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止排水管內產生沉積物和結晶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防止排水管堵塞的裝置,屬于邊坡支擋結構、隧道工程及巖土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排水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兩種,(1)石灰質圍巖結晶:地下水流經富含碳酸鈣的巖土體時,會攜帶大量的鈣鹽物質,流經排水管時,在排水管中流速變緩或有積水的部位會產生碳酸鈣沉淀,經長時間積累沉淀會形成塊狀結晶,最終導致排水管堵塞;(2)泥砂的沉積:地下水在滲流過程中會攜帶一些細小顆粒,尤其降雨強度較大的地區,地下水會在巖土體中會產生管涌現象,會攜帶巖土體中大量的泥砂,在排水管中,由于重力作用泥砂會沉積在排水管底部,進而導致排水管堵塞。
專利文獻cn205501985u(申請日2016.04.11)公開了一種防堵塞邊坡地下水引排裝置。其包括錐形頭、排水管、管口定位架、進水管、管口擋水罩和泄水槽;所述錐形頭一端為實心錐形,另一端為中空結構且連接排水管;所述管口定位架設于排水管一端,固定于坡面上;管口擋水罩固定于管口定位架上,且平行于排水管并設于其上方;泄水槽設于排水管下方,固定于坡面上;進水管一端設于排水管內的上部,另一端連接到坡底。
上述文獻所述裝置存在以下不足,在排水管末端安裝錐形頭雖能防止大顆粒物質進入排水孔中,但是減小了排水面積,限制了排水管的排水效果;其次,在排水孔處雖設有過濾網,但只能防止大顆粒物質進入排水管,排水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細小顆粒物質進入到排水管中并沉淀下來,長時間沉淀物質的積累也會導致排水管的堵塞。
專利文獻cn202202369u(申請日2011.08.17)公開了一種防堵塞排水管裝置。它是由排水管和連接管組成,連接管內設有隔環,排水管外部設有隔環,相鄰隔環間均放有環形密封圈,通過隔環與環形密封圈間的相互擠壓,使得排水管與連接管牢牢的連接在一起,而且排水管與連接管間可相互轉動,排水管內嵌有螺紋。通過連接管可與普通水管相連接,在排水管堵塞時,可通過用手旋轉排水管管壁來使排水管內的螺紋轉動,從而使排水管內堵塞物松動并向下移動,進而解決排水管堵塞問題,該發明裝置安裝簡單方便,價格低廉,維護時不需要任何輔助措施,在排水管發生堵塞時可以旋轉排水管使堵塞物松動,進而解決排水管堵塞的問題。
上述文獻所述裝置存在以下不足,整個系統是由排水管與連接管組成,在使用過程中系統的防水要求較高,排水管與連接管松動以后很容易造成排水管漏水;其次,該發明主要特點是在排水管堵塞之后容易清理排水管中的堵塞物,沒有從根本上防止排水管堵塞,而且需要手動操作,該裝置用于永久性結構不具有可行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效果好、能從本質上防止排水管堵塞的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防止排水管堵塞的裝置,包括排水管與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上預留有可供排水管穿過的通孔,在排水管一端設置有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下方設置有動力源裝置,所述動力源裝置通過傳動裝置與安裝在排水管內的清理刷連接,所述動力源裝置包括若干個集水器、轉筒及滾動軸承,所述滾動軸承的外緣固定在定位板上,其內緣可轉動,該轉筒套設在滾動軸承內緣上,所述集水器呈勺狀,其端部固定在轉筒上、且均勻分布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所述傳動裝置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及連接在它們之間且嚙合的蝸桿,該蝸桿固定在定位板上,在所述蝸桿上設置有突起,所述主動輪套設在轉筒上,所述清理刷包括轉軸、刷板及刷毛,所述轉軸通過轉軸定位架固定在排水管中心,該轉軸定位架設置于排水管兩端,所述刷板一端固定在轉軸上,另一端連接刷毛,所述刷毛與排水管內壁接觸,所述從動輪與轉軸傳動連接,在所述軸承內緣內壁上固定有磁體,在軸承中心處設置有線圈,所述線圈固定在定位板上,該線圈通過導線與鑲嵌在排水管壁內的導電板連接。
作為優選,在所述排水管遠離引流管一端設置有端蓋,在端蓋外設置有與之固定的半球形過濾網。
作為優選,所述蝸桿通過突起處設置的蝸桿定位盤固定在定位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板通過錨桿定位在隧道襯砌或支擋結構內部。
