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檢查井都是現場砌制,存在施工周期長和容易泄漏的問題。針對此情況,本發明人研究了一種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制造預制檢查井的技術方案,只需在施工現場合適的位置布設孔洞,將預制的檢查井放置后再進行其他工序即可。
由于檢查井為預制,現場施工時預留的井坑深度不是恰好似的檢查井的井口與路面平齊,當投入使用時車輛經過會發生顛簸的情況,不利于交通安全。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縮短施工周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包括預制的井筒、預制的蓋板和預制的高度調節環;所述井筒上端開口;所述蓋板安裝在所述井筒的上端開口處;所述蓋板上設有與所述高度調節環的直徑相匹配的孔;所述高度調節環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蓋板上;所述高度調節環的上緣設置有用于固定井圈或井蓋的預埋螺栓。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井筒上設置有管道孔,所述井筒可以以管道孔的水平直徑所在的面為界分為可拆卸的上下兩部分。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井筒上緣靠近所述井筒中心部分可以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井筒上緣遠離所述井筒中心部分形成凸起部,所述凹陷部和凸起部形成臺階狀;所述凸起部的內緣與所述蓋板的外緣相匹配。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高度調節環的高度為蓋板上端與路面的距離。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蓋板與所述高度調節環可以通過現 場澆注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通過插拔連接的方式進行固定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蓋板上設有預埋鋼筋,所述高度調節環上設有預留孔和與所述預留孔相通的灌漿孔,所述預埋鋼筋與所述預留孔相互配合。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井筒內壁上設置有扶手。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蓋板與所述井筒之間可以設置有密封圈。
上述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所述高度調節環與所述蓋板之間頁可以設置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檢查井整體預制,施工現場只需建設地基和井坑,大大縮短工期,同時由于檢查井為整體預制澆注,不存在現場砌制常見的泄露問題;
2、根據檢查井埋入地下的深度,采用高度調節環調節井口高度,可使井口與路面平齊,解決車輛行駛經過時的顛簸問題;
3、井筒由管道孔水平直徑處分為可拆卸的兩部分,在安裝管道時將上半部分吊起以便管道安裝在下半部分的半個管道孔上,便于管道安裝;
4、蓋板與井筒上緣的臺階狀結構配合,提高密封效果和防止移位;
5、蓋板與高度調節環通過預埋鋼筋澆注的方式固定,提高安裝可靠性;
6、井筒內部設置有扶手,利于人員檢修;
7、密封圈保證各個部分密封完好,進一步避免泄漏;
8、預埋螺栓上設置異型螺母以固定井圈或井蓋,非專業工具不能擰下螺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盜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的俯視結構透視圖。
圖2是圖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設有兩個井口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4是本發明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用作強弱電檢查井的俯視圖。
圖5是圖4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的高度調節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3中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作為主井時的副井的結構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1、井筒;2、蓋板;3、高度調節環;4、預埋螺栓;5、井圈;6、管道孔;7、預埋鋼筋;8、預留孔;9、灌漿孔;10、密封圈;11、扶手;101、上半部分;102、下半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一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助于理解本發明的內容。
如圖1-圖7所示,整體裝配式多功能檢查井,包括預制的井筒1、預制的蓋板2和預制的高度調節環3;所述井筒1上端開口;所述蓋板2安裝在所述井筒1的上端開口處;所述蓋板2上設有與所述高度調節環3的直徑相匹配的孔;所述高度調節環3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蓋板2上;所述高度調節環3的上緣設置有用于固定井圈5或井蓋的預埋螺栓4。在預埋螺栓4上設置異型螺母以固定井圈5或井蓋,非專業工具不能擰下螺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盜的作用。檢查井整體預制,施工現場只需建設地基和井坑,大大縮短工期,同時由于檢查井為整體預制澆注,不存在現場砌制常見的泄露問題。根據檢查井埋入地下的深度,采用高度調節環3調節井口高度,可使井口與路面平齊,解決車輛行駛經過時的顛簸問題;本實施例中,高度調節環3的高度為蓋板2上端與路面的距離。
井筒1上設置有管道孔6,所述井筒1以管道孔6的水平直徑所在的面為界分為可拆卸的上下兩部分。在安裝管道時將上半部分101吊起以便管道安裝在下半部分102的半個管道孔6上,便于管道安裝,管道安裝好后將上半部分101與下半部分102對齊安裝,管道恰能夠處于在上下兩部分拼合的管道孔6內。如此,避免了將很長的管道向管道孔6塞入不便的弊端。
所述井筒1上緣靠近所述井筒1中心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井筒1上緣遠離所述井筒1中心部分形成凸起部,所述凹陷部和凸起部形成臺階狀;所述凸起部的內緣與所述蓋板2的外緣相匹配。蓋板2與井筒1上緣的臺階狀結構配合,提高密封效果和防止移位。
所述蓋板2與所述高度調節環3通過現場澆注的方式固定;具體方式為在蓋板2上設有預埋鋼筋7,高度調節環3上設有預留孔8和與所述預留孔8 相通的灌漿孔9,所述預埋鋼筋7與所述預留孔8相互配合。預埋鋼筋7伸入所述預留孔8中的,由灌漿孔9向預留孔8中灌入水泥砂漿,固化后則蓋板2與高度調節環3形成位置相對固定的一體。
為便于人員檢修,井筒1內壁上設置有扶手11。
此外,蓋板2與所述井筒1之間可以設置有密封圈10。高度調節環3與所述蓋板2之間也可以設置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保證各個部分密封完好,進一步避免泄漏。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