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環境巖土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河道清淤系統。
背景技術:
河道清淤是將河道的淤泥從水底切割、收集并輸送到特定地點進行集中處理的淤泥處理措施。
目前,國內的清淤方式主要有:采用挖掘機(陸用或水用)或者船載抓泥設備進行淤泥清理,該方法清淤不徹底,且需要配置淤泥運輸船,淤泥的后期運輸與處理極為不便,易造成二次污染。水下清淤,一般采用鏈斗式挖泥船或絞吸式挖泥船將淤泥從河底抽出,由于清淤過程中對河底擾動較大,會造成以下三種問題:抽出的泥漿含水量較大,清淤效率不高,后期處理量較大,清淤成本較高;清淤過程中淤泥中的懸浮物會懸浮在河水中,造成河水的渾濁和污染;絞吸口和泥漿泵易被淤泥中的垃圾淤堵,造成清淤效率低且易損壞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河道清淤系統,解決現有技術中河道清淤操作易造成管道淤堵、需要復雜的后期轉運或者脫水處理,效率低,成本高,易導致水體二次污染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河道清淤系統,包括:
載具;以及固定在所述載具上的
淤泥清理裝置,深入河道淤泥層,清理出河道淤泥;
制漿裝置,與所述淤泥清理裝置相連,將所述河道淤泥打碎并制成泥漿;
泥漿存儲裝置,與所述制漿裝置相連,存儲所述泥漿。
進一步地,所述淤泥清理裝置包括:鏈斗機以及設置在其前端的鏟斗;
在執行清淤操作時,所述鏟斗深入河道淤泥層,掘取淤泥層內的淤泥,并向所述鏈斗機推送;
所述鏈斗機將所述鏟斗推送的淤泥抬升,輸送給所述制漿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鏈斗機外設置隔水外罩。
進一步地,所述鏟斗前端設置格柵。
進一步地,所述淤泥清理裝置還包括:鏈斗機調整結構;
所述鏈斗機調整結構包括:抬升裝置以及活動連接支座;
所述鏈斗機通過所述活動連接支座固定在所述載具上,可相對所述載具轉動;
所述抬升裝置固定在所述載具上,并與所述鏈斗機相連,可拉動所述鏈斗機以所述活動連接支座為轉動支點轉動,相對所述載具抬升或者下降。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支座包括:固定支座以及延伸連桿;
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在所述載具上;
所述延伸連桿第一端通過樞轉軸與所述固定支座樞轉連接;
所述延伸連桿第二端與所述鏈斗機的機身中部樞轉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抬升裝置包括:絞車、滑輪支架、滑輪以及牽引繩;
所述滑輪支架固定在所述載具上;
所述滑輪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滑輪支架上;
所述絞車固定在所述載具上;
所述牽引繩一端纏繞在所述絞車的線輪上,另一端經過所述滑輪與所述鏈斗機機身前部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制漿裝置包括:垃圾粉碎機以及攪拌機;
所述垃圾粉碎機與所述淤泥清理裝置的輸出口相連,用于破碎所述河道淤泥;
所述攪拌機與所述垃圾粉碎機相連,用于獲取經破碎的河道淤泥,并攪拌制漿形成泥漿。
進一步地,所述泥漿存儲裝置包括:泥漿存儲箱;
所述泥漿存儲箱與所述攪拌機相連,用于獲取并存儲所述泥漿。
進一步地,所述載具包括:船體;
所述淤泥清理裝置、所述制漿裝置以及所述泥漿存儲裝置固定在所述船體上。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河道清淤系統,通過載具運載淤泥清理裝置進入河道清淤段,直接將河底淤泥挖掘清理出來,抬升到載具上,經由制漿裝置打碎并制成一定濃度的泥漿,通過泥漿存儲裝置存儲。一方面,對淤泥層的沖擊破壞程度很小,造成的水體渾濁污染程度較輕;另一方面,采用鏟斗與鏈斗機相配合的挖泥方式,可防止淤泥在清淤過程中與河水混合,保證淤泥含水率為自然含水率,提高清淤效率,相對于傳統絞吸清淤方式中抽出的泥漿含水量較大,清淤效率低的問題,大幅提升清淤效率;同時,避免了后期復雜的脫水操作,簡化了淤泥的后期處理程序;同時,通過破碎制漿存儲,使得淤泥的運輸轉運過程高效而且環保,同時避免了二次污染;采用鏈斗機將淤泥取出,鏟斗的格柵可去除大顆粒垃圾,垃圾粉碎機進一步粉碎,可降低挖泥及運輸過程中淤堵的可能性,避免傳統絞吸清淤方式造成的易被垃圾淤堵的問題。
