋為圓鋼、其余的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為螺紋鋼。
進一步的,所述U型拉環和吊環露出混凝土層的環部表面設有鍍鋅層。
進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層標號為C25。
進一步的,所述吊環設有四個,且對稱分布于拉線盤四個角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拉線盤采用底座替代現有的下鋼筋層,減少了鋼筋用量和加工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混凝土層底部為倒梯形,便于混凝土層脫模,并節省混凝土用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拉線盤的正視半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拉線盤的俯視半剖圖。
圖3為U型拉環和底座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U型拉環和底座連接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拉線盤,包括鋼筋骨架和覆蓋于鋼筋骨架外部的混凝土層1,混凝土層1包括包括上部分的矩形部11和下部分的倒梯形部12,混凝土層1標號為C25,鋼筋骨架包括鋼筋層2、U型拉環3、底座4、多個吊環5和橫向連接桿6,鋼筋層2水平布置,鋼筋層2包括相互垂直的多根橫向鋼筋21和縱向鋼筋22,橫向鋼筋21沿拉線盤長邊布置,縱向鋼筋22沿拉線盤短邊布置,鋼筋層2靠外側的兩根縱向鋼筋22為圓鋼、其余的縱向鋼筋22和橫向鋼筋21為螺紋鋼,縱向鋼筋22和橫向鋼筋21之間可以通過焊接或綁扎連接,U型拉環3端部向下垂直固定于鋼筋層2中央位置,采用焊接方式與縱向鋼筋22固定連接,底座4固定于U型拉環3的端部,底座4包括兩個角鋼,兩個角鋼對齊焊接于U型拉環3端部,使U型拉環3端部夾在兩個角鋼之間,吊環5用于起吊拉線盤,吊環5固定于鋼筋層2上,吊環5設有四個,且對稱分布于拉線盤四個角上,U型拉環2和吊環5的環部露出于混凝土層1,U型拉環2和吊環5露出混凝土層1的環部表面設有鍍鋅層,橫向連接桿6焊接固定于U型拉環3兩根桿之間,橫向連接桿6為圓鋼,起到加強作用。
兩個角鋼焊接形成的底座4替代現有的下鋼筋層,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減少了鋼筋用量和加工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混凝土層1底部為倒梯形,便于混凝土層脫模,并節省混凝土用料,使用時,將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拉線盤埋于地下,U型拉環3用于固定拉線。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