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廚房用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水槽,特別是一種大容量水槽。
背景技術:
水槽是現有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設備,用以清洗果蔬和烹飪后的廚具,現有的水槽均具有一定的規格,而使用何種規格的水槽又受到廚房空間的影響,最終導致水槽的容量受到限制,當家里聚餐后,清洗鍋碗瓢盆時,需要分批次進行清洗,延長了清洗時間,降低了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需要設計一種在相同規格下增加槽體容量,而不改變水槽整體體積的水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在相同規格下增加槽體容量,而不改變水槽整體體積的水槽。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大容量水槽,包括:具有洗滌平面的槽體,所述洗滌平面下凹形成至少一個洗滌槽,其中,洗滌槽的一側槽壁呈斜面設置。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大容量水槽還包括至少一個水龍頭,安裝于洗滌平面的一側,其中斜面槽壁與水龍頭同一側,將斜面槽壁與水龍頭同設一側。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所述洗滌槽的斜面槽壁與洗滌槽槽底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洗滌槽的槽底呈階梯狀,其中,靠近斜面槽壁一側為凹部,遠離斜面槽壁一側為凸部,且洗滌槽的出水口與凹部相連通。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凸部與凹部之間通過圓弧過渡。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洗滌槽的數量為兩個,且并排設置,其中,每一洗滌槽的一側槽壁為斜面。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水槽還包括一個排水機構,其中,排水機構的一端分別與兩個洗滌槽槽底的出水口相連,排水機構的另一端連接入下水管道中。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排水機構包括一排水管,其中,排水管為一體設置或者為分體設置。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排水管沿其流水方向可伸縮。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排水機構還包括溢流管道,其中,溢流管道的一端與洗滌槽相連通,溢流管道的另一端與排水管相連。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溢流管道與排水管之間相卡接,并通過密封圈密封溢流管道與排水管之間的連接。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排水機構還包括油水分離組件,其中,油水分離組件的一端與排水管相連,油水分離組件的另一端與下水管道相連通。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油水分離組件包括油污集沉箱,并通過隔板將油污集沉箱分割成兩個區域,且兩個區域相互連通,其中一個區域與排水管相連通,另一個區域與下水管道相連通。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在油污集沉箱的外側側壁上連接有油污收集箱,且油污收集箱與油污集沉箱相連通。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在油污集沉箱上開設引流孔,并通過端蓋密封。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隔板的連接部位于油污集沉箱與排水管相連的一側,其中,兩個區域的連通通道位于油污集沉箱與下水管道相連的一側。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排水管與油污集沉箱之間可相對轉動。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伸入油污集沉箱一端的排水管的出水口與伸入油污集沉箱一端的下水管道的進水口之間存有高度差。
在上述的一種大容量水槽中,伸入油污集沉箱一端的排水管的出水口靠近連接下水管道一側的油污集沉箱內壁,伸入油污集沉箱一端的下水管道的進水口靠近連接排水管一側的油污集沉箱內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大容量水槽,在不改變水槽長度方向上尺寸的情況下,增大水槽中洗滌槽的洗滌空間,從而增加一次性洗滌廚具的數量,提高洗滌效率,另外,增大容量體積后的水槽,其所占用廚房空間相比較同規格的水槽改變不大,提高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大容量水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大容量水槽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油水分離組件的剖視圖。
圖中,100、槽體;110、洗滌平面;120、洗滌槽;121、斜面槽壁;122、凹部;123、凸部;200、水龍頭;300、排水機構;310、排水管;320、溢流管道;330、密封圈;340、油水分離組件;341、油污集沉箱;342、隔板;343、油污收集箱;344、端蓋;350、下水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大容量水槽,包括:具有洗滌平面110的槽體100,所述洗滌平面110下凹形成至少一個洗滌槽120,其中,洗滌槽120的一側槽壁呈斜面設置,增大洗滌槽120內洗滌空間的體積,從而增加放置于該洗滌空間內廚具的數量,提高洗滌效率。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大容量水槽,在不改變水槽長度方向上尺寸的情況下,增大水槽中洗滌槽120的洗滌空間,從而增加一次性洗滌廚具的數量,提高洗滌效率,另外,增大容量體積后的水槽,其所占用廚房空間相比較同規格的水槽改變不大,提高用戶體驗。