進一步地,通過鏈斗機以及設置在其前端的鏟斗,在載具的推動下將河道底部淤泥持續掘起,并推送給鏈斗機抬升到載具上;過程中,掘起淤泥產生的泥層破壞區域很小,且很快就進入鏈斗機,因此對水體造成的渾濁影響和污染很小;實現高效清淤的同時嚴格限制水體二次污染。通過隔水罩隔絕淤泥與水的接觸,進一步限制淤泥潰散污染水體;在鏟斗前端設置格柵能夠充分過濾大體積的石塊或者垃圾,從而保證淤泥破碎和輸送過程的流暢性,保證了清理效率,也降低了其對設備的損傷。
進一步地,通過制漿裝置將淤泥打碎并制成一定濃度的泥漿實現管道運輸,從而提升淤泥運輸的清潔性和效率,避免管路堵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河道清淤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河道清淤系統,解決現有技術中河道清淤操作易淤堵,需要復雜的后期轉運或者脫水處理,效率低,成本高,易導致水體二次污染的技術問題;達到了提升清淤效率,清潔性以及操作便捷性的技術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的總體思路如下:
通過鏟斗和鏈斗機的配合,以快捷且較小泥層破壞的方式清理出淤泥,并迅速抬升到載具上,減少與水體的接觸,從而抑制水體渾濁和二次污染;通過將淤泥破碎并制漿后管道運輸存儲,在保證淤泥高效運輸存儲的同時避免其進入水體,也就避免了二次污染;從而整體上,提升清淤效率,簡化操作,抑制水體二次污染。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特征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詳細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限定,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參見圖1,一種河道清淤系統,包括:
載具17;
以及固定在所述載具17上的:
淤泥清理裝置(2、3、4、5、6、9、11、12、13),深入河道淤泥層,清理出河道淤泥;
制漿裝置(7、8、10、14、15),與所述淤泥清理裝置相連,將所述河道淤泥打碎并制成泥漿;
泥漿存儲裝置(1、16),與所述制漿裝置相連,存儲所述泥漿。
通過淤泥清理裝置將淤泥層的淤泥直接掘起,抬升送給制漿裝置,能夠局部破壞水下淤泥層,避免大面積水體渾濁,造成二次污染;避免絞吸式操作造成的水下大面積淤泥層破壞,以及吸取渾濁泥漿對水底淤泥層的振動,從而大幅降低水體污染。同時,通過制漿裝置破碎自然狀態下的淤泥層制漿,其含水量相對較低,降低了后期的處理周期和復雜程度;保證淤泥含水率為自然含水率,提高清淤效率,相對于傳統絞吸清淤方式中抽出的泥漿含水量較大,清淤效率低的問題,大幅提升清淤效率;同時也能夠保證管道運輸的流暢性和效率;也能避免轉運的二次污染。
具體來說,所述載具17可以選擇船或者類似的可移動運載工具。
所述淤泥清理裝置包括:鏈斗機11以及設置在其前端的鏟斗12;
所述鏟斗12深入河道淤泥層,掘取淤泥層內的淤泥,并向所述鏈斗機11推送;
所述鏈斗機11將所述鏟斗12推送的淤泥抬升,輸送給所述制漿裝置。
鏟斗12深入淤泥層,在載具17的推動下切割分離淤泥層,造成的破壞程度極小,從而對水體造成的渾濁影響很小,抑制了清淤二次污染;借由載具17的推力,使得后掘起的淤泥能夠推動先掘起的淤泥進入鏈斗機11,迅速抬升到載具17上,減少與水體的接觸,從而抑制了水體污染;也提升了清淤的效率。
所述鏈斗機11外設置隔水外罩;能夠進一步減少與水體的接觸。
優選的,所述鏟斗12上設置格柵13,能夠前置濾除大體積的砂石,雜物,避免其影響淤泥運輸以及設備的正常工作。
所述淤泥清理裝置還包括:鏈斗機調整結構。
所述鏈斗機調整結構包括:抬升裝置以及活動連接支座9。
所述鏈斗機11通過所述活動連接支座9固定在所述載具17上,可相對所述載具17轉動;所述抬升裝置固定在所述載具17上,并與所述鏈斗機11相連,可拉動所述鏈斗機11以所述活動連接支座9為轉動支點轉動,相對所述載具17抬升或者下降。
具體來說,所述轉動支座9包括:固定支座以及延伸連桿;
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在所述載具17上;所述延伸連桿第一端通過樞轉軸與所述固定支座樞轉連接;所述延伸連桿第二端與所述鏈斗機11的機身中部樞轉連接。
