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工程領域,尤其是一種大排水量的雨水篦子。
背景技術:
雨水口是常用排水構筑物,起到截留雜物,泄除雨水作用。其泄水能力直接影響雨水的排水效果,也間接影響道路的交通安全。雨水篦子排水功能的好壞會造成雨水滲入路面影響路面結構性能,威脅沿線民舍、廠況的安全。雨水主要由雨水篦子上端進入,其次是側緣,目前城市道路及沿線大量使用肋條型雨水篦子,其側邊不能有效地起到泄水作用,且其泄水肋條間距小于25mm,路面上的落葉無法落入井內,從而將泄水口堵住導致排水不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排水量的雨水篦子,提升雨水篦子的排水性能,更進一步的提升了側緣的排水性同時也減輕了雨水篦子的整體重量,結構新穎合理,制造簡單,實用性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大排水量的雨水篦子,包括雨水篦子蓋面和承載所述雨水篦子蓋面的框體,所述雨水篦子蓋面包括若干肋條和承載所述肋條的支撐條,所述肋條相互平行且肋條與肋條之間具有間隙形成排水槽,所述支撐條水平垂直于所述肋條且位于所述肋條兩端部之間,所述框體內壁形成有若干承載所述肋條的承載部,所述承載部之間具有間隙。
還包括卡于所述承載部上的收集網。
所述收集網包括卡于所述承載部上的框部和連接于框部之間的網部。
至少部分所述承載部設有卡住所述框部的卡槽,所述框部設有匹配卡入所述卡槽內的卡塊。
定義所述承載部與所述框體相連的一端為相接端,另一端為開放端;所述承載部為長方體,所述卡槽形成于所述開放端的上邊緣,所述卡槽具有朝向所述開放端和朝上的槽口,所述卡槽的下方形成有承托所述卡塊下方的承托部。
所述承載部均勻分布在與所述支撐條平行的框邊內壁,所述卡槽設于離所述框邊的端部較近的承載部上。
定義所述雨水篦子蓋面與所述框體相連的一端為連接端,另一端為開合端,所述連接端具有連接部,所述開合端具有開合部,所述連接部和所述框體通過鉸接部件連接,所述連接部和開合部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漸由外向內傾斜的傾斜面。
所述框體形成有對應支撐于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開合部下方的限位塊,所述連接部包括傾斜板和連接部限位板,所述開合部包括傾斜板和開合部限位板,所述傾斜面由所述傾斜板形成。
所述開合部限位板下部設有啟撬口,所述框體與所述啟撬口對應之處形成有啟撬槽。
所述連接部和開合部平行于所述肋條,所述連接部和開合部垂直于所述支撐條,所述支撐條位于所述肋條下方,所述支撐條上端面與所述肋條下端面相連接;所述肋條和所述支撐條下端均設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向下延伸,所述加強筋厚度為27-29m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的雨水篦子框體相比,框體上的承載雨水篦子蓋面的承載部間隔設置,相鄰的承載部之間具有間隙,而現有的雨水篦子框體上的承載部大多環繞于整個框體內壁設置,使得側緣的排水效率較低;本實用新型框體上的承載部之間形成間隙,令邊側緣排水空間增大,從而增強了側緣的排水性能的同時也減輕了雨水篦子的重量,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框體和雨水篦子蓋面裝配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框體和雨水篦子蓋面裝配仰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雨水篦子蓋面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框體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收集網俯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框體和收集網裝配俯視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連接部限位板正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大排水量的雨水篦子,包括雨水篦子蓋面1和承載雨水篦子蓋面的框體2,雨水篦子蓋面1包括若干肋條11和承載肋條的支撐條12,肋條11相互平行且肋條11與肋條11之間具有間隙形成排水槽,支撐條12水平垂直于肋條11且位于肋條11兩端部之間,框體2內壁形成有若干承載肋條11的承載部21,承載部21之間具有間隙;現有的承載雨水篦蓋面的框體上的承載部大多環繞于整個框體內壁設置,側緣排水空間較小,雨水排放率較低,本實用新型框體上相鄰的承載部21之間形成間隙,令邊側緣排水空間增大,從而增強了側緣的排水性能的同時也減輕了雨水篦子的重量,節約成本。
大排水量的雨水篦子還包括卡于所述承載部21上的收集網3;防止雜物流入下水道,引起下水道堵塞。
收集網3包括卡于所述承載部21上的框部31和連接于框部之間31的網部32;該結構簡單合理,便于生產制造。
至少部分承載部21設有卡住框部31的卡槽211,框部31設有匹配卡入卡槽211內的卡塊33;收集網3和框體2之間通過卡槽211與卡塊33相互配合,使得收集網3可以固定于框體2上。
定義承載部21與框體2相連的一端為相接端,另一端為開放端;承載部21為長方體,卡槽211形成于開放端的上邊緣,卡槽211具有朝向開放端和朝上的槽口,卡槽211的下方形成有承托卡塊下方的承托部,該結構新穎合理,防止收集網3在雨水沖擊下產生晃動,承托部對收集網3起支撐作用,使得收集網3可以牢固的位于框體2上。
承載部21均勻分布在與支撐條12平行的框邊內壁,令雨水篦子蓋面1受力均勻,較為牢固;卡槽211設于離框邊的端部較近的承載部21上,減少對每個承載部21都進行加工,節約加工成本。
定義雨水篦子蓋面1與框體2相連的一端為連接端,另一端為開合端,連接端具有連接部,開合端具有開合部,連接部和框體通過鉸接部件連接,該連接方式簡單合理,使得雨水篦子蓋面1和框體2一端相連為連接端,另一端開合可以繞其連接端轉動,連接部和開合部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漸由外向內傾斜的傾斜面,便于兩端雨水向雨水篦子內排放。
框體2形成有對應支撐于連接部和開合部下方的限位塊22,連接部包括傾斜板13和連接部限位板15,開合部包括傾斜板13和開合部限位板14,連接部限位板15和開合部限位板14卡于限位塊22上,使得雨水篦子蓋面1可以與框體2相持平,傾斜面由傾斜板13形成,便于兩端雨水向雨水篦子內排放。
開合部限位板下部14設有啟撬口141,框體2與啟撬口141對應之處形成有啟撬槽23,便于雨水篦子蓋面的打開,對下水道的檢查。
連接部和開合部平行于肋條11,連接部和開合部垂直于支撐條12,該結構較為牢固,簡單合理且便于制造,支撐條12位于肋條11下方,支撐條12上端面與肋條11下端面相連接,當車輛經過時,車輛輪胎與肋條11接觸,不會與支撐條12直接接觸,減少對支撐條12的損耗,延長使用壽命;肋條11和支撐條12下端均設有加強筋16,加強筋16向下延伸,使其更為牢固,延長使用壽命,加強筋16厚度為27-29mm,具體可以為27mm、28mm、29mm,經反復試驗,加強筋16厚度為28mm時效果最佳。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