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河湖中垃圾清理及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口增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河道垃圾污染也成為了日趨嚴重的問題,往日的山青水秀已經很難見到,更多的時候看到的是河岸邊令人作嘔的生活廢品和旅游產生的漂浮垃圾,同時會看到環衛工人忙碌的身影。如何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已經成了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現有技術中,一些攔河壩或者水電站為了除去水中垃圾,都會在進水口設置攔污柵,但是隨著環境污染加重,水中垃圾增加,傳統攔污柵已難以有效清除污物。而且一般的城市河道也沒有建設攔河壩或者水電站,不利于設置傳統的攔污柵,因此,設計小型化可以大量布置在河道水域岸邊的垃圾清理和回收裝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河湖中垃圾清理及回收裝置,以解決城市河湖水域岸邊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河湖中垃圾清理及回收裝置,包括箱桶,該箱桶設置于河湖水域岸邊,箱桶頂部設有進水口,箱桶下方設有一個渦輪泵,渦輪泵內部設有斜槽形狀的渦輪葉片,渦輪泵底部設有用于帶動渦輪葉片轉動的電機;在渦輪葉片上方設有一塊篩板,該篩板上密布有過濾孔;所述渦輪泵與箱桶之間以篩板上的過濾孔作為水流通道;所述渦輪泵的側面外殼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作為凈水流出通道的出水口。
優選的,所述篩板可拆卸地安裝在渦輪葉片上方,且與渦輪葉片同軸。
優選的,所述箱桶為中空圓筒結構,頂部進水口周邊設有環向的檐蓋。
優選的,所述過濾孔的孔徑為0.3~2cm。
優選的,所述篩板為金屬或塑料圓盤結構。
優選的,在所述出水口上設有側蓋,該側蓋通過活頁連接在出水口的一側邊緣以用于關閉出水口。
本發明的河湖中垃圾清理及回收裝置通過水帶動垃圾流入裝置中,經過篩板的過濾作用,將水與垃圾分開,水排出,垃圾留在裝置中作為回收利用的原料。利用水的流動,將垃圾不斷帶入裝置中,收集。利用渦輪泵將流入的水,排出,維持裝置始終“不滿”的狀態,這樣可以使垃圾不斷積累在箱桶中,直至裝滿箱桶,然后更換篩板和箱桶又可以繼續使用。本發明能夠有效解決城市河湖中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問題,制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裝置拆解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箱桶,2-渦輪泵,3-渦輪葉片,4-電機,5-篩板,6-進水口,7-檐蓋,8-側蓋,9-出水口,10-過濾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的裝置包括一個箱桶1,該箱桶1設置于河湖水域岸邊,其頂部低于水平面,箱桶1頂部設有進水口6,箱桶1下方設有一個渦輪泵2,渦輪泵2內部設有斜槽形狀的渦輪葉片3,從圖2可以看出,渦輪葉片3為同軸的多塊外輪廓為斜向下方的薄片構成,薄片與薄片之間構成斜向下的槽作為水流通道,渦輪泵2底部設有用于帶動渦輪葉片3轉動的電機4;在渦輪葉片3上方設有一塊篩板5,該篩板5上密布有過濾孔10;渦輪泵2與箱桶1之間以篩板5上的過濾孔10作為水流通道;渦輪泵2的側面外殼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作為凈水流出通道的出水口9。
其中篩板5可拆卸地安裝在渦輪葉片3上方,且與渦輪葉片3同軸。箱桶1為中空圓筒結構,頂部進水口6周邊設有環向的檐蓋7。優選過濾孔10的孔徑為0.3~2cm。這樣即利于水流的下泄,又能將相應尺寸的垃圾截留下來。當然,過濾孔10的孔徑可以根據不同的河流的污染情況進行設定。篩板5可以是金屬或塑料材料制成的圓盤結構。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出水口9上設有側蓋8,該側蓋8通過活頁連接在出水口9的一側邊緣以用于關閉出水口9,也可以通過側蓋8控制水流流出的速度,以控制水在箱桶中滯留的時間。
本發明是這樣實施的,如圖1和圖2所示,首先,本發明的裝置靠電機4給渦輪泵2的泵體提供動力,渦輪泵2側面將裝置內的水沿出水口9泵出,以達到吸水目的,從而使吸入的水帶著水上漂浮的垃圾一同流入箱桶1的內腔內,箱桶1把垃圾留下,把水通過篩板5上的過濾孔10過濾后沿渦輪葉片3的斜槽向下流出,電機4帶動渦輪泵2的渦輪葉片3作高速旋轉運動,將水因離心力的作用甩出,然后從出水口9排出;與此同時,渦輪葉片3中心處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箱桶1的內腔的水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從底部被吸到渦輪葉片3處;由于渦輪葉片3的不斷旋轉,水就源源不斷地甩出和吸入,形成連續的揚水作用。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