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土分離護坡器。
背景技術:
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國可耕土地只有15億畝。由于近年來,國民經濟在快速增長過程中,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致使國土資源大量流失。我國目前水土流失面積為36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8.2%,而且每年還在以1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每年有50億噸泥沙流入水庫和湖泊,造成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
在坡面上,由于雨水沖刷,坡面上的大量土壤被沖刷匯入江河,水土流失非常大,雖然每次水土流失的量不大,但是長期雨水沖刷后流失的土壤的量統計起來是非常大的,但是現有的護坡器一般只能起到護坡作用,而不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效解決坡面水土流失問題,通過草皮以及過濾網的共同作用,將雨水中的泥土進行有效的分離以及保存,大大保證坡面的泥土量。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水土分離護坡器,包括一支架,支架的中間貫穿設置有一通槽,通槽內中間處設置有一第一過濾網;
第一過濾網的上端面形成一個種植腔,第一過濾網的下端面形成一個土壤放置腔;
土壤層設置于土壤放置腔內,種植腔內種植草皮,支架的底部設置有一圍擋,所述支架的頂部具有一固定器,固定器插入于坡面泥土中。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器為一根以上的插桿,插桿頂部具有錐形面,插桿一端插入于坡面泥土中,插桿與支架之間具有一個活動連接結構。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活動連接結構包括設置于支架端面上的固定塊,以及設置于插桿一端的轉軸,插桿通過轉軸轉動安裝于固定塊上開設的轉軸孔內。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圍擋的中間開設有一個過濾腔,所述過濾腔內通過第二過濾網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夠有效解決坡面水土流失問題,通過草皮以及過濾網的共同作用,將雨水中的泥土進行有效的分離以及保存,大大保證坡面的泥土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所示,包括一支架3,支架3的中間貫穿設置有一通槽,通槽內中間處設置有一第一過濾網5;
第一過濾網5的上端面形成一個種植腔,第一過濾網的下端面形成一個土壤放置腔;
土壤層6設置于土壤放置腔內,種植腔內種植草皮7,支架3的底部設置有一圍擋8,支架3的頂部具有一固定器,固定器插入于坡面泥土中。
本實施例中,固定器為一根以上的插桿1,插桿1頂部具有錐形面,插桿1一端插入于坡面泥土中,插桿1與支架3之間具有一個活動連接結構,安裝時將各插桿插入于坡面中,插桿與支架之間的角度可靈活調節。
活動連接結構包括設置于支架端面上的固定塊2,以及設置于插桿一端的轉軸4,插桿1通過轉軸4轉動安裝于固定塊上開設的轉軸孔內,通過轉軸4實現支架與插桿之間的角度調節,使得支架能夠平穩與坡面貼合。
圍擋8的中間開設有一個過濾腔,所述過濾腔內通過第二過濾網9密封,通過種植草皮7于種植腔內,草皮7周邊泥土不易被沖走,并通過圍擋進行二次過濾,有效過濾雨水中的泥土,通過草皮以及圍擋的共同作用,能夠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量,護坡效果更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夠有效解決坡面水土流失問題,通過草皮以及過濾網的共同作用,將雨水中的泥土進行有效的分離以及保存,大大保證坡面的泥土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