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淤裝置,具體是一種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
背景技術: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稱為水工程;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壩、堤、溢洪道、水閘、進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魚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實現其目標;現代大型水利工程,很多具有綜合開發治理的特點,故常稱“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它往往兼顧了所在流域的防洪、灌溉、發電、通航、河道治理和跨流域的引水或調水,有時甚至還包括養殖、給水或其它開發目標;水利工程施工時常常需要挖掘河道等,河道中的淤泥處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淤泥影響施工的正常進行,同時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水運輸或者進行其他處理困難;現有的清淤裝置,不能移動并且在使用時固定,不利于使用,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包括底座和箱體;所述底座由支撐腿、滾輪、第一支撐桿、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第二支撐桿和底板組成,底板的底部設有滾輪,滾輪外側的底板上設有支撐腿,底座的頂部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一支撐桿頂部的右部設有第一擋板,第一支撐桿內側的底座上設有第二支撐桿,第二支撐桿的頂部設有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豎直放置,第二擋板水平放置,第一擋板豎直連接在第二擋板的左端;所述支撐腿由支撐座、第一螺紋桿、螺紋孔和轉動手柄組成,螺紋孔設置在底座上,螺紋孔內通過螺紋連接有第一螺紋桿,第一螺紋桿的頂部設有轉動手柄,第二螺紋桿的底部設有支撐座;所述箱體底部的中心設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設有電磁閥,箱體的右側的中部設有進水管,進水管上設有水泵,箱體內設有過濾網,過濾網左側的箱體上設有清污孔,清污孔設置在過濾網的上部,箱體的頂部設有頂板,頂板的中部設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的底部連接有升降桿,升降桿通過連接件連接有壓板,壓板放置在箱體內部;所述升降裝置由第一密封圈、外殼、第二螺紋桿、從動輪、螺母滑塊、固定圈、主動輪和電機組成;所述外殼內設有電機,電機的主軸上安裝有主動輪,主動輪與從動輪嚙合,從動輪焊接在螺母滑塊上,螺母滑塊的中部通過螺紋連接有第二螺紋桿,第二螺紋桿與外殼的接觸處設有第一密封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件由保護罩、軸承和第二密封圈組成,保護罩設置在壓板頂部的中心,保護罩內設有軸承,軸承內安裝有升降桿,升降桿與保護罩的接觸處設有第二密封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升降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齊全,設計合理,使用方便;該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中書底座,既能隨意移動,又能在使用時固定在某一特定地點,便于清淤;箱體內設有壓板,壓板的頂部設有升降裝置,能對箱體內的污物進行擠壓,擠壓后的污物從清污孔內排出,使清淤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中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中支撐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中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箱體,3-過濾網,4-清污孔,5-壓板,6-連接件,7-頂板,8-升降裝置,9-升降桿,10-進水管,11-水泵,12-出水管,13-電磁閥,14-支撐腿,15-滾輪,16-第一支撐桿,17-第一擋板,18-第二擋板,19-第二支撐桿,20-底板,21-支撐座,22-第一螺紋桿,23-螺紋孔,24-轉動手柄,25-第一密封圈,26-外殼,27-第二螺紋桿,28-從動輪,29-螺母滑塊,30-固定圈,31-主動輪,32-電機,33-保護罩,34-軸承,35-第二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5,一種可移動的水利施工用清淤裝置,包括底座1和箱體2;所述底座1由支撐腿14、滾輪15、第一支撐桿16、第一擋板17、第二擋板18、第二支撐桿19和底板20組成,底板20的底部設有滾輪15,滾輪15外側的底板20上設有支撐腿14,底座1的頂部設有第一支撐桿16,第一支撐桿16頂部的右部設有第一擋板17,第一支撐桿16內側的底座1上設有第二支撐桿19,第二支撐桿19的頂部設有第二擋板18,第一擋板17與第二擋板18用于支撐箱體2,滾輪15用于移動底座1,支撐腿14用于固定底座1;所述第一擋板17豎直放置,第二擋板18水平放置,第一擋板17豎直連接在第二擋板18的左端,用于固定箱體2的位置;所述支撐腿14由支撐座21、第一螺紋桿22、螺紋孔23和轉動手柄24組成,螺紋孔23設置在底座1上,螺紋孔23內通過螺紋連接有第一螺紋桿22,第一螺紋桿22的頂部設有轉動手柄24,第二螺紋桿27的底部設有支撐座21,轉動手柄24方便轉動第一螺紋桿22,支撐座21用于支撐底座1;所述箱體2底部的中心設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上設有電磁閥13,箱體2的右側的中部設有進水管10,進水管10上設有水泵11,箱體2內設有過濾網3,過濾網3左側的箱體2上設有清污孔4,清污孔4設置在過濾網3的上部,箱體2的頂部設有頂板7,頂板7的中部設有升降裝置8,升降裝置8的底部連接有升降桿9,升降桿9通過連接件6連接有壓板5,壓板5放置在箱體2內部,進水管10和出水管12用于控制水流的進出,過濾網3用于過濾水流中的雜物,清污孔4用于清除箱體2的雜物,壓板5用于擠壓水流的雜物;所述升降裝置8由第一密封圈25、外殼26、第二螺紋桿27、從動輪28、螺母滑塊29、固定圈30、主動輪31和電機32組成;所述外殼26內設有電機32,電機32的主軸上安裝有主動輪31,主動輪31與從動輪28嚙合,從動輪28焊接在螺母滑塊29上,螺母滑塊29的中部通過螺紋連接有第二螺紋桿27,第二螺紋桿27與外殼26的接觸處設有第一密封圈25,第二螺紋桿2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升降桿9,主動輪31、從動輪28、螺母滑塊29和固定圈30配合使用,用于使第二螺紋桿27上升或下降,第一密封圈25能防止雜物進入待外殼26,進而影響升降裝置8的運行;所述連接件6由保護罩33、軸承34和第二密封圈35組成,保護罩33設置在壓板5頂部的中心,保護罩33內設有軸承34,軸承34內安裝有升降桿9,升降桿9與保護罩33的接觸處設有第二密封圈35,軸承34實現了升降桿9與壓板5的轉動連接,保護罩33和第二密封圈35能防止雜物影響軸承34的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水泵11將帶有水流抽入到箱體2內,水流經過過濾網3過濾后,從出水管12流出;壓板5在升降裝置8的推動下,將水流內過濾下的污物擠壓,擠壓后的污物從清污孔4內排出。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