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軟體排的對拉鋪設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深水區域對拉鋪設軟體排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沿海、內陸經濟、港口建設的快速發展,沿海的圍海造地項目和航道的建設與整治項目越來越多,這些工程的實施一般都離不開護底施工,軟體排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護底形式,軟體排的鋪設施工質量也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
目前軟體排鋪設主要依靠大型專業鋪排船舶施工,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較低。在深水區,由于施工現場水流較急,水位深,小的砂肋條不能迅速使軟體排下沉,排體較輕時還難以下放到位,既不能滿足施工進度要求也不能達到預期的鋪設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深水軟體排對拉鋪設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加工好的軟體排運輸至鋪設區域位置;
步驟2、將至少兩個對拉船和多個載有砂的運砂船行至軟體排鋪設區域,固定對拉船;
步驟3、利用對拉船拉動軟體排以將軟體排展開,并固定軟體排;
步驟4、在對拉船和軟體排的沖砂口之間連接鋪設輸砂管;
步驟5、利用對拉船上設置的水力沖挖機組將運砂船上砂的進行沖挖吸送處理以充灌至軟體排中;
步驟6、充灌工作結束后檢查軟體排的充砂情況,如果不合格則對拉船重新對運砂船上的砂進行沖挖吸送處理以將運砂船上的砂補充充灌至軟體排中,直至軟體排的充砂情況合格,如果合格則進行步驟7;
步驟7、將完成充砂的軟體排沉放至鋪設位置,并對軟體排的鋪設位置進行標記;
步驟8、將至少兩個對拉船和多個載有砂的運砂船行至下一個軟體排鋪設區域,循環進行步驟3至步驟6直至完成所有軟體排的鋪設。
作為改進,還包括步驟9、檢測軟體排的鋪設情況。
優選地,采用浮標法檢測軟體排鋪設情況,所述浮標法為:沿每幅軟體排排長方向兩側各均勻布置2個浮標檢測點位,浮標與排體用連接繩連接;整幅軟體排鋪設完成后,檢測者移至浮標處,將連接繩拉緊并處于鉛垂狀態,用gps校核該點的實際平面位置;將沿軟體排鋪設方向側測點的平面位置作為確定下一幅軟體排平面位置的修正依據,軟體排起點方向側測點的平面位置作為與前一幅相鄰軟體排搭接量檢測的依據。
優選地,通過gps進行定位,將對拉船和多個載有砂的運砂船行至軟體排鋪設區域,配以拋錨艇拋好前后各兩根八字型的錨纜,將對拉船固定至平行于設計軟體排鋪設邊線,并在垂直于堤軸線方向上預留張拉范圍。
優選地,軟體排的展開過程為:用足夠拉力的四根繩索分別和軟體排的四角點連接,其中相鄰的兩根繩索的另一端則固定在一個對拉船的卷揚機上,另外兩根繩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個對拉船的卷揚機上,用兩個對拉船上的卷揚機拉動繃緊繩索,使得軟體排展開,同時利用錨拉工藝固定軟體排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軟體排的充灌工作過程為:對拉船開啟高壓水槍,對運砂船艙內砂土進行沖刷攪翻,利用泥漿泵于運砂船中吸砂,經高密管輸送至對拉船上的充灌部位,再經分流器分流后分別向軟體排中的各個沖砂口進行軟體排充灌。
優選地,所述軟體排包括排體、圍著在所述排體四周的加筋帶以及縫制在所述排體上的多條橫向加筋帶,多條橫向加筋帶間隔且平行設置,所述橫向加筋帶沿所述排體的長度方向設置;
所述排體包括排布以及排列縫制在所述排布上的充填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中的深水軟體排對拉鋪設施工方法與以往慣用的專業鋪排船相比,成本低,施工效率高,適應性強。對拉船組能同時兼顧砂被、軟體排與袋裝砂的施工,可一船多用,且施工拋錨占用水域范圍小,能有效解決工作面沖突的問題,在有效加快工程進度的同時又保障了軟體排能充分發揮作用。
