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柱樁連接結構,具體為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一柱一樁常用于逆作法施工中地下室的支撐結構。所謂一柱一樁,通常是先施工下方的灌注樁,然后在灌注樁的上方設置立柱,立柱下方插入灌注樁中,從而形成柱樁結合的支撐結構。目前,隨著逆作法施工的地下室越做越深,使得立柱的設計承載力大幅度增加,這就需要立柱與灌注樁之間牢固結合,將立柱上的承載力平穩(wěn)傳遞至灌注樁。然而,現有的柱樁連接結構,柱樁連接處往往成為受力薄弱點,在立柱受到擾動時,灌注樁頂端包裹立柱的混凝土易遭致破壞,影響柱樁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柱樁連接結構在立柱與灌注樁的連接處易遭受破壞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在管柱的插入段設置栓釘和縱向鋼筋,使柱樁連接節(jié)點牢牢結合在一起,同時,設置在插入段端部的端承板可以將來自管柱的荷載平順地傳至灌注樁。同時,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的施工方法,具有工序簡單、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優(yōu)點。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包括如下技術方案:
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包括:
灌注樁,所述灌注樁由混凝土澆筑而成,內部設置有鋼筋籠;
管柱,所述管柱包括插入段,所述插入段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栓釘,所述插入段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列栓釘,每一列所述栓釘的懸臂端通過縱向鋼筋連接在一起;所述插入段的端部設置有端承板;所述插入段通過混凝土澆筑于所述鋼筋籠內。
進一步,所述柱樁連接節(jié)點還包括若干導向鋼筋,若干所述導向鋼筋的一端分別焊接在所述端承板的底端邊緣,另一端共同焊接在一點上形成導向尖端。
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尖端位于所述管柱中軸線上。
優(yōu)選地,所述端承板與所述導向尖端之間還設置有軸向鋼筋,所述軸向鋼筋位于所述管柱的中軸線上,所述軸向鋼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端承板和導向尖端焊接固定。
優(yōu)選地,所述縱向鋼筋采用直徑為6-10mm的光圓鋼筋。
相應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制備所述的柱樁連接節(jié)點的管柱和鋼筋籠;
s2.采用鉆孔機械進行灌注樁成孔施工,然后將步驟s1中制備的所述鋼筋籠下放至設計標高;
s3.將步驟s1中制備的所述管柱下放并插入所述鋼筋籠中;
s4.澆筑混凝土至設計標高,待所述混凝土凝固后,在所述灌注樁與所述管柱的結合處形成所述柱樁連接節(jié)點。
優(yōu)選為,所述步驟s1中所述管柱的制備過程具體為:在所述管柱的插入段外壁上焊接栓釘,在栓釘的懸臂端焊接若干縱向鋼筋,在插入段下方焊接端承板,在端承板下方焊接導向鋼筋。
優(yōu)選為,所述管柱的端承板下方設置有導向鋼筋,所述步驟s3中所述管柱下放并插入所述鋼筋籠中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31.將導向尖端插入鋼筋籠中;
s32.在導向鋼筋指引下,將立柱的插入段插入鋼筋籠中。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1)管柱的插入段澆筑于灌注樁的鋼筋籠內,插入段外壁上設置的栓釘和縱向鋼筋,牢牢地將管柱固定于灌注樁的混凝土內,同時,設置在插入段端部的端承板可以將來自管柱的荷載平順地傳至灌注樁;
(2)插入段插入灌注樁的鋼筋籠的施工作業(yè),一般是在水下盲插,可能存在栓釘掛蹭鋼筋籠的箍筋,使管柱難以下放的情況,設置縱向鋼筋可防止栓釘掛蹭鋼筋籠,使管柱更加平順地插入灌注樁中;
(3)在端承板下方焊接若干導向鋼筋,并導向鋼筋的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導向尖端,由于導向尖端具有較小的面積,容易插入鋼筋籠中,然后利用導向鋼筋將管柱的插入段引入鋼筋籠中,從而降低了管柱盲插施工的難度,而且設置軸向鋼筋增加了導向鋼筋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管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沿a-a斷面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
圖中標號如下:
