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制品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基礎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區空閑土地面積的逐步減少,導致建筑物沿縱向高度方向大幅提高,平面布局受到大幅壓縮,市區內相鄰建筑物間距離不斷減小,對建筑物的樁基礎設計及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鋼筋混凝土方樁結構簡單固定,為了方便施工和提升穩定性,在兩端大多為設置樁頭,樁頭的結構大多采用方錐形結構,這種結構堅固耐用,但是對側向抗偏移和反向抗脫離能力很差,安全性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改進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解決樁頭的結構大多采用方錐形結構,這種結構堅固耐用,但是對側向抗偏移和反向抗脫離能力很差,安全性有限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包括內置鋼筋和礦渣微粉的混凝土樁體,所述的樁體上端和下端均設有樁頭,所述的樁頭四個外側壁上均開設有矩形開槽,所述的開槽內部均橫向固定連接有連接鋼筋,所述的開槽內部設置有混凝土翻轉穩固板,所述的混凝土翻轉穩固板通過內部翻轉鋼筋套在連接鋼筋上與連接鋼筋活動連接,所述的混凝土翻轉穩固板分為連接段、收縮段和重力段,所述的翻轉鋼筋包括固定在連接段內部的環形鋼筋、位于收縮段內部的第一支撐鋼筋和位于重力段內部的第二支撐鋼筋,所述的收縮段長度小于重力段長度,所述的開槽內壁對應收縮段位置開設有翻轉限位槽。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撐鋼筋長度小于第二支撐鋼筋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環形鋼筋內徑大于連接鋼筋外徑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連接段、收縮段和重力段寬度大小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通過在樁頭四個外側壁上均開設內置混凝土翻轉穩固板的矩形開槽,通過混凝土翻轉穩固板翻轉來提升樁頭的側向抗偏移和反向抗脫離能力,大大提升整個方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而且通過在樁頭外表面開槽澆筑形成,生產成本低,操作十分簡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開槽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樁體,2、樁頭,3、開槽,4、連接鋼筋,5、混凝土翻轉穩固板,6、翻轉鋼筋,7、連接段,8、收縮段,9、重力段,10、環形鋼筋,11、第一支撐鋼筋,12、第二支撐鋼筋,13、翻轉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包括內置鋼筋和礦渣微粉的混凝土樁體1,樁體1上端和下端均設有樁頭2,樁頭2四個外側壁上均開設有矩形開槽3,開槽3內部均橫向固定連接有連接鋼筋4,開槽3內部設置有混凝土翻轉穩固板5,混凝土翻轉穩固板5通過內部翻轉鋼筋6套在連接鋼筋4上與連接鋼筋4活動連接,混凝土翻轉穩固板5分為連接段7、收縮段8和重力段9,翻轉鋼筋6包括固定在連接段7內部的環形鋼筋10、位于收縮段8內部的第一支撐鋼筋11和位于重力段9內部的第二支撐鋼筋12,收縮段8長度小于重力段9長度,開槽3內壁對應收縮段8位置開設有翻轉限位槽13。
進一步的,第一支撐鋼筋11長度小于第二支撐鋼筋12長度,進一步的,環形鋼筋10內徑大于連接鋼筋4外徑長度,進一步的,連接段7、收縮段8和重力段9寬度大小相同,本實用新型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通過在樁頭2四個外側壁上均開設內置混凝土翻轉穩固板5的矩形開槽3,通過混凝土翻轉穩固板5翻轉來提升樁頭2的側向抗偏移和反向抗脫離能力,大大提升整個方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而且通過在樁頭2外表面開槽澆筑形成,生產成本低,操作十分簡單。
礦渣微粉作為水泥混凝土的摻入料,可等量取代水泥,降低水泥混凝土的生產成本,用礦渣微粉替代水泥,可以減少大氣排放,節約燃料,節能和環保效益明顯。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