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下水道清潔裝置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下水管道防堵器。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下水管道十分容易堵塞,究其原因是生活油污附著在管道內壁上,粘上洗頭掉落的長發(fā)或其他長纖維等,然后形成網狀,網住衛(wèi)生紙等雜物,進而就堵塞了下水管道。現有技術中,并未有專門的裝置來清除這些堵塞物,因此設計一種能夠便于清除這些堵塞物的專門裝置是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粉劑制作的下粉篩片結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下水管道防堵器,包括一個主箱體,該主箱體的上端連接有接入管,所述主箱體內并列設置有多塊擋物板,每塊所述擋物板的右端均固定連接在背板上,該背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所述主箱體的右側壁,每塊所述擋物板的左端均通過支撐座支撐,該支撐座固定在排渣蓋上,所述排渣蓋與所述主箱體的右側壁位置相對,所述排渣蓋與所述主箱體可拆卸連接,所述主箱體的下端連接有一個上粗下細的錐形管,該錐形管的側壁上設置有一個漏水排水口,所述錐形管的下端連接有接出管。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主箱體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結構,通過安置擋物板來對雜物進行阻擋。接入管的作用在于將污水接入到主箱體內,背板的作用是將多個擋物板連接固定形成一個整體,同時通過螺栓固定和支撐座的支撐將擋物板整體固定在主箱體上。排渣蓋的作用在于在需要的時候打開,來清除固定的殘留物。錐形管的作用在于設置漏水排水口,方便導出帶有較大體積雜物的污水。接出管用來與出水的下水管道連接,便于實際使用時排污。
進一步,為了將排渣蓋牢固地固定在主箱體上,防止排渣蓋和主箱體的接觸處產生漏水,所述排渣蓋外設置有一個壓力上緊機構,所述壓力上緊機構包括一個豎直設置的壓力板,該壓力板上下兩端的橫向支腳分別扣接在所述主箱體上下兩端的卡凸上,且所述壓力板的中部橫向穿設有上緊絲桿。
進一步,為了放置上緊絲桿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對排渣蓋造成壓迫損害,所述排渣蓋的外壁上設置有一個與所述上緊絲桿相正對的絲桿座,該絲桿座的外壁上設置有凹槽,且該凹槽的兩側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個用于固定所述上緊絲桿的固定螺栓。
進一步,為了便于在不打開排渣蓋的情況下,觀察主箱體內的情況,所述排渣蓋呈矩形,且在該排渣蓋上分別設置有一個觀察孔和一個透明光線射孔。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構思新穎、結構簡單,且便于生產和操作,通過豎直安裝在現有的下水管道上,并利用擋物板來對雜物進行阻擋后通過排渣蓋非常方便地將各種會堵塞下水道的雜物取出,避免了下水道堵塞,清理起來十分繁瑣的麻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排渣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到圖3所示的一種下水管道防堵器,具有一個主箱體5,該主箱體5的上端連接有接入管7。主箱體5內并列設置有多塊擋物板1,每塊擋物板1的右端均固定連接在背板1a上。該背板1a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主箱體5的右側壁,每塊擋物板1的左端均通過支撐座9支撐,該支撐座9固定在排渣蓋2上,排渣蓋2與主箱體5的右側壁位置相對。排渣蓋2與主箱體5可拆卸連接,排渣蓋2外設置有一個壓力上緊機構3,壓力上緊機構3包括一個豎直設置的壓力板3a。該壓力板3a上下兩端的橫向支腳3b分別扣接在主箱體5上下兩端的卡凸9上,且壓力板3a的中部橫向穿設有上緊絲桿3c。排渣蓋2的外壁上設置有一個與上緊絲桿3c相正對的絲桿座2a。該絲桿座2a的外壁上設置有凹槽,且該凹槽的兩側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個用于固定上緊絲桿3c的固定螺栓。排渣蓋2呈矩形,且在該排渣蓋2上分別設置有一個觀察孔2b和一個透明光線射孔2c。主箱體5的下端連接有一個上粗下細的錐形管6,該錐形管6的側壁上設置有一個漏水排水口4,錐形管6的下端連接有接出管8。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主箱體5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結構,通過安置擋物板1來對雜物進行阻擋。接入管7的作用在于將污水接入到主箱體5內,背板1a的作用是將多個擋物板1連接固定形成一個整體,同時通過螺栓固定和支撐座9的支撐將擋物板1整體固定在主箱體5上。排渣蓋2的作用在于在需要的時候打開,來清除固定的殘留物。錐形管6的作用在于設置漏水排水口4,方便導出帶有較大體積雜物的污水。接出管8用來與出水的下水管道連接,便于實際使用時排污。排渣蓋2在關閉好后,通過壓力上緊機構3對拍渣門進行上緊。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本實用新型是連接在一段下水管中間的,具體是將本實用新型的接入管7與上方污水來向的管道接通,接出管8與下方污水去向的管道接通。從下水道來的污水通過接入管7進入到主箱體5中,由于主箱體5中多塊擋物板1依次間隔,形成隔柵狀,可以對衛(wèi)生紙、頭發(fā)和香皂包裝盒等起到阻擋作用。污水部分則通過擋物板1和錐形管6繼續(xù)往下流動。在本實施例中,主箱體5的呈立方體形,且整個左側面的側壁均采用排渣蓋2代替。另外,從材質上來說,本實用新型既可以采用塑料,也可以采用金屬制成,均方便排渣蓋2對主箱體5的封封閉。封閉好后的排渣蓋2通過壓力上緊機構3進行鎖緊,防止漏水。上緊機構3上下位置的橫向支腳3b通過卡凸9進行限位,使得橫向支腳3b無法向左移動,因此在壓力板3a與上緊絲桿3c配合使用時,當上緊絲桿3c抵觸在排渣蓋2上,會產生一個反向向右的作用力,對排渣蓋2進行作用,使得排渣蓋2緊緊地封堵在主箱體5上。為了防止橫向支腳3b與卡凸9的相互作用力對卡凸9和橫向支腳3b產生損害,可以在兩者的接觸處添加橡膠墊圈,起到緩沖壓力和保護的作用。絲桿座2a作為上緊絲桿3c的作用力點,通過固定螺栓將上緊絲桿3c進行位置固定,也是對其在工作過程中進行保護,防止因為打滑造成的錯位。在具體使用中,為了直接能查看堵塞物的狀態(tài),因此在排渣蓋2上開設了觀察孔2b和透明光線射孔2c,通過玻璃作為密封窗,就可以在透明光線射孔2c上用手電進行光線射入,然后通過觀察孔2b進行觀察。污水經過主箱體5后再進入到錐形管6內,可以通過漏水排水口4將部分污水進行導出,在正常情況下,漏水排水口4通過封蓋封閉,封蓋一般采用螺紋的方式設置在漏水排水口4上。錐形管6的上部呈方形,且大小與所述主箱體5的下端適配,便于污水順滑,不產生粘連地從主箱體5進入到錐形管6內。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