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體式電纜檢查井。
背景技術:
目前,建設電纜檢查井時,一邊砌墻一邊就將電纜保護套管埋入在墻內,由于電纜保護套管比較長,在初期就將電纜保護套管的一端固定在電纜檢查井壁上,在后期的建設過程中,工人稍不留心就容易對電纜保護套管造成損壞,給后前電纜的布設造成不必要的困難。此外,電纜保護套管比較長,移動或放置都會帶來一定的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體式電纜檢查井,不需要前期將電纜保護套管固定,后期又能固定住電纜保護套管,實用性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體式電纜檢查井,包括電纜檢查井和電纜管座,所述電纜管座包括兩條直邊和與兩條直邊分別相連的兩條斜邊;在所述電纜管座中插入電纜保護套管;所述電纜管座埋在所述電纜檢查井兩側的壁上。
進一步,所述兩條直邊平行且非接觸。
進一步,每條所述直邊與每條所述斜邊之間的夾角介于100度~170度之間。
進一步,所述兩條直邊埋在所述電纜檢查井兩側的壁上。
進一步,所述兩條直邊的間距小于所述兩條斜邊的間距。
進一步,每條所述直邊的長度大于每條所述斜邊的長度。
進一步,所述電纜管座至少兩個。
進一步,電纜保護套管能夠通過所述電纜管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無需在建設電纜檢查井時,就將電纜保護套埋入混凝土內,易于操作、實用性強。
1)將電纜管座埋入電纜檢查井兩側的壁上,電纜保護套管插入電纜管座中,方便操作、實用性強;
2)電纜管座由兩條直邊和兩條斜邊組成,直邊埋入電纜檢查井兩側的壁上,穩定性好,兩條斜邊分別與兩條直角邊成100度~170度之間連接,即先細后寬,當電纜管座與電纜保護套管相連時,兩條斜邊能進一步的穩固電纜保護套管,還能保護電纜保護套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體式電纜檢查井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電纜檢查井;2、電纜管座;201、第一直邊;202、第二直邊;203、第一斜邊;204、第二斜邊;α、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體式電纜檢查井,包括電纜檢查井1和電纜管座2,電纜管座2包括兩條直邊,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其中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具有一定的間距且相互平行,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的間距為剛好使電纜保護套管插入的距離,并且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在電纜檢查井修建時,埋入兩側的墻壁內。但是,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并不是全部埋入兩側的墻壁內,而僅僅是一端埋入墻壁內,另一端從墻壁內伸出。第一直邊201與第一斜邊203相連接,并且第一直邊201與第一斜邊203以大于100度而小于170度的夾角相連接;第二直邊202與第二斜邊204以大于100度而小于170度的夾角相連接,即呈現出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之間的間距小于第一斜邊203和第二斜邊204之間的間距,并且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的長度大于第一斜邊203和第二斜邊204的長度,因為,第一直邊201和第二直邊202一端需要埋入電纜檢查井1的壁中,而另一端需要從電纜檢查井1的壁中伸出,與第一斜邊203和第二斜邊204分別相連,此為電纜保護套管也需要從中穿過。
并且電纜管座2在電纜檢查井1的兩側可以埋入多個,此根據需要來進行埋入,本實用新型不做具體的限定,當每個電纜管座2都埋入電纜檢查井1兩側的壁上時,電纜保護套管便可以穿過電纜管座2,而無需在前期建設電纜檢查井1時就埋入電纜保護套管,靈活性強。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