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特別是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
背景技術:
南方地區由于雨水較多,尤其是在黃梅雨季,空氣溫度及相對濕度較高,同時地下室底板因直接與土壤接觸而溫度較低;因此,當地下室底板的溫度低于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時極易在地下室底板表面結露,進而導致人員、車輛的打滑而影響人們的生活,存在安全隱患。現行的一般處理方式是,加強地下室的通風,開設大量采光井來通風,甚至加設排風設備,但如此的處理方式反而由于引入大量的外部熱濕空氣更容易造成結露;另外一種處理方式是采用加設除濕機來改善地面結露現象,但會耗費大量電能,能耗較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防結露、安全性好且節能的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防結露,提高安全性,還具有節能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包括鋼筋混凝土抗滲底板,鋼筋混凝土抗滲底板的上方從下往上依次設置有找平層、鋼筋混凝土保護層、水泥漿層和耐磨混凝土面層;所述找平層和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之間設置有保溫層。
前述的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中,所述保溫層為擠塑聚苯板。
前述的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中,所述擠塑聚苯板的厚度為30mm~50mm,壓縮強度為150kPa~350kPa。
前述的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中,所述水泥漿層內滲有建筑膠。
前述的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中,所述找平層的厚度為30mm,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為50mm,耐磨混凝土面層的厚度為5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在找平層和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之間設置了保溫層,對耐磨混凝土面層起到一個保溫的效果,能夠防止土壤的低溫影響到耐磨混凝土面層,即防止土壤對耐磨混凝土面層吸熱而使耐磨混凝土面層降低溫度,從而防止耐磨混凝土面層上表面出現結露的情況,不僅能夠防止結露,提高安全性,而且還省去了除濕機的設置,無需消耗電能,更為節能;同時,找平層的設置還能夠確保保溫層水平鋪設,起到均勻的保溫及防結露效果,避免出現局部結露的情況,不僅施工簡便,而且防結露效果好。此外,本實用新型采用厚度為30mm~50mm、壓縮強度為150kPa~350kPa的擠塑聚苯板作為保溫層,使導熱系數降低至0.030~0.035W/(㎡·K),進一步提高了防結露效果;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因地面結露導致的霉變、打滑等問題,使地下室使用性能得到明顯提升,提高了地下室使用時的安全性和整體的使用壽命。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防結露,提高安全性,還具有節能和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鋼筋混凝土抗滲底板,2-找平層,3-鋼筋混凝土保護層,4-水泥漿層,5-耐磨混凝土面層,6-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一種防結露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構造,構成如圖1所示,包括鋼筋混凝土抗滲底板1,鋼筋混凝土抗滲底板1的上方從下往上依次設置有找平層2、鋼筋混凝土保護層3、水泥漿層4和耐磨混凝土面層5;所述找平層2和鋼筋混凝土保護層3之間設置有保溫層6。
所述保溫層6為擠塑聚苯板;所述擠塑聚苯板的厚度為30mm~50mm,壓縮強度為150kPa~350kPa;所述水泥漿層4內滲有建筑膠;所述找平層2的厚度為30mm,鋼筋混凝土保護層3的厚度為50mm,耐磨混凝土面層5的厚度為50mm。
工作原理:施工時,先在常規的鋼筋混凝土抗滲底板1上用水泥砂漿進行找平,進行找平層2;然后在找平層2上鋪設30~50厚的擠塑聚苯板(即厚度為30mm~50mm)作為保溫層6,擠塑聚苯板的壓縮強度為150kPa~350kPa,確保結構強度和保溫效果;接著在保溫層6上設置50厚的鋼筋混凝土保護層3,對保溫層6起到保護的作用;再在鋼筋混凝土保護層3上表面刷一層水泥漿層4,水泥漿層4內滲有建筑膠,提高粘接性;最后在水泥漿層4表面設置50厚的耐磨混凝土面層5即可。通過保溫層6能夠對耐磨混凝土面層5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從而避免耐磨混凝土面層5的表面溫度過低而出現結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