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多傳感器融合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高端商業廣場,車站、機場等場所公共廁所的馬桶普遍采用自動沖水的方式,通常是一個紅外線感應器的紅外感應方式。在實際使用中,一個紅外線感應器的靈敏度如果高的話,上廁所過程中,人的身體有些移動就自動沖水,造成上一次廁所沖水多次的浪費情況;反之,如果這個紅外線感應器的靈敏度低的話,上完廁所人離開后,都可能沒有自動沖水,需要清洗人員巡查和手動沖水。
因此,現有一個紅外線感應器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方式需要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當前公共廁所采用一個紅外線感應器感應自動沖水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多傳感器融合感知人們上廁所的事件,實現準確地自動沖水。
考慮到安裝和成本等因素,本發明的方案選用超聲波測距離傳感器與紅外傳感器進行融合。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由多傳感器感知模塊、信息處理模塊、自動沖水執行模塊等組成。
多傳感器感知模塊包括超聲波測距離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這兩種感知單元,感知是否有人進入,如果有,超聲波傳感單元檢測人的距離。
信息處理模塊采集超聲波測距離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的數據,進行邏輯分析,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自動沖水。
自動沖水執行模塊根據信息處理模塊的指令,執行自動沖水的動作。
一種如上所述的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較佳的實施例流程如下:
步驟201、開始,系統上電,各個模塊處于工作狀態;
步驟202、系統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紅外感知單元保持高靈敏度的監測;
步驟203、紅外感知單元監測到有人進入洗手間,如果是,執行步驟204;
步驟204、系統的多傳感器超聲感知單元開始監測人與傳感器距離,信息處理模塊對超聲傳感器的數據實時處理;
步驟205、系統監測到人是從門口往馬桶方向走,如果是,執行步驟206;如果否,執行步驟204;
步驟206、信息處理模塊控制自動沖水執行模塊進行便前沖水;
步驟207、系統的多傳感器超聲感知單元繼續監測人與傳感器距離,信息處理模塊對超聲傳感器的數據實時處理;
步驟208、系統監測到人是從馬桶往門口方向走,如果是,執行步驟209;如果否,執行步驟207;
步驟209、系統信息處理模塊控制自動沖水執行模塊進行便后沖水;
步驟210、結束,完成一次自動沖水的周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超聲波測距離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這兩種感知單元采集的信息融合處理,準確地實現自動沖水,避免不必要到沖水浪費,節省了水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較佳實施例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請參見圖1,說明書附圖1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系統由多傳感器感知模塊101、信息處理模塊102、自動沖水執行模塊103等組成。
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101,包括超聲波測距離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這兩種感知單元,感知是否有人進入,如果有,超聲感知單元實時檢測人的距離。
所述的信息處理模塊102,采集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101的超聲波測距離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的數據,進行邏輯分析,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自動沖水。
所述的自動沖水執行模塊103,根據所述的信息處理模塊102的指令,執行自動沖水的動作。
如說明書附圖2,本發明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公共廁所自動沖水控制系統較佳實施例流程如下:
步驟201、開始,系統上電,各個模塊處于工作狀態;
步驟202、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的紅外感知單元保持高靈敏度的監測;
步驟203、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的紅外感知單元監測到有人進入洗手間,如果是,執行步驟204;
步驟204、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的超聲感知單元開始監測人與傳感器距離,所述的信息處理模塊對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的超聲傳感器的數據實時處理;
步驟205、系統監測到人是從門口往馬桶方向走,如果是,執行步驟206;如果否,執行步驟204;
步驟206、所述的信息處理模塊控制所述的自動沖水執行模塊進行便前沖水;
步驟207、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的超聲感知單元繼續監測人與傳感器距離,所述的信息處理模塊對所述的多傳感器感知模塊的超聲傳感器的數據實時處理;
步驟208、系統監測到人是從馬桶往門口方向走,如果是,執行步驟209;如果否,執行步驟207;
步驟209、所述的信息處理模塊控制所述的自動沖水執行模塊進行便后沖水;
步驟210、結束,完成一次自動沖水的周期。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