此外,該施工方法中也將傳統的砂肋加筋軟體排結構形式改變為砂袋加筋軟體排,減少了砂肋的數量,提高了軟體排的制作加工效率,節約了成本,也使得軟體排的壓載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深水軟體排對拉鋪設施工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軟體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軟體排的展開方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深水軟體排對拉鋪設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加工好的軟體排運輸至鋪設區域位置。本實施例中的軟體排采用現場縫制,將多個充填袋排列縫制在排布上以構成軟體排,具體為:排布上垂直于堤軸線方向排列放置規格為3m×0.5m、2m×0.5m的充填袋,本實施例中在排布上垂直于堤軸線方向布置8條充填袋,在排布的排頭和排尾分別空余0.3m布置一個規格為3m×0.5m充填袋,排頭和排尾兩個充填袋之間布置6條規格為2m×0.5m的充填袋,每兩個相鄰的填充帶之間的間距為(l-18.6m)/7,其中l為軟體排的在垂直于堤軸線方向上的長度。所有充填袋縫制在排布上后以形成排體,在排體的四周采用加筋帶1加固,在排體上還間隔設置多條與堤軸線方向相垂直的橫向加筋帶2以加固充填袋,保證充填袋與排布不脫離,橫向加筋帶之間的間距為1m。軟體排示意圖見圖2。
步驟2、通過gps進行定位,將至少兩個對拉船和多個載有砂的運砂船行至軟體排鋪設區域,配以拋錨艇拋好前后各兩根八字型的錨纜,將對拉船固定至平行于設計軟體排鋪設邊線,并在垂直于堤軸線方向上預留張拉范圍。對拉船的船體的一側焊接豎桿,并布置卷揚機和吊桿,用來升降水力沖挖機組。在船體的另一側安裝、固定4臺15kw的高壓泵,使安裝高壓泵的一側與充填袋同側。每條對拉船上還配備如下設備:300kw發電機1臺;30kw、6寸泥漿泵4臺。
步驟3、利用對拉船3拉動軟體排4以將軟體排展開,并固定軟體排4。軟體排4的展開過程為:用足夠拉力的四根繩索5分別和軟體排4的四角點連接,其中相鄰的兩根繩索5的另一端則固定在一個對拉船3的卷揚機上,另外兩根繩索5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個對拉船3的卷揚機上,用兩個對拉船3上的卷揚機拉動繃緊繩索5,使得軟體排4展開,同時利用通用的錨拉工藝固定軟體排4的位置,如圖3所示。
步驟4、在對拉船和軟體排的沖砂口之間連接鋪設輸砂管。輸砂管采用6吋軟管,輸砂管與船聯結處由于風浪的影響采用6吋橡膠軟管聯結,輸砂管在軟體排位置以上采用6吋晴綸軟管聯結,6吋晴綸軟管伸入到軟體排的充砂口內,并延伸至砂肋內,然后進行綁扎牢固。嚴格控制輸砂管線的鋪設質量,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確保無跑、冒、滴、漏現象。
步驟5、利用對拉船上設置的水力沖挖機組將運砂船上砂的進行沖挖吸送處理以充灌至軟體排中。軟體排的充灌工作過程具體為:對拉船開啟高壓水槍,對運砂船艙內砂土進行沖刷攪翻,利用泥漿泵于運砂船中吸砂,經高密管輸送至對拉船上的充灌部位,再經分流器分流后分別向軟體排中的各個沖砂口進行砂肋充灌。
步驟6、充灌工作結束后檢查軟體排的充砂情況,如果不合格則對拉船重新對運砂船上的砂進行沖挖吸送處理以將運砂船上的砂補充充灌至軟體排中,直至軟體排的充砂情況合格,如果合格則進行步驟7;
步驟7、開始對軟體排充灌后,根據現場情況將軟體排緩緩沉放就位,軟體排充填完后,將系在軟體排四角的尼龍繩解開讓軟體排沉放到底至鋪設位置,并對軟體排的鋪設位置進行標記。
步驟8、將至少兩個對拉船和多個載有砂的運砂船行至下一個軟體排鋪設區域,循環進行步驟3至步驟6直至完成所有軟體排的鋪設。
步驟9、采用浮標法檢測軟體排鋪設情況,所述浮標法為:沿每幅軟體排排長方向兩側各均勻布置2個浮標檢測點位,浮標與排體用連接繩連接;整幅軟體排鋪設完成后,檢測者移至浮標處,將連接繩拉緊并處于鉛垂狀態,用gps校核該點的實際平面位置;將沿軟體排鋪設方向側測點的平面位置作為確定下一幅軟體排平面位置的修正依據,軟體排起點方向側測點的平面位置作為與前一幅相鄰軟體排搭接量檢測的依據。
此外,鋪設過程中,主要通過軟體排展拉后定位調整來控制軟體排的位置。遇急流時,施工中定位時可據經驗向搭接方向超前1~2m。
為有效掌握相鄰軟體排間的實際搭接量及每幅軟體排的實際平面位置,應對已鋪設的每幅軟體排進行相應的檢測。必要時,相鄰排體的搭接量可由潛水員探摸進行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