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大容量水槽還包括至少一個水龍頭200,安裝于洗滌平面110的一側,其中斜面槽壁121與水龍頭200同一側,將斜面槽壁121與水龍頭200同設一側,這樣的結構增加了洗滌槽120槽底的寬度,使得連接于洗滌槽120槽底的水槽排水系統后置,將增大水槽前置的空間,便于存放更多的廚具或者其他廚房用品,另外,將水龍頭200安裝一側的洗滌槽120的槽壁設置成斜面,防止洗滌廚具時發生水體飛濺,從而提高廚房的整潔效果。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洗滌槽120的斜面槽壁121與洗滌槽120槽底之間的夾角為銳角。防止廚具在洗滌槽120內清洗時,水龍頭200中流出的水發生飛濺現象,影響廚房的整體衛生。
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洗滌槽120的槽底呈階梯狀,其中,靠近斜面槽壁121一側為凹部122,遠離斜面槽壁121一側為凸部123,且水槽的排水系統與凹部122相連通,使得在洗滌廚具時,水流能夠順利的流向凹部122,在凸部123保持留有相對干燥的區域,用以放置已經洗滌完,但還未瀝干的廚具,防止洗凈的廚具與未洗凈的廚具雜糅在一起,不便于分離,提高洗滌的速率,同時節約水資源,提高水槽的環保功能。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凸部123與凹部122之間通過圓弧過渡,防止廚具在洗滌中或者洗滌后,在碰觸凸部123與凹部122的連接處時,劃傷廚具表面,提高水槽使用的安全性。
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中的洗滌槽120設置為并排的兩個,進一步優選為一大一小的兩個洗滌槽120,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使用需求,實用性強,其中,可以將每個洗滌槽120的一側槽壁設置成斜面,同步擴大洗滌槽120的容量,進一步加快洗滌效率。一般情況下,水槽中的洗滌槽120采用沖壓成型,若是將兩個洗滌槽120的規格與形狀設置成一樣,這樣就便于更加快速的加工成型,而且還能降低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便于廣泛的推廣。
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水槽還包括一個排水機構300,其中,排水機構300的一端分別與兩個洗滌槽120槽底的出水口相連,排水機構300的另一端連接入下水管道350中,將廚具洗滌后的污水能夠及時的排離洗滌槽120。進一步優選地,排水機構300包括一排水管310,其中,排水管310可以一體設置,也可以分體設置,當排水管310一體設置時,其中,排水管310的一端呈y形,其開叉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洗滌槽120槽底的出水口相連,排水管310的另一端與y形端相結合,構成類似l形設置,將兩個洗滌槽120槽底出水口中流出的污水匯聚,統一排出;當排水管310分體設置時,每一個排水管310呈l形設置,分別與兩個洗滌槽120槽底的出水口相連,并分體將洗滌槽120中的污水各自排出。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排水管310可伸縮,可分別改變排水管310的橫向長度與縱向長度,以此滿足水槽的安裝位置,并實現一種具有伸縮功能的水槽,適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戶,使得用戶在洗滌廚具或者果蔬時,不會感覺腰酸或者疲憊。
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排水機構300還包括溢流管道320,其中,溢流管道320的一端與洗滌槽120相連通,溢流管道320的另一端與排水管310相連,防止洗滌槽120內的自來水過多,而溢出洗滌槽120,從而影響廚房的衛生與安全。進一步優選地,溢流管道320與排水管310之間相卡接,并通過密封圈330密封溢流管道320與排水管310之間的連接,保證水槽底部空間的干燥,防止滋生細菌或者發生霉變。
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排水機構300還包括油水分離組件340,其中,油水分離組件340的一端與排水管310相連,油水分離組件340的另一端與下水管道350相連通,在洗滌后的污水排入下水管道350之前,進行油水分離,將油污集聚在油水分離組件340中,而將污水排入下水管道350內,解決了下水管道350被堵塞的問題,而且也能降低環境污染,提高水槽的環保功能。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油水分離組件340包括油污集沉箱341,并通過隔板342將油污集沉箱341分割成兩個區域,且兩個區域相互連通,其中一個區域與排水管310相連通,另一個區域與下水管道350相連通,當含有油脂的污水進入油污集沉箱341內時,污水的流速降低,且油污會沿著隔板342側壁集聚,難以將油污帶入下水管道350中,從而實現油水的分離,進一步優選地,在油污集沉箱341的外側側壁上連接有油污收集箱343,且油污收集箱343與油污集沉箱341相連通,可將油污集沉箱341中集聚下來的油污引流至油污收集箱343中,防止油污集沉箱341中填滿油污,影響其油水分離的效果。另一種方式,可在油污集沉箱341上開設引流孔,并通過端蓋344密封,當需要清理油污集沉箱341中的油污時,只需打開端蓋344,將油污集沉箱341中的油污引出即可。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隔板342的連接部可以設置在油污集沉箱341與排水管310相連的一側,也可以設置在油污集沉箱341與下水管道350相連的一側,進一步優選地,隔板342的連接部位于油污集沉箱341與排水管310相連的一側,兩個區域的連通通道位于油污集沉箱341與下水管道350相連的一側,這樣使得在油污集沉箱341中的油層厚度與隔板342的長度相當,進一步提高油水分離的效果。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排水管310與油污集沉箱341之間可相對轉動,便于將油污集沉箱341中的油污引出,保證油污集成箱穩定的油水分離效果,實現可持續使用。
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伸入油污集沉箱341一端的排水管310的出水口靠近連接下水管道350一側的油污集沉箱341內壁,伸入油污集沉箱341一端的下水管道350的進水口靠近連接排水管310一側的油污集沉箱341內壁,且排水管310的出水口與下水管道350的進水口之間高度差作為油污集聚的容積,防止油污流入下水管道350中,進一步提高油水分離的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