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挖掘機三節臂結構,具體是一種挖掘機用可旋轉三節臂結構,屬于挖掘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挖掘機是使用鏟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機面的土壤、煤、泥沙或者經過預松后的土壤和巖石等物料,并裝入運輸車輛或卸至堆料場的土方機械,目前已經成為工程建設中最主要的工程機械之一。
挖掘機的工作裝置通常設置在機架的前端,機架底部安裝在回轉支承上,常見的二節臂工作裝置通常包括依次鉸接連接的大臂、小臂和鏟斗,現有技術中還出現有三節臂的工作裝置,即包括依次鉸接連接的大臂、過渡臂、小臂和鏟斗,不論是二節臂工作裝置還是三節臂工作裝置,均是通過控制大臂的和小臂的變幅、或是通過控制大臂和過渡臂和小臂的變幅實現挖掘機在較大的工作范圍內進行工作,但是傳統的工作裝置節臂的變幅均是沿前后方向進行的,即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較大的工作范圍,鏟斗的前邊沿始終平行于支撐行走裝置的地面,挖掘機只能通過機架在回轉支承上的回轉、再配合大臂的和小臂的變幅、或是通過控制大臂和過渡臂和小臂的變幅實現對垂直于地面的作業對象實施挖掘、鏟切等作業,而不能對與地面有一定角度的側面上的作業對象實施直接挖掘、鏟切等作業,針對井下挖掘機更不能直接對巷道側面作劈幫的作業和對巷道頂棚作撤頂的作業,進而使挖掘機的整體性能受限。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挖掘機用可旋轉三節臂結構,能夠在保證較大的挖掘半徑的前提下實現對與地面有一定角度的側面上和煤礦巷道頂棚的作業對象實施直接挖掘、鏟切等作業,特別適用于煤礦巷道等具有傾斜側面的作業場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挖掘機用可旋轉三節臂結構包括大臂、二節臂、三節臂和挖斗;
所述的大臂底端鉸接連接于挖掘機的回轉工作臺的前部,大臂和回轉工作臺之間還設有分別與大臂和回轉工作臺鉸接連接的大臂變幅油缸,大臂變幅油缸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所述的二節臂包括固定底座、回轉液壓馬達和活動座;固定底座后端鉸接連接于大臂的頂端,固定底座與大臂之間還設有分別與固定底座和大臂鉸接連接的二節臂變幅油缸,二節臂變幅油缸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回轉液壓馬達的本體前后方向設置固定安裝在固定底座上,回轉液壓馬達的回轉端固定連接于活動座的后端,回轉液壓馬達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所述的三節臂的后端鉸接連接于活動座的前端,三節臂與活動座之間還設有分別與三節臂和活動座鉸接連接的三節臂變幅油缸,三節臂變幅油缸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所述的挖斗鉸接連接于三節臂的前端、并通過包括連接架和千秋架的連桿機構與三節臂連接,連接架一端與三節臂的前部鉸接、另一端與千秋架的后端鉸接,千秋架的前端鉸接連接于挖斗,連桿機構與三節臂之間還設有分別與連桿機構和三節臂鉸接連接的挖斗控制油缸,挖斗控制油缸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固定底座呈桶型結構,桶型結構的桶底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大臂的頂端,桶型結構的桶壁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二節臂變幅油缸;所述的回轉液壓馬達固定安裝在桶型結構的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固定底座呈L型結構,L型結構的一邊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大臂的頂端,L型結構的另一邊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二節臂變幅油缸,L型結構的兩邊之間還設有斜撐;所述的回轉液壓馬達固定安裝在L型結構的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大臂變幅油缸和二節臂變幅油缸分別位于大臂的后方和前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三節臂變幅油缸和挖斗控制油缸分別位于三節臂的后方和前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挖掘機用可旋轉三節臂結構由于設有包括固定底座、回轉液壓馬達和活動座的二節臂,且固定底座后端鉸接連接于大臂的頂端、回轉液壓馬達的本體前后方向設置固定安裝在固定底座上、回轉液壓馬達的回轉端固定連接于活動座的后端,因此通過控制回轉液壓馬達的旋轉,可以實現活動座帶動三節臂沿回轉液壓馬達的回轉中心旋轉,進而實現對與地面有一定角度的側面上的作業對象直接實施挖掘鏟切作業,可以直接對巷道側面作劈幫作業和對巷道頂棚作撤頂作業,特別適用于煤礦巷道等具有傾斜側面的作業場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中:1、回轉工作臺,2、大臂變幅油缸,3、大臂,4、固定底座,5、回轉液壓馬達,6、活動座,7、三節臂,8、挖斗控制油缸,9、連接架,10、千秋架,11、挖斗,12、三節臂變幅油缸,13、二節臂變幅油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以下以挖斗11位于挖掘機上的方向為前方描述)。
