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碼頭D型護舷進行維修的維修平臺,屬于碼頭維修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港口碼頭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對碼頭護舷進行定期維修。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種針對碼頭D型護舷維修的專用維修平臺,大多采用汽車式起重機或碼頭沿線起重機配合,用吊筐吊人作業。這種作業方式有以下缺陷:首先,施工過程中,存在吊車或門座式起重機動作失靈,或起升鋼絲繩斷裂的危險,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會造成維修人員墜落,嚴重威脅維修人員的的人身安全;其次,施工過程中,吊筐左右擺動較大,易造成施工人員磕碰,釀成安全事故;再有,維修中的備件及工具不能及時傳遞,造成影響作業進度。因此,目前的起重設備結合吊筐的作業方式亟待改進,以保證安全生產和維修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碼頭護舷維修平臺,這種維修平臺能夠平穩地吊掛在碼頭護舷上,不會發生掉落,可以保證維修人員的安全,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護舷維修效率。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碼頭護舷維修平臺,它包括護欄、平臺底板、掛架、橫梁、爬梯,護欄由金屬管件焊接為長方體框架結構,平臺底板焊接在護欄的底面上,掛架為兩個,兩個掛架下部分別焊接在護欄兩側的上部,掛架上部有掛鉤向后側伸出,掛鉤與碼頭護舷相連接,兩個掛架之間由橫梁相連接,在護欄內安裝爬梯,爬梯的下端與平臺底板相連接,爬梯的上端與掛架上端相連接。
上述碼頭護舷維修平臺,所述兩個掛架的上端分別焊接有吊耳,吊耳與起重設備的吊鉤相匹配。
上述碼頭護舷維修平臺,所述護欄下部兩側的后部分別焊接有支撐桿,支撐桿垂直于護欄的后面,支撐桿與碼頭護舷相對。
上述碼頭護舷維修平臺,所述護欄內安裝有工具箱,爬梯外側安裝有防護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護欄、平臺底板、掛架、橫梁、爬梯、支撐桿組成一個可吊裝的框架結構,工作時由起重機械吊掛在碼頭護輪坎上,人員通過爬梯進入維修平臺內實施作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輸方便、制作容易,可以平穩地吊掛在碼頭護舷上,不會發生搖晃和掉落,可以保證維修人員的安全,維修人員通過爬梯進入維修平臺進行維修施工,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護舷維修的質量和進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標記如下:護欄1、平臺底板2、掛架3、橫梁4、爬梯5、吊耳6、支撐桿7、工具箱8、防護罩9、護輪坎10、D型護舷11。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由護欄1、平臺底板2、掛架3、橫梁4、爬梯5、吊耳6、支撐桿7、工具箱8、防護罩9組成。
圖中顯示,護欄1由金屬管件焊接為長方體框架結構,平臺底板2焊接在護欄1的底面上,護欄1下部兩側的后部分別焊接有支撐桿7,支撐桿7垂直于護欄1的后面,支撐桿7與碼頭護舷相對。支撐桿7的端部緊貼碼頭墻面,保持維修平臺的穩定性。
圖中顯示,掛架3為兩個,兩個掛架3下部分別焊接在護欄1兩側的上部,掛架3上部有掛鉤向后側伸出,掛鉤與碼頭護舷相連接,兩個掛架3之間由橫梁4相連接。工作時由起重機械將掛架3吊掛在碼頭護輪坎10上,掛架3的掛鉤勾住碼頭護輪坎。
圖中顯示,在護欄1內安裝爬梯5,爬梯5的下端與平臺底板2相連接,爬梯5的上端與掛架3上端相連接,爬梯5外側安裝有防護罩9。維修作業時,維修人員通過爬梯5進入平臺進行維修施工。
圖中顯示,兩個掛架3的上端分別焊接有吊耳6,吊耳6與起重設備的吊鉤相匹配。工作時,起重設備的吊鉤通過吊耳6將維修平臺吊掛到碼頭護舷上。
圖中顯示,護欄1內安裝有工具箱8,便于維修人員使用和更換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護欄1用30*30mm方管焊接焊接,橫梁4、掛架3、爬梯5及平臺底部四框用50*50mm方管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