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具體涉及的是用于建筑領域的新型降噪基礎樁。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和人口的快速增長,需要在原本就建筑密集的區域建造新的建筑。但在打樁過程中會產生極大的噪音,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也會影響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在保證打樁質量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噪音是非常重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建筑領域的新型降噪基礎樁,解決打樁過程中噪音大,從而影響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用于建筑領域的新型降噪基礎樁,包括中空的外樁體和內樁體,所述內樁體間隔設于外樁體的內部,內樁體與外樁體之間形成隔音空隙。外樁體的底部設有樁尖,所述內樁體的底部連接所述樁尖,所述樁尖的中部開有通孔,所述通孔連通內樁體的內部,所述內樁體向上延伸自外樁體的頂部突出,隔音空隙靠近外樁體的頂部處設有環氧樹脂套管或者彈性橡膠套管。
作為優選,所述外樁體與內樁體同軸。
作為優選,所述樁尖為圓臺型。
作為優選,所述外樁體由混凝土或者鋼鐵制成,所述內樁體由混凝土或者鋼鐵制成。
作為優選,所述內樁體的底部以焊接的方式連接至所述樁尖。
作為優選,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內樁體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間隔設置的外樁體和內樁體,將內樁體與外部環境隔絕,降低打樁機直接作用于內樁體上時產生的振動向外部環境擴散,從而達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92、土壤,100、基礎樁,102、外樁體,103、隔音空隙,104、內樁體,106、樁尖,114、通孔,116、環氧樹脂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用于建筑領域的新型降噪基礎樁,如圖1所示,包括中空的外樁體102和內樁體104,所述內樁體104間隔設于外樁體102的內部,內樁體104與外樁體102之間形成隔音空隙10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樁體102與內樁體104同軸。
外樁體102的底部設有圓臺型的樁尖106,方便外樁體102進入土壤92中。所述內樁體104的底部連接所述樁尖106,所述樁尖106的中部開有通孔114,所述通孔114連通內樁體104的內部,使得所述基礎樁100打入土壤92過程中,土壤92通過通孔114進入內樁體104,從而減少基礎樁100打入時的阻力。
所述內樁體104向上延伸自外樁體102的頂部突出,從而打樁機可直接作用于內樁體104上,推動基礎樁100向下進入土壤92中。
隔音空隙103靠近外樁體102的頂部處設有環氧樹脂套管116,固定外樁體102與內樁體104的相對位置,防止內樁體104晃動,同時封閉隔音空隙103。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樁體102或內樁體104由混凝土制成。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外樁體102或內樁體104由鋼鐵制成。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內樁體104的底部以焊接的方式連接至所述樁尖106。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114的直徑小于所述內樁體104的直徑。
具體實施時,打樁機直接作用于內樁體104上,振動沿內樁體104向外擴散,間隔設置的外樁體102隔絕外部環境與內樁體104,降低內樁體104向外部環境擴散的振動,從而達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