如圖1所示,本挖掘機用可旋轉三節臂結構包括大臂3、二節臂、三節臂7和挖斗11。
所述的大臂3底端鉸接連接于挖掘機的回轉工作臺1的前部,大臂3和回轉工作臺1之間還設有分別與大臂3和回轉工作臺1鉸接連接的大臂變幅油缸2,通過控制大臂變幅油缸2的伸縮可以實現大臂3的俯仰變幅,大臂變幅油缸2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所述的二節臂包括固定底座4、回轉液壓馬達5和活動座6;固定底座4后端鉸接連接于大臂3的頂端,固定底座4與大臂3之間還設有分別與固定底座4和大臂3鉸接連接的二節臂變幅油缸13,通過控制二節臂變幅油缸13的伸縮可以控制二節臂整體的俯仰變幅,二節臂變幅油缸13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回轉液壓馬達5的本體前后方向設置固定安裝在固定底座4上,回轉液壓馬達5的回轉端固定連接于活動座6的后端,回轉液壓馬達5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所述的三節臂7的后端鉸接連接于活動座6的前端,三節臂7與活動座6之間還設有分別與三節臂7和活動座6鉸接連接的三節臂變幅油缸12,通過控制三節臂變幅油缸12的伸縮可以控制三節臂7的俯仰變幅,三節臂變幅油缸12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所述的挖斗11鉸接連接于三節臂7的前端、并通過包括連接架9和千秋架10的連桿機構與三節臂7連接,連接架9一端與三節臂7的前部鉸接、另一端與千秋架10的后端鉸接,千秋架10的前端鉸接連接于挖斗11,連桿機構與三節臂7之間還設有分別與連桿機構和三節臂7鉸接連接的挖斗控制油缸8,通過控制挖斗控制油缸8的伸縮可以實現連桿機構帶動挖斗11翻轉進行挖掘工作,挖斗控制油缸8通過液壓管路和控制閥組與挖掘機機載泵站連接。
安裝有本挖掘機用可旋轉三節臂結構的挖掘機在使用時,通過控制大臂變幅油缸2、二節臂變幅油缸13和三節臂變幅油缸12的協調伸縮可以實現三節臂結構在前后方向上的較大工作范圍;需要對與地面有一定角度的側面上的作業對象實施挖掘、鏟切等作業時,如圖2所示,通過控制回轉液壓馬達5的旋轉,可以實現活動座6帶動三節臂7沿回轉液壓馬達5的回轉中心旋轉,進而實現對巷道側面作劈幫作業;需要對煤礦巷道頂棚進行作業時,控制回轉液壓馬達5旋轉180°即可使挖斗11的前邊翻轉面向上方對巷道頂棚作撤頂作業。
為了保證固定底座4的支撐強度,且便于安裝回轉液壓馬達5、并對回轉液壓馬達5進行有效支撐和防護,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固定底座4呈桶型結構,桶型結構的桶底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大臂3的頂端,桶型結構的桶壁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二節臂變幅油缸13;所述的回轉液壓馬達5固定安裝在桶型結構的內部。
為了保證固定底座4的支撐強度,且便于安裝回轉液壓馬達5、并對回轉液壓馬達5進行有效支撐和防護,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固定底座4呈L型結構,L型結構的一邊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大臂3的頂端,L型結構的另一邊外部通過鉸接座鉸接連接于二節臂變幅油缸13,L型結構的兩邊之間還設有斜撐;所述的回轉液壓馬達5固定安裝在L型結構的內部。
為了便于安裝大臂變幅油缸2和二節臂變幅油缸13,防止工作干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大臂變幅油缸2和二節臂變幅油缸13分別位于大臂3的后方和前方。
為了便于安裝三節臂變幅油缸12和挖斗控制油缸8,防止工作干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三節臂變幅油缸12和挖斗控制油缸8分別位于三節臂7的后方和前方。
本挖掘機用可旋轉三節臂結構由于設有包括固定底座4、回轉液壓馬達5和活動座6的二節臂,且固定底座4后端鉸接連接于大臂3的頂端、回轉液壓馬達5的本體前后方向設置固定安裝在固定底座4上、回轉液壓馬達5的回轉端固定連接于活動座6的后端,因此通過控制回轉液壓馬達5的旋轉,可以實現活動座6帶動三節臂7沿回轉液壓馬達5的回轉中心旋轉,進而實現對與地面有一定角度的側面上的作業對象直接實施挖掘鏟切作業,可以直接對巷道側面作劈幫作業和對巷道頂棚作撤頂作業,特別適用于煤礦巷道等具有傾斜側面的作業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