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建施工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水位控制微灌系統的技術。
背景技術:
深基坑開挖過程中,采用降水的方法來降低開挖土層中可能引起基坑底板承壓水突涌的含水層的地下水位是十分必要的。但隨著地下水位的降低,地基中原水位以下土體的有效自重應力增加,導致地基土體固結,進而造成降水影響范圍內的地面和建(構)筑物產生不均勻沉降、傾斜、開裂等現象,危及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常用的用于降低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影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1)設置止水帷幕來降低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但是止水帷幕具有造價高、施工難度大、易發生滲漏等缺陷;2)采用地下水回灌法來降低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地下水回灌法成本較低且施工方便,其應用日益廣泛;但是由于回灌管井的布置空間受到嚴格限制,回灌井與臨近保護建(構)筑物及圍護較近,無序或大壓力下的回灌極可能對保護建(構)筑物及圍護產生二次不利影響,比如圍護體滲漏量及變形加大,破壞基坑安全,建(構)筑物產生水平位移及沉降斜率加大等問題,因此回灌過程需要安排專人值守、控制,這種人工控制方式難以避免誤操作事件發生,而且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較大。另外,回灌水源還可能會對原含水層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需人工值守即可自動控制回灌過程,并且能避免污染原含水層的水位控制微灌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水位控制微灌系統,包括蓄水池、回灌井;所述回灌井內設有潛水泵,潛水泵的出水口通過一回揚水管接到蓄水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回灌水箱、水位控制管,及用于凈化水質的水質處理模塊;
所述水位控制管是長度可調節的伸縮管,水位控制管豎置在回灌水箱內,水質處理模塊的進水口經管件接到蓄水池,水質處理模塊的出水口經管件接到水位控制管的上端管口,水位控制管的下端管口接有一自動水位控制閥;
所述回灌水箱的底部設有出水口,該出水口通過一回灌水管接到回灌井,所述回灌水管上裝有用于控制回灌水管通斷的回灌控制閥。
進一步的,所述回灌水管上裝有用于檢測回灌水管內的水體流量的流量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位控制微灌系統,通過可伸縮的水位控制管及自動水位控制閥,可以調節回灌水箱內的水位高度,并且無需人工值守即可自動控制回灌水箱內的水體向回灌井進行回灌,通過水質和水位的控制提高了回灌過程的可控性,能避免對臨近特殊保護建(構)筑物或圍護的二次應力破壞,同時減少了無序回灌下的水源浪費;并且回灌水由水質處理模塊預先實施過凈化處理,能避免污染原含水層。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位控制微灌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本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相似結構及其相似變化,均應列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中的頓號均表示和的關系。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水位控制微灌系統,包括蓄水池(圖中未示)、回灌井1;所述回灌井1內設有潛水泵2,潛水泵2的出水口通過一回揚水管3接到蓄水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回灌水箱9、水位控制管5,及用于凈化水質的水質處理模塊4;
所述水位控制管5是長度可調節的伸縮管,水位控制管5豎置在回灌水箱9內,水質處理模塊4的進水口經管件接到蓄水池,水質處理模塊4的出水口經管件接到水位控制管5的上端管口,水位控制管5的下端管口接有一自動水位控制閥6;
所述回灌水箱9的底部設有出水口,該出水口通過一回灌水管接到回灌井1,所述回灌水管上裝有用于控制回灌水管通斷的回灌控制閥7,及用于檢測回灌水管內的水體流量的流量表8。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適用于基坑降水中的地下水回灌法,其工作流程如下:
蓄水池中的水經水質處理模塊實施凈化處理后,再通過水位控制管、自動水位控制閥進入回灌水箱,通過調節水位控制管的長度,可以調節自動水位控制閥的高低,從而可以實現對自動水位控制閥的水位上限值的調節;當回灌水箱內的水位超過自動水位控制閥的水位上限值時,自動水位控制閥會自動關閉,使得水位控制管內的水不再流入回灌水箱;當回灌水箱內的水位低于自動水位控制閥的水位上限值時,自動水位控制閥會自動打開,使得水位控制管內的水能流入回灌水箱;
這樣,通過水位控制管與自動水位控制閥的配合,能自動的將回灌水箱內的水位控制在設定范圍內,從而可以在無需人工值守的情況下自動控制回灌水箱內的水體向回灌井進行回灌,回灌水的流量可以通過回灌水管上的流量表進行計量,由于回灌水通過水質處理模塊實施了凈化處理,不會污染原含水層;通過回灌控制閥,可以控制回灌水箱與回灌井之間的聯系;
當回灌井內的回灌水量減少一定量時,回灌井內的潛水泵開啟,進行錯時回揚,保障回灌井回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