作為優選,所述刷毛的長度小于刷板的寬度,所述刷板與刷毛從靠近引流管一端、排水管長度的1/5處開始設置,該刷板與刷毛整體呈螺旋狀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轉軸定位架與端蓋均通過螺栓固定在排水管上。
作為優選,所述轉軸穿過轉軸定位架與端蓋。
作為優選,所述集水器共有8個,均勻分布在同一豎直平面內。
作為優選,所述引流管出水口口徑小于集水器直徑。
作為優選,所述導電板共有兩塊,且對稱布置在排水管內壁兩側。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結構簡單,防堵效果好,具有物理與化學的雙重防堵效果,并且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排水管中水量充沛時以水流為動力,缺水時可利用風力為動力,資源利用率較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左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中的管口定位板的布置圖;
圖4是本發明中的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a的局部剖面放大圖;
圖6是圖1中b的局部剖面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一種如圖1~圖6所示的防止排水管堵塞的裝置,包括排水管1與定位板2,在所述定位板2上預留有可供排水管1穿過的通孔,在排水管1一端設置有引流管3,在所述引流管3下方設置有動力源裝置,所述動力源裝置通過傳動裝置與安裝在排水管內的清理刷連接,所述動力源裝置包括八個集水器5、轉筒6及滾動軸承7,所述滾動軸承7的外緣固定在定位板2上,其內緣可轉動,該轉筒6套設在滾動軸承7內緣上,所述集水器5呈勺狀,其端部固定在轉筒6上、且均勻分布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所述集水器5直徑大于引流管3的出水口口徑,所述傳動裝置包括主動輪8、從動輪9及連接在它們之間且嚙合的蝸桿10,在所述蝸桿10上位于主動輪8與從動輪9一側處設置有突起11,所述蝸桿10通過突起11處設置的蝸桿定位盤12固定在定位板2上,所述主動輪8套設在轉筒6上,所述清理刷包括轉軸13、刷板14及刷毛15,所述轉軸12通過轉軸定位架16固定在排水管1中心,該轉軸定位架16設置于排水管1兩端,所述刷板14一端固定在轉軸13上,另一端連接刷毛15,所述刷毛15與排水管1內壁接觸,所述刷毛15的長度小于刷板14的寬度,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排水管1中水量小時,水流可通過刷毛15流出排水管1,水量較大時,排水管1中的水流動力會使清理刷轉動工作,水流匯入集水器5時相當于二次動力,充分利用了水流產生的動能,確保排水孔中的水流平緩地流出所述刷板14與刷毛15從靠近引流管一端、排水管1長度的1/5處開始設置,確保排水管1中的水流平緩地流出,該刷板14與刷毛15整體呈螺旋狀設置,所述從動輪9與轉軸13傳動連接,在所述軸承7內緣內壁上固定有磁體17,在軸承7中心處設置有線圈18,所述線圈18固定在定位板2上,該線圈18通過導線與鑲嵌在排水管1壁內的導電板19連接,所述導電板19共有兩塊,且對稱布置在排水管1內壁兩側,確保導電板18和排水管1中的水流有較大的接觸面積,根據電磁感應的原理,在線圈回路中會產生電流,主動輪8轉動時,回路以排水管1中的水流為導體,回路中產生電流,水中的陰陽離子各向導板一極移動,防止了水中離子在排水管1中結晶,在所述排水管1遠離引流管3一端設置有端蓋20,在端蓋外設置有與之固定的半球形過濾網21,所述轉軸13穿過轉軸定位架16與端蓋20,整個裝置的相對位置確定以后,用錨桿22將管口定位板固定在襯砌或支擋結構內部。
本裝置以排水管1中的水為主要動力來源,水經引流管精確地將水流匯入集水器5中,水的重力作用帶動主動輪8轉動,機械傳動裝置帶動排水管清理刷的轉軸13轉動,使排水管1中的沉積物松動,通過水的沖刷作用可以將沉積物排出管外,實現了排水管的防堵效果。另外,風力也可以作為該裝置的動力,當排水管1中缺水時,可以風力作為動力,完成排水管1中沉積物的清理工作。該裝置不需要任何外來能源,能合理地利用排水管周邊的資源,從長遠來看,這是一種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案,適宜推廣應用。
以上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