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小便池。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溝槽式小便池是成本較輕的用水設施,應用較為廣泛。現有技術的沖洗方式有兩種,一是長流水沖洗方式,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慢灌流水,沖力小,沖水量大,嚴重浪費水資源,二是人體釋紅外感應沖洗方式,有人進入感應區(qū)城就沖水,無人停水,這種沖洗方式比長流水沖洗方式節(jié)水很,缺點是仍采用慢灌流水,沖力小,沖水量大,人多人少沖水量一樣,有時保潔工進入非小便狀態(tài)也誤沖水,仍然存在浪費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jié)水型溝槽式小便池,具有自動檢測,精準控制,避免誤沖,高速低流量沖水模式,沖力大,沖水量小,高效節(jié)約用水。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節(jié)水型溝槽式小便池,包括壁板、設置壁板前下方的小便池和自來水管,小便池的一端設置有排水口;其特殊之處在于:還包括紅外感應沖洗閥和若干個分隔件,
分隔件間隔一定距離設置在壁板上,相鄰二個分隔件之間的空間構成獨立單元,分隔件設置在自來水管下部的壁板上;所述紅外感應沖洗閥與與獨立單元相對應;
紅外線感應沖洗閥包括調節(jié)閥、電磁閥座、電磁閥、外殼、電源裝置、感應控制器、出水管和高速低流量噴嘴,
調節(jié)閥與進水端與自來水管連接,調節(jié)閥的出水端與電磁閥座的進水端連接,電磁閥設置在電磁閥座上,電磁閥座的出水端與出水管連接,出水管的出水端設置有高速低流量噴嘴;外殼設置在電磁閥座的頂部,電源設置在外殼內,感應控制器設置在外殼的窗口上;
高速低流量噴嘴的出水端所述壁板相對,出水端與壁板之間有間距。
所述的一種節(jié)水型溝槽式小便池,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電磁閥座的進水端軸線與水平面平行,出水端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
所述的一種節(jié)水型溝槽式小便池,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的高速低流量噴嘴為扁型喇叭口噴嘴。
本發(fā)明一種節(jié)水型溝槽式小便池,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有人進入獨單元超過3秒,感應控制器驅動電磁閥開啟,第一次沖水3秒后,電磁閥自動關閉停水;人離開后感應控制器再驅動電磁閥開啟,第二次沖水5秒,電磁閥自動關閉停水;如10秒內再有人進入獨立單元,跳過第一次沖水程序,人離開后感應控制器再驅動電磁閥開啟沖水5秒,電磁閥自動關閉停水,停電時電磁閥自動關閉,避免誤沖水浪費水資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發(fā)明紅外線感應沖洗閥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紅外線感應沖洗閥沖洗過程控制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節(jié)水型溝槽式小便池,包括壁板1、設置壁板前下方的小便池2和自來水管3,小便池2的一端設置有排水口2A;還包括紅外感應沖洗閥4和若干個分隔件5,
分隔件5間隔一定距離設置在壁板1上,相鄰二個分隔件5之間的空間構成獨立單元6,分隔件5設置在自來水管3下部的壁板1上;所述紅外感應沖洗閥4與獨立單元6相對應;
紅外線感應沖洗閥4包括調節(jié)閥7、電磁閥座8、電磁閥9、外殼10、電源裝置11、感應控制器12、出水管13和高速低流量噴嘴14,
調節(jié)閥7與進水端與自來水管3連接,調節(jié)閥7的出水端與電磁閥座8的進水端連接,電磁閥9設置在電磁閥座8上,電磁閥座8的出水端與出水管13連接,出水管13的出水端設置有高速低流量噴嘴14;外殼10設置在電磁閥座8的頂部,電源設置11在外殼10內,感應控制器12設置在外殼10的窗口上;
高速低流量噴嘴14的出水端所述壁板1相對,出水端與壁板1之間有間距。
所述電磁閥座8的進水端軸線與水平面平行,出水端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
所述的高速低流量噴嘴14為扁型喇叭口噴嘴。
使用時,有人進入獨單元超過3秒,感應控制器12驅動電磁閥9開啟,第一次沖水3秒,電磁閥自動關閉停水,作為第一沖水程序;人離開后感應控制器12再驅動電磁閥9開啟,第二次沖水5秒,電磁閥自動關閉停水為第二沖水程序;如10秒內再有人進入獨立單元,跳過第一次沖水程序,人離開后感應控制器12再驅動電磁閥9開啟第二沖水程序,沖水5秒后,電磁閥9自動關閉停水,停電時電磁閥自動關閉,避免誤沖水浪費水資源。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