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井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靜音工井蓋板。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電網建設的發展,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不斷加速,而作為一種連接地下和地上方式的井蓋板,卻往往達不到保證道路通行舒適的要求,使用不久就經常會出現井蓋周邊的道路破損,汽車經過井蓋會發出異響等情況。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靜音型的工井蓋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井蓋在車輛經過時會產生較大的噪音而提供的一種全新的井蓋固定形式,優化井蓋上的荷載傳遞方式,確保井蓋使用過程中穩定、靜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靜音工井蓋板,包括井體和設于井體上的蓋板,在井體上端設有供蓋板嵌入的空間,在該空間內的井體上預埋有多個帶內螺紋的筒體,還包括螺桿,在蓋板上設有供螺桿穿過的通孔,螺桿貫穿蓋板設置,且螺桿下端螺紋連接筒體,在螺桿上位于蓋板的下方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母,在螺桿上位于蓋板的上方設有壓緊螺母。
在所述的蓋板上表面位于通孔外圈設有供壓緊螺母嵌入的向下凹陷的結構。
在井體內壁上端設有一向下凹陷的結構,該結構與井體上端面形成一臺階面,筒體設于該臺階面上,臺階面與井體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要大于蓋板的厚度。
所述的筒體為四個,且呈四邊形結構分布。
所述的筒體上部分為帶內螺紋的中空結構,下部分為實心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井蓋設置方式優化井蓋上部的荷載傳遞路徑,將上部荷載更直接的通過螺桿傳遞給基礎,減少對井蓋周邊道路的不利影響;優化井蓋的固定方式,由以往的直接蓋上,改變為通過螺帽進行剛性固定連接,避免汽車經過是發出震動聲,達到靜音的目的。該型式的井蓋設置方式具有保護井蓋周邊道路及靜音提高道路通行舒適性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一種靜音工井蓋板,包括井體1和設于井體上的蓋板2,在井體上端設有供蓋板嵌入的空間,在該空間內的井體上預埋有多個帶內螺紋的筒體3,還包括螺桿4,在蓋板上設有供螺桿穿過的通孔,螺桿貫穿蓋板設置,且螺桿下端螺紋連接筒體,在螺桿上位于蓋板的下方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母5,在螺桿上位于蓋板的上方設有壓緊螺母6。為了使螺桿和壓緊螺母不會凸出于蓋板,在所述的蓋板上表面位于通孔外圈設有供壓緊螺母嵌入的向下凹陷的結構7。該凹陷的結構可以是整體向下凹陷,也可以是機械加工中的沉孔結構。在井體內壁上端設有一向下凹陷的結構,該結構與井體上端面形成一臺階面8,筒體設于該臺階面上,臺階面與井體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要大于蓋板的厚度。蓋板的外形尺寸應當比井體的上端口部尺寸略小,所述的筒體為四個,且呈四邊形結構分布。所述的筒體上部分為帶內螺紋的中空結構,下部分為實心結構。
在施工工井或者其他井道時,預埋四個地腳螺帽筒,螺桿通過螺絲與螺帽筒連接并調節高度,確保井蓋與周邊道路齊平;井蓋預留四個安裝孔,位置與螺桿的位置對應,通過井蓋下的止位螺帽進行井蓋位置調節與固定,通過井蓋上部的鎖死螺帽對井蓋進行固定。這樣的構造形式,保證井蓋上部的荷載通過螺帽傳遞到螺桿、螺帽筒,然后沿著螺帽筒豎向傳遞給井身的混凝土,再傳遞給基礎。改變了以往的井蓋上部的荷載通過井蓋傳遞給井蓋四周的接觸部位的方式,減少井蓋及其上部荷載對井蓋周邊道路的壓力,有益于保護井蓋周邊的道路不被破壞。同時因為井蓋是通過螺帽、螺桿與井身進行剛性連接,確保在井蓋上部出現荷載變化(汽車經過等)時不會發生明顯震動,達到靜音的目的。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領域內普通的技術人員的簡單更改和替換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