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孔裝置。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孔樁。
背景技術:
鉆孔樁采用水下混凝土成樁,是采用機械成孔。現有的鉆孔樁采用鉆機鉆孔,在鉆孔過程中灌注水泥漿,并上下往復數次后將鉆孔用水泥漿灌滿,形成泥水混合柱,固化成型后即為鉆孔樁。但現有的處于軟土地基的水泥土樁由于樁基面積小、樁四周土質稀軟、垂直靠撐力不足以支撐水泥土樁保持垂直,因而極易造成所成型的水泥土樁發生傾斜而報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增大鉆孔樁與承載面的接觸面積,提高鉆孔樁的樁身強度和抗傾斜能力。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鉆孔樁,包括:
樁身,其下部設置有錐形膨大部,且所述錐形膨大部的大頭端與承載面接觸設置;
活動支撐架,其包括一對支撐板和設置在一對支撐板中間的活動板,一對支撐板交叉設置在活動板上,每一支撐板的下端與所述活動板兩端可拆卸連接,所述活動板中央連接有一牽引組件,所述牽引組件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樁身上端,以在外力作用下帶動所述活動板向上運動至預定位置,并使活動板與一對支撐板脫離連接的方式設置;
其中,所述樁身的中部相向開設有一對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為一對支撐板在所述牽引組件的作用下剛好斜向上穿出,所述活動支撐架置于所述樁身下部,且一對支撐板的上端分別抵頂在一對第一通孔上,每一支撐板的下端設置有一L型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以在一對支撐板位于所述樁身下部時插入所述活動板兩側的插槽中將一對支撐板與所述活動板固定,當一對支撐板在所述牽引組件的作用下穿出所述第一通孔并運動至最大位移時,所述插接部插入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中,從而將一對支撐板斜撐在所述樁身上部外側的方式設置。
優選的是,所述的鉆孔樁中,每一支撐板的L型插接部包括一豎直部和一水平部,所述豎直部和水平部為可折疊式活動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牽引組件包括一牽引繩和一旋轉電機,所述牽引繩的一端通過一掛鉤與所述活動板的中間連接,所述牽引繩的另一端纏繞在所述旋轉電機的輸出軸上。
優選的是,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活動板的中間設置有一掛持部,所述牽引繩的掛鉤安裝在所述掛持部上,并與所述掛持部可拆卸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的鉆孔樁中,每一第一通孔位于樁身內側的一端的水平位置低于位于樁身外側的另一端的水平位置。
優選的是,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1~2cm處。
優選的是,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與所述支撐板L型插接部的水平部大小一致。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樁身的下部設置有錐形膨大部,增大了鉆孔樁與承載面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樁身強度。在牽引組件的作用下,活動板帶動一對支撐板沿樁身內部向上運動,直至一對支撐板完全從一對第一通孔中穿出,此時一對支撐板斜撐在樁身上部外側,提高了鉆孔樁的抗傾斜能力;同時活動板與一對支撐板脫離連接,回落到樁身底部,作為鉆孔樁的底部支撐,提高了支撐能力。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所述的鉆孔樁一種工作狀態的示意圖;
圖2為所述的鉆孔樁另一種工作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鉆孔樁,包括:
樁身1,其下部設置有錐形膨大部11,且所述錐形膨大部的大頭端與承載面接觸設置。樁身為水泥樁或混凝土樁,錐形膨大部可以設置在樁身距離承載面1/3處,即在盡量減小施工強度的前提下,增大樁身與土層的接觸面積。
活動支撐架2,其包括一對支撐板21和設置在一對支撐板中間的活動板22,一對支撐板交叉設置在活動板上,每一支撐板的下端與所述活動板兩端可拆卸連接。所述活動板中央連接有一牽引組件3,所述牽引組件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樁身上端,置于地面上,便于施工作業,以在外力作用下帶動所述活動板向上運動至預定位置,并使活動板與一對支撐板脫離連接的方式設置。牽引組件提供活動支撐架向上運動的動力,以及活動板與一對支撐板分離時的外力。
其中,所述樁身的中部相向開設有一對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為一對支撐板在所述牽引組件的作用下剛好斜向上穿出,以形成倒“八”字型支撐,與錐形膨大部相互配合,進一步提高了鉆孔樁的抗傾斜能力。所述活動支撐架置于所述樁身下部,且一對支撐板的上端分別抵頂在一對第一通孔上,當牽引組件帶動活動板向上運動時,一對支撐板能夠順利從一對通孔中穿出。每一支撐板的下端設置有一L型插接部211,所述插接部以在一對支撐板位于所述樁身下部時插入所述活動板兩側的插槽221中將一對支撐板與所述活動板固定,此時L型插接部的下端緊貼活動板的底面設置,以保證連接牢固可靠;當一對支撐板在所述牽引組件的作用下穿出所述第一通孔并運動至最大位移時,所述插接部插入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13中,從而將一對支撐板斜撐在所述樁身上部外側的方式設置,這樣保證了一對支撐板不會脫離與樁身的固定,同時起到支撐作用。
所述的鉆孔樁中,每一支撐板的L型插接部包括一豎直部和一水平部,所述豎直部和水平部為可折疊式活動連接。L型插接部具有在活動板與一對支撐板連接時,豎直部和水平部保持垂直狀態,在活動板與一對支撐板解除連接時,豎直部和水平部近似在同一豎直面上,當需要將一對支撐板固定在樁身上部外側時,豎直部和水平部又恢復至近似垂直狀態的性質,L型插接部可以為扭簧連接的兩塊板體或類似合頁的連接件。
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牽引組件包括一牽引繩31和一旋轉電機32,所述牽引繩的一端通過一掛鉤33與所述活動板的中間連接,所述牽引繩的另一端纏繞在所述旋轉電機的輸出軸上。旋轉電機放置在距離樁身較近的地面上,以提供牽引力。
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活動板的中間設置有一掛持部222,所述牽引繩的掛鉤安裝在所述掛持部上,并與所述掛持部可拆卸連接。在活動板上升至樁身的一對第一通孔所在的水平位置時,掛鉤脫離與掛持部的連接。
所述的鉆孔樁中,每一第一通孔位于樁身內側的一端的水平位置低于位于樁身外側的另一端的水平位置,以引導一對支撐板順利穿出一對第一通孔,不會偏離預定方向。
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1~2cm處,便于一對支撐板與樁身的固定連接。
所述的鉆孔樁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與所述支撐板L型插接部的水平部大小一致,以保證一對支撐板與樁身的連接可靠。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