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泄洪懸柵結構,具體為一種埋藏式泄洪懸柵結構,屬于水利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每年汛期,江、河、湖、泊及水庫的水位上漲,形成的洪水對江河沿岸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脅,為減輕洪水對城市的威脅,需適時向下游泄洪,因此需要泄洪懸柵結構進行泄洪。
在以往的設計中,擋水建筑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水利樞紐,其泄洪建筑物大多是采用岸邊式溢洪道,但多數水庫庫區沒有合適的低洼口修建岸邊式溢洪道泄洪,壩墩兩岸地形也較陡峭,雖然能起到泄洪的作用,但洪水帶來的沖擊力得不到消弱,從工程布置上看,岸邊溢洪道泄槽部位往往需要轉彎,起不到消能的效果,而高流速的彎道水流及水流沖擊波很容易導致水流沖毀拱壩,而且泄洪欄需要進行提升進行泄洪,在將泄洪欄放下時,會出現錯位現象,使泄洪欄不能順利放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埋藏式泄洪懸柵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埋藏式泄洪懸柵結構,包括牽引機、上梁、鐵鏈、連接鈕、拱壩、邊墻、凹槽、泄洪欄、基座和底槽,所述牽引機位于該結構的頂端,所述牽引機與上梁連接在一起,所述上梁的兩端連接在拱壩上,所述上梁位于牽引機下方,所述上梁內部安置有鐵鏈,所述鐵鏈的一端連接在牽引機上,所述鐵鏈的另一端與連接鈕固定在一起,所述連接鈕設置在上梁下方,所述連接鈕通過鐵鏈與牽引機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鈕安裝在泄洪欄上,所述拱壩位于泄洪欄的左右兩側,所述拱壩內側連接有邊墻,所述邊墻的一側與拱壩固定在一起,所述邊墻的另一側與泄洪欄連接在一起,所述邊墻內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置泄洪欄的左右兩邊,所述泄洪欄位于上梁下方,所述泄洪欄與牽引機之間通過鐵鏈連接,所述泄洪欄下方安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拱壩底部,所述基座上表面設有底槽,所述底槽位于泄洪欄垂直下方,所述底槽的兩端與凹槽連接在一起。
優選的,為了使泄洪欄在提起的過程中均勻受力,所述泄洪欄上端通過連接鈕對稱連接兩個鐵鏈。
優選的,為了便于將泄洪欄提起與放下,所述泄洪欄通過鐵鏈在牽引機的作用下進行上下移動。
優選的,為了防止對拱壩造成損傷,所述拱壩內側連接的邊墻為上窄下寬。
優選的,為了避免因泥沙堆積影響泄洪欄的提升泄洪作用,所述泄洪欄的左右兩邊在邊墻內的凹槽處進行移動。
優選的,為了使泄洪欄埋藏式安裝在水下,所述基座上的底槽與泄洪欄的底端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埋藏式泄洪懸柵結構設計合理,泄洪欄上端通過連接鈕對稱連接兩個鐵鏈,鐵鏈對稱安裝,使得使泄洪欄在提起的過程中均勻受力,泄洪欄通過鐵鏈在牽引機的作用下進行上下移動,通過牽引機的作用,便于將泄洪欄提起與放下,拱壩內側連接的邊墻為上窄下寬,由于泄洪時的水流速度很快,對拱壩的沖擊較強,通過上窄下寬的邊墻能夠減緩水流速度,對洪水的沖擊起到消能的作用,防止對拱壩造成損傷,泄洪欄的左右兩邊在邊墻內的凹槽處進行移動,水下有較多泥沙沉積在拱壩處,將泄洪欄的兩邊設置在凹槽內,避免因泥沙堆積影響泄洪欄的提升泄洪作用,基座上的底槽與泄洪欄的底端相連接,一方面能夠避免泄洪欄底部與水下泥沙的直接碰撞,另一方面也使泄洪欄埋藏式安裝在水下,使得結構更為穩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側面示意圖;
圖中:1、牽引機,2、上梁,3、鐵鏈,4、連接鈕,5、拱壩,6、邊墻,7、凹槽,8、泄洪欄,9、基座和10、底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一種埋藏式泄洪懸柵結構,包括牽引機1、上梁2、鐵鏈3、連接鈕4、拱壩5、邊墻6、凹槽7、泄洪欄8、基座9和底槽10,所述牽引機1位于該結構的頂端,所述牽引機1與上梁2連接在一起,所述上梁2的兩端連接在拱壩5上,所述上梁2位于牽引機1下方,所述上梁2內部安置有鐵鏈3,所述鐵鏈3的一端連接在牽引機1上,所述鐵鏈3的另一端與連接鈕4固定在一起,所述連接鈕4設置在上梁2下方,所述連接鈕4通過鐵鏈3與牽引機1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鈕4安裝在泄洪欄8上,所述拱壩5位于泄洪欄8的左右兩側,所述拱壩5內側連接有邊墻6,所述拱壩5內側連接的邊墻6為上窄下寬,由于泄洪時的水流速度很快,對拱壩5的沖擊較強,通過上窄下寬的邊墻6能夠減緩水流速度,對洪水的沖擊起到消能的作用,防止對拱壩5造成損傷,所述邊墻6的一側與拱壩5固定在一起,所述邊墻6的另一側與泄洪欄8連接在一起,所述邊墻6內設有凹槽7,所述凹槽7內安置泄洪欄8的左右兩邊,所述泄洪欄8位于上梁2下方,所述泄洪欄8與牽引機1之間通過鐵鏈3連接,所述泄洪欄8下方安置有基座9,所述泄洪欄8上端通過連接鈕4對稱連接兩個鐵鏈3,鐵鏈3對稱安裝,使得使泄洪欄8在提起的過程中均勻受力,所述泄洪欄8通過鐵鏈3在牽引機1的作用下進行上下移動,通過牽引機1的作用,便于將泄洪欄8提起與放下,所述泄洪欄8的左右兩邊在邊墻6內的凹槽7處進行移動,水下有較多泥沙沉積在拱壩5處,將泄洪欄8的兩邊設置在凹槽7內,避免因泥沙堆積影響泄洪欄8的提升泄洪作用,所述基座9固定在拱壩5底部,所述基座9上表面設有底槽10,所述基座9上的底槽10與泄洪欄8的底端相連接,一方面能夠避免泄洪欄8底部與水下泥沙的直接碰撞,另一方面也使泄洪欄8埋藏式安裝在水下,使得結構更為穩固,所述底槽10位于泄洪欄8垂直下方,所述底槽10的兩端與凹槽7連接在一起。
工作過程:在使用該埋藏式泄洪懸柵結構時,在水位上升的汛期,通過牽引機將鐵鏈拉起,使深藏在水下的泄洪欄提起,通過上窄下寬的邊墻使水流的速度降低,進而使洪水對堤壩的沖擊減弱,能夠起到消能的作用,避免對壩堤的沖撞,泄洪結束后,泄洪欄在兩側凹槽中定位下降,使其固定在基座的底槽內。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