柱樁連接節(jié)點100;灌注樁110;鋼筋籠111;混凝土112;管柱120;插入段121;栓釘122;縱向鋼筋123;端承板130;導向鋼筋140;導向尖端141;軸向鋼筋14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的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及其施工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結合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其中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管柱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沿a-a斷面的剖視圖。下面將結合圖1至圖3對本發(fā)明的要點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柱樁連接節(jié)點100包括位于下方的灌注樁110和位于灌注樁110上方的管柱120。其中,灌注樁110由混凝土112澆筑而成,且內部設置有鋼筋籠111。結合圖1和圖2所示,管柱120下方設置有插入灌注樁110中的插入段121,插入段121的端部設置有端承板130,插入段121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列栓釘122,每一列栓釘122的懸臂端通過縱向鋼筋123連接在一起,插入段121通過混凝土112澆筑于鋼筋籠111內。其中,縱向鋼筋123可采用直徑為6-10mm的光圓鋼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柱樁連接節(jié)點100具有如下優(yōu)點或有益效果:(1)管柱120的插入段121澆筑于灌注樁110的鋼筋籠111內,插入段121外壁上設置的栓釘122和縱向鋼筋123,牢牢地將管柱120固定于灌注樁110的混凝土112內;(2)插入段121插入鋼筋籠111的施工作業(yè),一般是在水下盲插,可能存在栓釘122掛蹭鋼筋籠111的箍筋使管柱120難以下放的情況,設置縱向鋼筋123可防止栓釘122掛蹭鋼筋籠111的箍筋,使管柱120更加平順地插入灌注樁110中;(3)管柱120的插入段121端部設置端承板130,能更好地將管柱120上的荷載平順地傳遞給下方的灌注樁110。
在逆作法施工中,灌注樁110的鋼筋籠111一般位于施工操作面以下,故管柱120需要在水下盲插插入鋼筋籠111,在端承板130的尺寸與鋼筋籠111的直徑相差較少時,增加了管柱120插入灌注樁110鋼筋籠111施工作業(yè)的難度。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如圖2和圖3所示,在端承板130下方焊接若干導向鋼筋140,導向鋼筋140的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導向尖端141,由于導向尖端141具有較小的面積,容易插入鋼筋籠111中,然后利用導向鋼筋140將管柱120的插入段121引入鋼筋籠111中,從而降低了管柱120盲插施工的難度。更佳地,導向尖端141位于管柱120中軸線上,有利于鋼筋籠111的軸心與管柱120的軸心對接,如此結構的柱樁連接節(jié)點100更有利于荷載平順傳遞。
為了防止導向鋼筋140受到擠壓變形,從而導致導向尖端141偏移管柱120軸心,不利于水下盲插作業(yè),優(yōu)選為,端承板130上還設置有軸向鋼筋142,軸向鋼筋142沿管柱120的軸心設置,兩端分別與端承板130和導向尖端141焊接,軸向縱筋與導向鋼筋140一起形成結構穩(wěn)定的導向結構。
請參閱圖4,圖4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柱一樁施工中柱樁連接節(jié)點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下面結合圖1至圖4對柱樁連接節(jié)點100的施工方法作進一步描述。柱樁連接節(jié)點100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制備管柱120和鋼筋籠111。管柱120通常為鋼制的圓管柱120或方管柱120,當然也可以是實心立柱,在管柱120靠近底端的外壁上焊接鋼制栓釘122,當然,在管柱120為混凝土結構時,可以在澆筑時植入栓釘122。在栓釘122的懸臂端焊接縱向鋼筋123,縱向鋼筋123可采用直徑為6-10mm的光圓鋼筋。在管柱120底部焊接鋼制端承板130,并在端承板130下方焊接導向鋼筋140,并將導向鋼筋140的另一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導向尖端141。
s2.采用鉆孔機械進行灌注樁110成孔施工,然后將步驟s1中制備的所述鋼筋籠111下放至設計標高。根據灌注樁110成孔深度、垂直度等要求選擇合適的工程鉆機及配套鉆桿,根據成孔直徑要求,選擇合適鉆頭。成孔施工應一次不間斷地完成,成孔完畢至灌注混凝土112的間隔時間不應大于24小時。鉆孔完成之后,可采用泵吸反循環(huán)清孔。為保證鋼筋籠111在吊裝、下放過程中不變形并保持垂直,可在鋼筋籠111的頂端設置第一吊點,在距頂端1/3至1/2處設第二吊點,由兩吊點同時起吊。
s3.將步驟s1中制備的管柱120下放并插入鋼筋籠111中。端承板130先下放至鋼筋籠111中,然后管柱120的插入段121下放至鋼筋籠111中,在下放過程中,縱向鋼筋123可防止栓釘122掛蹭鋼筋籠111。更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管柱120的端承板130下方設置有導向鋼筋140,將導向尖端141插入鋼筋籠111中,然后在導向鋼筋140指引下,將管柱120的插入段121插入鋼筋籠111中。
s4.澆筑混凝土112至設計標高,待混凝土112凝固后,在灌注樁110與管柱120的結合處形成柱樁連接節(jié)點100。
上述描述僅是對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范圍的任何限定,本發(fā)明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揭示內容做的任何變更、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