具體來說,所述抬升裝置包括:絞車2、滑輪支架、滑輪5以及牽引繩4;
所述滑輪支架固定在所述載具17上;
所述滑輪5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滑輪支架上;
所述絞車2固定在所述載具17上;
所述牽引繩4一端纏繞在所述絞車2的絞盤上,另一端經過所述滑輪5與所述鏈斗機11機身前部相連。
通過絞車2提供動力,收放牽引繩4,拉抬或者下放所述鏈斗機11。
具體來說,所述滑輪支架包括:豎向支架6以及斜支架3;所述豎向支架6底端與所述載具17鉸接,頂端與所述斜支架3中部鉸接;所述斜支架3底端與所述載具17鉸接,所述斜支架3頂端通過樞轉軸與所述滑輪5樞轉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制漿裝置包括:垃圾粉碎機8以及攪拌機7;
所述垃圾粉碎機8與所述淤泥清理裝置的輸出口相連,獲取并破碎所述河道淤泥;
所述攪拌機7與所述垃圾粉碎機8相連,獲取經破碎的河道淤泥,并攪拌制漿形成泥漿。
即,鏈斗機11將拉抬的淤泥輸送給破碎機8,將淤泥打碎,避免其內的相對大體積的砂石雜物阻塞管路影響運輸。而后,通過攪拌機7將打碎的淤泥進行攪拌,并調整泥漿的濃度,便于管道運輸。
具體來說,所述破碎機8與所述攪拌機7之間通過輸泥管路以及設置在其上的第一泥漿泵10相連,通過所述第一泥漿泵10提供輸送動力。
所述攪拌機7還通過一抽水泵15連接進水管14,向所述攪拌機7內注水,制備泥漿。
所述泥漿存儲裝置包括:泥漿存儲箱1;所述泥漿存儲箱1與所述攪拌機7相連,獲取并存儲所述泥漿。
具體來說,所述攪拌機7與所述泥漿存儲箱1之間通過輸送管路以及設置在其上的第二泥漿泵16相連,執行泥漿轉運操作。
下面介紹本方案的工作過程。
清淤施工時,首先啟動絞車2,通過調整牽引繩4長度和活動支座9中延伸連桿的旋轉角度,將鏟斗12置入河底淤泥中,隨著載具17向前移動,鏟斗12將淤泥鏟入斗內,格柵13濾除淤泥中較大的垃圾,啟動垃圾粉碎機8和鏈斗機11,鏈斗機11將淤泥傳輸至垃圾粉碎機8內,垃圾粉碎機8進一步將淤泥中的小顆粒垃圾破碎,攪拌機7、第一泥漿泵10、抽水泵15給電啟動,第一泥漿泵10將破碎后的淤泥抽入攪拌機7內,抽水泵15通過進水管14將河水從河中抽入攪拌機7內,攪拌機7將河水、淤泥攪拌均勻制成泥漿,第二泥漿泵16給電啟動,將調配好的泥漿抽入泥漿儲存箱1內。
過程中,鏟斗與鏈斗機相配合的挖泥方式,可防止淤泥在清淤過程中與河水混合,保證淤泥含水率為自然含水率,提高清淤效率。
采用鏈斗機將淤泥取出,鏟斗的格柵可去除大顆粒垃圾,垃圾粉碎機進一步粉碎,可降低挖泥及運輸過程中淤堵的可能性。
淤泥經垃圾破碎機進一步破碎淤泥中的垃圾,將其調配成一定濃度的泥漿。即,如泥漿中含水量高,管道不易淤堵,但泥漿體積大,運輸、后期處理成本高;如泥漿含水率低,管道易淤堵,損壞設備;調配成最佳的泥漿濃度,便于二次運輸。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河道清淤系統,通過載具運載淤泥清理裝置進入河道清淤段,直接將河底淤泥挖掘清理出來,抬升到載具上,經由制漿裝置打碎并制成一定濃度的泥漿,通過泥漿存儲裝置存儲。一方面,對淤泥層的沖擊破壞程度很小,造成的水體渾濁污染程度較輕;另一方面,采用鏟斗與鏈斗機相配合的挖泥方式,可防止淤泥在清淤過程中與河水混合,保證淤泥含水率為自然含水率,提高清淤效率,相對于傳統絞吸清淤方式中抽出的泥漿含水量較大,清淤效率低的問題,大幅提升清淤效率;同時,避免了后期復雜的脫水操作,簡化了淤泥的后期處理程序;同時,通過破碎制漿存儲,使得淤泥的運輸轉運過程高效而且環保,同時避免了二次污染;采用鏈斗機將淤泥取出,鏟斗的格柵可去除大顆粒垃圾,垃圾粉碎機進一步粉碎,可降低挖泥及運輸過程中淤堵的可能性,避免傳統絞吸清淤方式造成的易被垃圾淤堵的問題。
進一步地,通過鏈斗機以及設置在其前端的鏟斗,在載具的推動下將河道底部淤泥持續掘起,并推送給鏈斗機抬升到載具上;過程中,掘起淤泥產生的泥層破壞區域很小,且很快就進入鏈斗機,因此對水體造成的渾濁影響和污染很小;實現高效清淤的同時嚴格限制的水體二次污染。通過隔水罩隔絕淤泥與水的接觸,進一步限制淤泥潰散污染水體;在鏟斗前端設置格柵能夠充分過濾大體積的石塊或者垃圾,從而保證淤泥破碎和輸送過程的流暢性,保證了清理效率,也降低了其對設備的損傷。
進一步地,通過制漿裝置將淤泥打碎并制成一定濃度的泥漿實現管道運輸,從而提升淤泥運輸的清潔性和效率,避免管路堵塞。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